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溶血性贫血如何治疗中医特效治疗方法汇总

来源:爱go旅游网

溶血性贫血是指由于红细胞过早、过多地破坏而发生的贫血。正常情况下成熟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120日,自然消亡的红细胞和新生的红细胞数平衡,红细胞总量保持恒定。当红细胞破坏的速度超过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时,则出现贫血。溶血性贫血的临床特征如下。①一般的贫血症状:心悸,乏力,呼吸短促,体位性头昏,心绞痛加重;②急性溶血可突然发病,背痛,胸闷,发热,甚至发生周围循环衰竭、少尿、无尿以致急性肾衰竭;③慢性溶血时,常有不同程度的肝脾大和黄疸,病程中可因某种诱因而使病情加剧;④先天性溶血病常从幼年即有贫血、间断的黄疸、脾大、溶血危象、胆石,少数可有小腿溃疡、骨改变,家族史常有贫血、黄疸、脾大、脾切除者。

本病中医学属于“黄疸”、“虚劳”、“虚黄”、“积聚”、“内伤发热”等范畴。

【必备名方】

1.藿朴夏苓汤合茵陈蒿汤加减:茵陈20克,黄芩10克,广藿香10克,法半夏9克,薏苡仁20克,厚朴10克,茯苓15克,虎杖10克,泽泻10克,黄连6克,豆蔻10克。水煎服。后期兼面色无华、神疲乏力者,加党参、黄芪、当归、白芍;纳差腹胀、湿阻脾胃者,加白术、陈皮、砂仁。

2.茵陈蒿汤加减:茵陈20克,栀子10克,大黄6克,茯苓15克,猪苓10克,滑石(包煎)30克。水煎服。胁痛较甚者,加柴胡、郁金、川楝子;恶心欲吐者,加陈皮、竹茹;心中懊恼者,加黄连、龙胆。

3.归脾汤加减:黄芪30克,当归10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阿胶10克,鸡血藤25克,白芍10克,茯苓10克,茵陈10克,熟地黄20克。水煎服。偏于气虚而苔厚腻者,去熟地黄、白芍,防滋腻碍脾;脘腹胀痛、纳呆神疲、食少便溏、脉细弱者,为肝郁脾虚证,当以理脾为主,而兼疏肝,可改用六君子汤加当归、芍药。

4.四君子汤合六味地黄汤加减:党参15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甘草10克,熟地黄20克,山药15克,山茱萸10克。水煎服。偏阴虚者,加何首乌15克,女贞子12克,玄参10克;偏阳虚者,加附子10克,淫羊藿10克;气血虚者,加黄芪30克,当归10克;黄疸未净者,加茵陈10克,泽泻10克。

5.川楝子散合失笑散加减:川楝子9克,延胡索9克,蒲黄6克,五灵脂6克。共为细末,每服6克,用黄酒或醋冲服。气滞血阻较甚兼有寒象者,加青皮、陈皮、桔梗、香附、广藿香,以行气散结;加肉桂、三棱、莪术,以温通血络。

【名医指导】

1.积极寻找病因,针对病因治疗。

2.慢性溶血宜者补充叶酸;皮质类固醇对减轻自体免疫溶血性贫血有较好的疗效。

3.避免补充维生素C。

4.感染、劳累、精神刺激等常常成为该病发生的诱因,应避免。生活调理至关重要,要起居有常,随气候的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避免外感。

5.居室安静整洁,室温以18℃~20℃为宜,湿度为50%~60%;阳光充足,冬季每日通风30~60分钟,每日紫外线空气消毒1~2小时。

6.保持口腔清洁,勤洗澡及更换内衣,同时保持皮肤及肛周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7.多饮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避免进食酸性或过甜食物,禁食肥腻、生冷、辛辣滋补之品。

8.头晕、心悸、气短者,应卧床休息,起床时动作宜缓慢。

9.保持情绪平稳,心态乐观。避免精神紧张、焦虑。

10.适当锻炼,避免重体力劳动;劳逸结合。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