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小茴茴蒜、小虎掌草、水虎掌草、野桑椹、鸭脚板、鹅巴掌、山辣椒、青果草
来源:
毛茛科毛茛属植物茴茴蒜
Ranunculus chinensis Bunge.,
以全草入药。
形态鉴别:
多年生草本,高15-50厘米。茎直立,与叶柄均有伸展的淡黄色糙毛。叶为三出复叶,基生叶和下部叶具长柄,3深裂,裂片窄长,上部生少数不规则的锯齿,侧生小叶具短柄,不等的2或3裂,茎上部叶渐变校春季开花,花序为疏花,萼片5,淡绿色,船型,长约4毫米,外面疏被柔毛,花瓣5,黄色,宽倒卵形,长约3.2毫米,基部具蜜槽,雄蕊和心皮均多数。聚合果近矩圆形,长约1.5厘米。瘦果扁,长约3毫米,无毛。
生境与分布:
生于溪边、沟边和水边湿草地。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宁夏、江苏、湖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省区。
采集季节:
夏秋季采集。洗净,晒干或鲜用。
药理作用:
1.所含原白头翁素为挥发性物质,用于局部有发泡引赤作用,可使局部体液循环加强,对侵入体内的有害物质及其代谢产物,均有促进吸收、解毒、排泄的作用。由于此时白细胞被集中,而增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2.镇痛:用0.2%的水溶液局部应用于龋齿之蚀洞内即可镇痛。
3.抑菌试验:本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均有强大的抑菌作用。
性味功能:
淡、温,有毒。消炎退肿,平喘,截疟。
主治用法:
外用治肝炎(敷肝区、中脘、足三里)、哮喘(敷膻中)、疟疾(敷寸口)、角膜云翳(塞鼻或敷寸口,左眼取右,右眼取左)。以鲜品捣烂敷上述有关穴位及体表部位。
参考配方:
1.鲜草洗净捣烂后敷穴位,每穴敷药面积(直径)一般不大于5厘米,药厚约1厘米,12小时后取下,局部会红肿,逐渐起泡,刺破泡流出黄水后,以无菌纱布盖定。一般每次1-2穴,共敷1-3次,间隔15-20天。可配合其他内服药治疗。
2.茴茴蒜发泡疗法无严重副作用。
3.茴茴蒜干品研末压片,每次服1.5-3克,连服5日左右,以后维持量减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尤其是较轻型病例及心衰控制后维持治疗,有一定疗效。对风湿性心脏病及阵发性心动过速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