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这个题目很大,只能浅谈。首先,钢笔画只是绘画形式的一种,是目前还未被主流绘画界完全承认的边缘艺术. 要画好钢笔画,搞好钢笔画创作,就得把眼光放开,放在大美术里面去讨论去思考。不要光把自己圈在钢笔画里面,否则路就会越走越窄,要把自己当作一个美术家、艺术家,而后才是钢笔画家. 我们一定要研究宏观的艺术问题,眼界要开、要高,眼光要毒、要狠,要能看出自身的问题,也要能看到美术界的发展情况,这样才不至于让别人小看,认为我们是因为画不好其他的画才来画钢笔画。绘画艺术,也就是说一件作品可供人欣赏的,我认为起码有两个方面:一是观念,二是技巧。也就是所谓的内容和形式。这虽是个老话题,但很值得弄清楚,也一定要明白。先谈技巧,所谓美术当中的“术”就是技术,就是技巧。技巧不是三五天,十天半月能解决的,是要靠长期的学习、吸收,训练打磨才能渐渐提高进步的。要勤,所谓水滴石穿,天道酬勤. 思路要活,要吸收各个画种,各种风格的长处,多看多动手,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千万不要光在钢笔画的圈子里面学东西兜圈子。另外,技巧上面一定要狠下功夫,下狠功夫。有位老先生告知我:技巧就是慢火炖汤,要炖出汁,熬出膏来。象北方人揉面,揉得越久面就越精道,越有嚼头。观念问题是个较为复杂的问题,众说纷纭的问题。在学术界争论最多的问题。我们先不去涉及那么繁复的领域。先谈谈观念对具体的画面所起的作用。我们现在大多的画家都比较感性,凭感觉去作画,去看画。这倒不是件坏事,一幅作品放在你面前,首先是要用感性的目光去判别它的好坏。值不值得你进一步欣赏。有些画你第一眼就会决定不需要再看下去了,这就是说作者失败了(当然也不排除欣赏者有看不懂的时候,比如现代艺术、抽象艺术,此话另论)。他的作品没能打动你。打动欣赏者的无非还是两个方面,技巧和观念。精湛的技巧固然很能够吸引人们的眼球,但光有出众的技巧,这类作品看多了,就会产生审美疲劳,不想多看了。所以说观念在绘画里面多么的重要。观念决定画家作画时的情绪,当你的情绪流露于笔端,呈现于画面,才能感染人,才能让观众与你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你要传达的东西才能比较准确有效地传达出去. 象画北京的四合院,旧码头的铁链、老船,石缝中挤出来的树木……这些画面先是打动了作者,由作者经过艺术加工表现出来,去牵动观众的某根神经,引起怀旧的或其他某种思绪。这就是画面的内容在起作用,作者的观念得到了共识。构图是个不得不说的问题,我们还是抱着黄金分割不放吗。还要刻意地去追求画面的均衡吗?可不可以破除呢?不是说四平八稳的构图不好、不能要。而是想说不能只有黄金分割率,或者说不能只用黄金分割率来给构图打分。大家多看看现当代绘画艺术作品就会发现, 构图的多元模式早已呈现。而钢笔画的大多数作者还在稳稳当当、老老实实地耕耘着。象胡同元素这类的作品太少了, 我们期待钢笔画的多元时代的早日到来。观念的问题假如再展开一点的话(我只敢说展开一点,因为观念是个太大的问题),就是说我们还可以传达什么样的理念呢。戏剧也好,电影也好,不光是正剧,还要喜剧、悲剧、科幻、灾难、荒诞剧……这是你对社会、生活、人生、生存状态的理解和表述的问题。我们熟知的艺术大师并不是脑袋空空只懂技巧的人,他们是通过自己最为熟悉的技巧去传达自己理念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