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书的拼音是:mán shū。
蛮书的注音是:ㄇㄢˊㄕㄨ。结构是:蛮(上下结构)书(独体结构)。词语解释是:1.给蛮方的战书。蛮书[mánshū]⒈给蛮方的战书。基础解释是:给蛮方的战书。引证解释是:⒈给蛮方的战书。引明钱邦芑《送侯若孩从军》诗:“墨磨铁盾飞新檄,箭射蛮书下故城。”。7、网络解释是:蛮书(蛮书)《蛮书》为唐朝时樊绰所著的记载南诏史事的史书。又名《云南志》、《云南记》、《云南史记》、《南夷志》、《南蛮志》、《南蛮记》。共十卷。对了解与研究唐代云南地区的历史、地理、民族、物产、交通、风俗文化等具有极高的价值。8、综合释义是:给蛮方的战书。明钱邦芑《送侯若孩从军》诗:“墨磨铁盾飞新檄,箭射蛮书下故城。”书名。唐樊绰撰,十卷。绰于懿宗咸通三年为岭南西道节度使时,令蔡袭从事纂述。内容述及六诏始末,包括六诏种族分合、风俗、山川道里的险易及叛服征讨的始末等,撰次详细,为舆志中最古之本。原本已佚亡,今传本录自《永乐大典》。校注本有近人向达所着《蛮书校注》。9、国语辞典是:书名。唐樊绰撰,十卷。绰于懿宗咸通三年为岭南西道节度使时,令蔡袭从事纂述。内容述及六诏始末,包括六诏种族分合、风俗、山川道里的险易及叛服征讨的始末等,撰次详细,为舆志中最古之本。原本已佚亡,今传本录自《永乐大典》。校注本有近人向达所著《蛮书校注》。蛮书[mánshū]⒈书名。唐樊绰撰,十卷。绰于懿宗咸通三年为岭南西道节度使时,令蔡袭从事纂述。内容述及六诏始末,包括六诏种族分合、风俗、山川道里的险易及叛服征讨的始末等,撰次详细,为舆志中最古之本。原本已佚亡,今传本录自《永乐大典》。校注本有近人向达所著《蛮书校注》。10、辞典修订版是:书名。唐樊绰撰,十卷。绰于懿宗咸通三年为岭南西道节度使时,令蔡袭从事纂述。内容述及六诏始末,包括六诏种族分合、风俗、山川道里的险易及叛服征讨的始末等,撰次详细,为舆志中最古之本。原本已佚亡,今传本录自《永乐大典》。校注本有近人向达所着《蛮书校注》。
蛮书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基础解释 【点此查看蛮书详细内容】
给蛮方的战书。
二、引证解释
⒈给蛮方的战书。引明钱邦芑《送侯若孩从军》诗:“墨磨铁盾飞新檄,箭射蛮书下故城。”
三、综合释义
给蛮方的战书。明钱邦芑《送侯若孩从军》诗:“墨磨铁盾飞新檄,箭射蛮书下故城。”书名。唐樊绰撰,十卷。绰于懿宗咸通三年为岭南西道节度使时,令蔡袭从事纂述。内容述及六诏始末,包括六诏种族分合、风俗、山川道里的险易及叛服征讨的始末等,撰次详细,为舆志中最古之本。原本已佚亡,今传本录自《永乐大典》。校注本有近人向达所着《蛮书校注》。
四、国语辞典
书名。唐樊绰撰,十卷。绰于懿宗咸通三年为岭南西道节度使时,令蔡袭从事纂述。内容述及六诏始末,包括六诏种族分合、风俗、山川道里的险易及叛服征讨的始末等,撰次详细,为舆志中最古之本。原本已佚亡,今传本录自《永乐大典》。校注本有近人向达所著《蛮书校注》。蛮书[mánshū]⒈书名。唐樊绰撰,十卷。绰于懿宗咸通三年为岭南西道节度使时,令蔡袭从事纂述。内容述及六诏始末,包括六诏种族分合、风俗、山川道里的险易及叛服征讨的始末等,撰次详细,为舆志中最古之本。原本已佚亡,今传本录自《永乐大典》。校注本有近人向达所著《蛮书校注》。
五、关于蛮书的诗词
六、关于蛮书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