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错过关键期,父母再努力也难弥补娃

2023-05-03 来源:爱go旅游网

☻大家好,我是家庭教育指导师西红柿妈妈!

如果你的工作性质比较特殊,可能就会疏忽对孩子的照顾,生活、工作和孩子,很多妈妈是不能做到两全其美的。但是西红柿妈妈想告诉父母的是,孩子一些重要的成长节点,如果你错过了,可能一辈子都很难弥补了。

小波的妈妈小柳是一名护士,医院的工作非常忙碌,而且经常需要值夜班,爸爸是一名医生,两位白衣天使都在救死扶伤的一线奋战。

幸好,小柳的公公婆婆是他们最坚强的后盾,小波出生以后,大部分时间都是奶奶在照顾他。妈妈经常值夜班,晚上孩子也是跟奶奶睡,小家伙儿和奶奶的感情好得不得了。

小波两周岁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大家齐聚一堂为孩子庆祝了生日,每个人都为孩子准备了礼物。

爷爷问小波:“这些礼物你最喜欢哪一个?”小波说:“我最喜欢奶奶送的礼物,因为我最爱我的奶奶。”小柳觉得心里“咯噔”一下,很不舒服。

小孩子的话不能当真,妈妈又试探性地问了孩子好几回:“你最喜欢谁?”孩子每一次都是说:“我最喜欢我奶奶!”小柳开始反省自己,都说孩子晚上跟谁一起睡觉,长大了就跟谁亲,大概是真的。

小柳在不值夜班的时候,开始尝试自己带着宝宝睡觉,结果遭到了孩子的强烈反对,孩子睡到半夜,总是哭闹着要找奶奶,奶奶也总是不忍心让孩子哭,把孩子抱回自己的房间了。

小柳非常苦恼,自己是应该坚持把孩子抱回来睡,而不是像婆婆说的那样:“孩子大了,自然就知道你是亲妈,和你一样亲呢?”

我觉得小柳在不上夜班的时候,应该尽量让孩子跟自己睡,现在虽然孩子会有一点抵触,孩子2周岁,还不算晚,等到孩子过了3周岁,再想要挽回就很困难了。

心理学研究发现:孩子跟谁睡觉就跟谁亲,这是真的

心理学家李教授曾经说过:孩子3岁之前,最好是和妈妈睡在一起,如果错过了这段黄金时间,妈妈和孩子的亲密关系再想建立就比较困难了。

孩子在幼年时期,心理发展的历程就决定了这样的结果,亲子关系→1对1玩伴关系→群体玩伴关系。

孩子在出生到1周岁之间,是建立亲子关系的关键时期。

李教授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妈妈给孩子换尿布和保姆给孩子换尿布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妈妈一边给孩子换尿布,一边对孩子说着话:“你这个小家伙儿,怎么这么能拉呢?刚给你换好,又拉了。”换完尿布,还不忘记在宝宝的脸蛋上亲一亲。而保姆给孩子换尿布,非常麻利,换完就走人了。

孩子虽然不会表达,但是他是可以感受到父母的互动,也能获得满满的安全感。在孩子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的时候,饿了是谁喂,哭了是谁抱,那么孩子就会对谁产生强烈的依赖感。

所以,孩子在一岁之前是建立亲子关系的关键时期,父母和孩子的语言沟通、肢体接触、情感互动都是建立亲密关系的基础。妈妈想要孩子和自己最亲近,最好是让孩子跟自己睡,多亲自动手照顾孩子。

别以为1岁的孩子不记得什么,妈妈的一颦一笑,对孩子的爱抚都是会走进孩子心里的。

1~3岁,是建立一对一玩伴关系的关键时期。

三岁之前,宝宝的人际关系特别简单,孩子的沟通交流能力逐渐提升,他需要一个陪伴自己玩耍,给予他引导和帮助的人,这个人和孩子也能建立亲密的关系,成为孩子心里最重要的人。

所以,父母在这个阶段要多给孩子一点陪伴,多给孩子一点关注,这样才能巩固和发展与孩子的亲密关系,让孩子跟你亲。

3岁以后,是群体玩伴关系建立的关键时期。

三岁以后,孩子和妈妈的关系很亲密,但是他也能在幼儿园和老师、小朋友们玩得非常开心,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建立群体玩伴关系,对妈妈的依赖开始逐渐减少。

所以3岁前,是父母和孩子建立依恋关系的关键时期,如果我们错过了这段时间,以后再多的陪伴和感情投入都可能不能弥补孩子内心的情感需求。

那么,父母究竟如何做,才能建立和孩子的良好亲密关系呢?

①3岁前,父母最好不要和孩子分房睡。

有条件晚上陪孩子的父母,不要认为孩子的独立性越早锻炼越好,在三岁之前最好和孩子一起睡。即使要分房睡也得等孩子3岁后,而且还得选好分房睡的时机,不能大人突然就分房睡,就硬生生地把孩子“赶”出去睡了。

父母应该在分房前,给予孩子适当的铺垫和引导,当孩子的独立性和安全感都有一定的基础,再把孩子分出去睡。这样孩子与家长的亲密关系才不会被破坏,能良好地过渡。

②孩子不能完全推给老人抚养。

养育孩子是非常辛苦的,我们可以请老人来帮忙,但是不能让老人代替父母的养育。孩子的教育、陪伴,父母有不能推卸的责任,老人只是起到辅助作用。

父母若在3岁前承担起了养育孩子的责任,不仅能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日后等孩子长大了,还能听从父母的教诲。

孩子会在我们不经意间悄悄地长大,我们可以陪伴在孩子身边的时间并不长,应该好好珍惜才对。

互动话题:妈妈们,孩子和你亲吗?

✿Slogan:学习不一定能让家长百分百地培养出优秀的孩子,但不学习一定培养不出优秀的孩子,愿每位父母都能成为学习型家长!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