为遏制校园暴力青少年应该做政治的方法:
首先是要加强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只有思想正确、并且能够意识到这种行为带来的危害;社会风气的管理要严格学校日常安全管理,强化学校周边的综合治理并且要管控网络上面的思想传播的正确性。
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大多数时候其实都是模仿了社会周边人士的一些行为习惯,如果周边的人社会风气就是那种暴力的,那么他自身的性格也会形成那样子,还有因为他们天生的那种好奇心,对于网络上面所传播的那些不良风气产生好奇,甚至是模仿。
校园暴力的影响因素
1、外层系统(新技术与大众媒介环境)
在社会转型期,违反社会规范的色情文化、拜金文化、暴力文化、帮伙文化极易乘机而入,这些消极“亚文化”同时也会催生扭曲、消极的价值观,而身心发展尚不成熟的青少年学生极易受其影响,并由此出现校园暴力等行为。
2、中间系统(家庭环境和养育方式、学校环境与资源)
专制型家庭教养方式易导致孩子的逆反心理,使他们偏向于按照违背父母意愿的方式行事,并享受越轨行为带来的快感,实施校园暴力便是其逆反行为的一种极端表现。溺爱型家庭教养方式则不能及时规范孩子的行为习惯,导致孩子的不良习气愈演愈烈,最终发生校园暴力。
3、微观系统(个人身心状况及成长经历)
青少年处于自我意识形成、易冲动、希望被当作大人、自尊意识强烈等特殊心理发展阶段,这使得他们可能通过实施校园暴力来获取成就感、满足虚荣心,而部分青少年心理脆弱、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这使得他们极易遭受校园暴力。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八十七条
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保障校园安全,监督、指导学校、幼儿园等单位落实校园安全责任,建立突发事件的报告、处置和协调机制。
第八十八条
公安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依法维护校园周边的治安和交通秩序,设置监控设备和交通安全设施,预防和制止侵害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行为。
二、认定校园霸凌的行为有哪些
认定校园霸凌的行为有:
1、身体欺凌。是指直接攻击学生的身体,比如通过推搡、抓挠、咬、拳打、脚踢、掐捏等方式给其他同学的身体造成伤害;
2、语言欺凌。是指使用恶意的言语;语言威胁、恐吓;传播谣言和错误的信息等等。这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欺凌方式,语言欺凌往往给被欺凌同学造成严重心理伤害;
3、社交欺凌。是指对受害人并不进行直接面对面的攻击,而是通过联合其他同学,有组织地排斥或孤立受害人来实施欺凌。这种欺凌方式较为复杂,常常是通过群体行动的方式来达到欺凌的目的。这种欺凌方式使被欺凌的学生感到身边没有朋友、孤立无援等;
4、财务欺凌。是指破坏、索要学生的财物,比如通过破坏、抢夺,使其他学生交出或购买学习用品、手机、电脑、香烟等,或通过强行索要钱财使其他同学的财产受到损失;
5、网络欺凌。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欺凌者逐渐开始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通过社交软件、电子邮件、网络论坛等方式实施欺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