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效率名词解释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22:47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12 13:17

行政效率是指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从事行政管理活动所得到的劳动效果、社会效益同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的比率关系,是对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从事行政工作的质量和评价。行政效率含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行政效率是对行政时效、费用和成果的定量分析。行政效率的高低有一定的数量比例,以做定量分析对比。这些量的比例可以体现在行政时效费用和成果上以最短的时间完成行政目标,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消耗取得最大的劳动成果。

2、行政效率是数量与质量、价值与功能的统一。行政效率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社会效益上,这是行政管理的根本方向,行政管理是行政部门对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管理活动,是利国利民的服务活动。

3、行政效率是广泛的,全面的多目标的评价体系。行政效率体现在行政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层次中,是行政管理体系多种因素的综合反映,是对全部行政管理活动的整体要求。

4、行政效率是效能与效率的统一。效能统帅,制约效率;效率服从,服务效能。二者互为条件,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扩展资料

行政效率和行政效益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

(1)、计算方式不同。行政效率是行政投入与行政产出的比率,行政效益是行政收益与行政成本的差额。

(2)、内涵不同。行政学引入效率这一概念,是研究行政投入与行政产出的比例关系,而行政效益研究的是*活动和*行政产出的后果。

(3)、外延不同。行政效率的核心要求是以最小的行政投入获得最大的行政产出。至于这一产出的后果是什么,是给社会带来利益还是损失,则不是行政效率所回答的问题。行政效益研究*活动和*的行政产出的后果,它回答的是这种后果究竟是给*和社会带来了利益还是带来了损失。

2、联系

(1)、二者是正相关关系。从资源的占有与消耗(或劳动的占有与消耗)角度来看,行政效率愈高,获得同样的行政产出所占有与消耗的资源愈少,行政成本愈低,行政效益就愈高;反之,行政效率低,获得同样的行政产出所占有与消耗的资源多,行政成本就大,行政效益就低。

(2)、在行政产出积极、有益的前提下,提高行政效率就是提高行政效益。但是,如果行政产出的是废品或次品,行政效率愈高,行政“负效益”愈大,对*和社会的危害也愈大。

(3)、如果行政产出是积极的、有益的,但行政产出所获得的收益小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是降低行政成本,是使行政效益由“负”变“正”的必要手段。

(4)、总之,在保行政活动方向正确、行政决策正确的前提下,提高行政效率就是提高行政效益;如果行政活动方向不正确、行政决策失误,提高行政效率不仅不能提高行政效益,反而会给*和社会带来危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行政效率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12 13:17

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和评价行政系统的主要标准。追答可从多方面多角度来理解行政效率:一是指投入产出的定量比例关系;二是指最佳的选择;三是指能达到的最高纪录;四是指完成既定目标的程度;五是指及时有效的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上述几个方面都是从宏观上评价行政效率,而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则应结合实际予以综合衡量和评价。我们经常用以评价、衡量、测算行政效率的方法大致有以下三种行政费用测量法(从单位费用、人均负担、剑术?费用来测量);行政功能测定法(将每项目标与理想目标和必须达到的标准进行比较);因素评分法(给人力、经费、物资、机构、制度、方法打分)。我们也可换个视角来考察行政效率:局部与整体(坚持局部效率从属于整体效率);短期与长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单纯经济效益应从属于社会效益);正效益与负效益(全面衡量)。
dot基本要素

行政行为速度

电子会议提高行政效率
办事速度是效率的外在表现。但是,就行政效率而言,并不一定是越快越好,而是指时间使用的合理性。这种合理的时间标准是指行政服务对象希望的“快”和可以接受的“慢”之间的结合。所谓希望的快,当然是越快越好,即时即刻。所谓可以接受的慢,是指行政服务对象的希望底线,即不因*工作的周期破坏其原定的计划,或者付出额外的成本。通俗地说就是不至于“坏事”。在这两者之间的结合点是比较理想的。一方面,*机关不需要为满足服务对象的不十分必要的速度而支付不合理的成本,另一方面也不会对服务对象造成任何意义的延误。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