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范文 篇25

2024-07-17 来源:爱go旅游网

  在农村从教已有九年的时间了,可网络走进我的生活就是这几年,后来我进入了教育在线,发现这里正在开发新教育精神园地,我也就在这里安了家,建了博。常常在一些论坛中大发论调,也得到了好多同行的支持,也从中认识了一批在教学上追随苏霍姆林斯基多年的网友。他们在解读苏霍姆林斯基写的《给教师的建议》,吸取苏氏的教育思想,从而在实际教学上运用苏氏的教育实践。苏联虽然在历史上存在了70多年而解体了,这不能说明苏联教育的失败,因为教育任何时候都受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所制约的。而恰恰相反的是,苏联的教育在好多一批批著名的教育家的指导下,建立了民主平等的教育制度,在很短的时间内普及了教育,提高了全体国民的素质,也及时地粉碎了德国法西斯的进攻,应该说苏联70多年的教育为社会主义提供了丰富的经验。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是主张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众所周知,中国的教育受苏联教育的影响很深,出于这样的心理需要,还有目前中国的教育形势,在我的脑海中,慢慢地产生了这样一个念头,渴望阅读这部教育经典。那是一个晚上,在温州闲得无事,逛逛温州书城,无意中发现了《给教师的建议》,象是久违的朋友一样,便把它请回了家,天天阅读之。第一次读这本书,竟然有点看不懂,时而读之,时而弃之,都说这本书是教育名著,我当时以为会很快地会吸引我,想不到渐渐地对这本书失去了兴趣。后来,在教育在线的论坛中,发现与我有相同的体会也有好多的人,原来这本书要细读慢嚼的,抱着心急的态度,是读不懂的,网上发起了共读《建议》的专贴。就这样我又重新捧起这本书,慢慢地细读起来,坚持写一些读书心得体会。

  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里,读书是一个重复次数最多的词语,这也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他认为:没有书,便没有了教育;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但不能没有书。他认为教育应从阅读开始,会阅读的人也是会学习的人,他强调边阅读边思考,这一点我现在很有体会,读书使我告别了过去哪些浮躁的生活,渐渐地心也静了,思想也成熟了,读书能使人明理,读书能使人聪明。不过苏氏所说的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科书,而是教科书以外的影响师生成长的各方面的书籍。发现苏霍姆林斯基对“阅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在教育教学生涯中,如果说学生第一,那么阅读则数第二了。同时苏氏在书中从各方面论述了读书的作用。

  关于教师读书,苏老说,这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基础,也是教师幸福工作的保证。他说,要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教学变成单调乏味的事,就要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不会阅读的教师是不称职的,教师应该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教师是阅读的引导者,带领学生走进阅读的精神世界,也是书香校园的建设者,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能闻到书的香味。教师的阅读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教师的每一节备课应该是一生读书的结晶,而不是明天的课就是今天所备的。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时间每过去一年,学校教科书这一滴水,在教师的知识海洋里就变得越来越小。教师不仅要读所教学科前沿的杂志,更要读教育学术著作、儿童心理研究著作及其它鼓励人奋进、引导学生成长的相关书籍。可惜的是在我们农村学校有多少教师能捧着书安心地读呢?我们很失落,开始迷失方向,渐渐地感到教书是很无味苦燥的,职业的倦怠感随时可以产生,那么如何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如何解决教育的茫然,苏氏在书中给予我们最好的建议:读书无疑是最好的途径。

  对于学生的阅读,苏老讲得更加详细。他说,要想让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就让他读书。一个教师,最大的优势不是讲解,是让学生喜欢你所教的学科,要让学生喜欢你教的学科,就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走进与你所教学科相关的书籍中去。在我们现在的教育中,我们过于重视教师的讲,过于重视考试分数,造成了孩子们与书籍的距离越来越大,甚至与书籍没有任何的关系,这样直接造成孩子成长过程的单调、残缺、不和谐、不幸福等不良后果。在帕夫雷什中学,有两套教学大纲,一套是课内的,另上套则是课外阅读方面的。这样的教育,孩子们表面看是“浪费”了不少时间,其实,孩子们会因为读书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扩大了智力背景,他们的学习成绩也只会更好,而且这样也让孩子从小学会了自学。对于差生或者说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如何让他们热爱学习,苏老的做法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他说,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就是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差,是他们头脑里的问题少、是他们缺乏思考、是他们没有体验过知识带给自己的惊喜,而读书正好解决了这些问题。“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苏氏很重视边思考边阅读,哪种眼睛一刻都离不开书本的阅读,这还不能算是真正的将遇良才。所以,对待学习困难的学生,“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

  关于农村教育,不能没有图书室,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创造一种学生在其中进行学习的气氛。应当使书籍在家庭和学校里占统治的地位,应当使农村生活的世界成为思考、书籍、阅读、深深地尊重知识、科学和文化的王国。我们面对的现实是,越是农村的学校,书籍越少,孩子们的阅读量越小、知识量越小,教学效果也越差。农村的学生从小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后来的学习能力越来越下降,他们也没有更好的条件提供他们阅读,这样造成今天的局面,教育上的不公平,农村教育与城镇教育的差距越来越大,看来要改变农村的教育状况,最重要的不是“两免一补”、不是硬件建设、不是师资培训,应当是在图书方面的投入,是孩子阅读时间上的增加,是孩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的养成。“再穷不能穷教育”,也可以这样说,“再穷也不能让教育穷得没书”;“再苦不能苦孩子”,也可以说成“再苦也不能让孩子没书读”。

  让读书成为生活,应该是这个时代的主题。现在,有许多专家都在提倡读书,采取有力措施推进书香社会的进程。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社会将是一个尊重书籍、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文化的社会,那是一个和谐的社会,那是一个美妙的社会。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一个全社会读书的气氛,迎接书香社会的到来。

  亲爱的教师们,读吧,慢慢地读吧,静静地读吧。艰难地读吧,终有一天会读懂的!就像泰戈尔的诗句:“不是锤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