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针对报复杀人的刑罚是什么?

来源:爱go旅游网

报复杀人构成故意杀人罪,依据我国刑法第232条,可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有期徒刑。打击报复证人罪的客体是证人,行为方式多样,如非法扣工资、调岗位、降职等,不论方式如何,均构成犯罪。主体为自然人,必须具备刑事责任能力。主观上必须有直接故意且目的是打击报复证人。若处理不当导致证人损失,但无报复目的,属于工作失误,不构成犯罪。

法律分析

一、报复杀人判刑依据是什么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为了报复他人对他人进行杀害的,是属于故意杀人的行为,会构成故意杀人罪,判刑的依据是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如何认定打击报复证人罪

1、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民主权利和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

本罪侵害的对象,只限于证人。证人是指是在诉讼过程中已经依法提供证明的证人,包括在各种诉讼过程中依法向法院提供证明的证人以及在刑事诉讼中问公安、检察等司法机关提供证明的证人。知悉案情但尚未作证的人,不是本罪的对象。证人的亲友本不是本罪的对象,但是通过加害证人亲友的方式打击报复证人,可按本罪处理。

2、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对证人进行打击报复的行为。

打击报复证人罪对证人进行打击报复的行为方式很多,如制造种种“理由”、“借口”,非法克扣证人的工资、奖金等;将证人调往脏、累、苦的岗位工作或者借口将证人调离本单位;给证人降级、降职、降薪;对证人的提职、晋升及职称评定予以压制:开除证人的党籍、公职或者予以解雇;非法关押证人、组织批斗证人;对证人或其近亲属进行骚扰;等等,不论行为人采取何种方式,对构成本罪均无影响。

3、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成为本罪主体。

4、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并且具有打击报复证人的目的。如果没有报复陷害的目的,而是由于政策水平不高,思想方法主观片面,工作作风简单粗暴,对事实未能查清等原因,对证人处理不当,致使其遭受损失的,属于工作上的失误,不构成犯罪。

结语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了报复杀人和打击报复证人的刑事责任。故意杀人罪的判刑依据是根据犯罪的情节不同,可以处以死刑、无期徒刑或者有期徒刑。而打击报复证人罪的认定需要满足客体要件(侵犯证人的民主权利和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和客观要件(对证人进行打击报复的行为),主体要件(自然人)以及主观要件(具有直接故意和打击报复证人的目的)。在处理证人时,必须遵守法律规定,避免工作上的失误导致不当处理,以免构成犯罪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一百一十六条 破坏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