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人类很早就认识到血液的重要性。但血液为什么那么重要?
血液在人体血管循环往复的运动。其作用就是让身体各个脏器间交换物质。比如,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送到肺泡,通过肺泡呼出去。又通过肺泡把空气里的氧气吸入体内,从而输送给身体各个脏器。
而在血液里承载氧气、二氧化碳的就是红细胞;深究则是红细胞里的血红蛋白。一旦血红蛋白缺乏,则导致组织细胞比较容易缺氧。而贫血就是指血红蛋白计数偏低。
但是,我们对贫血的认识仍存在许多误区,甚至包括部分医生。
一项研究分析了949 445例患者的数据。结果显示,贫血增加了 围手术期病死率、急性肾功能损伤和感染发生率[1];Musallam等[2] 评估了227 425例患者术前贫血状态对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涉及心脏、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泌尿系统、伤口感染、败血症和静脉血栓栓塞)和病死率的影响,发现接受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前贫血会增加术后30 天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而且,贫血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越高:轻度贫血患者术后30 天内发生并发症的相对风险增加约35%,而中重度贫血发生并发症的相对风险增加约56%[2]。
不止是手术病人,贫血跟老年人的死亡率、并发症率有关[3、4]。贫血还增加心衰死亡率[5]。斯坦福大学的Scott Douglas Rozelle教授的研究发现,中国西部儿童的辍学率跟贫血有关系。纠正儿童贫血,尤其是幼童贫血可以降低义务教育辍学率。这是因为贫血导致儿童神经发育异常,难以坚持完成9年义务教育。而纠正贫血则可以改善儿童智力发育,从而降低辍学率。
尽管贫血的危害巨大,但我们仍存在不少对贫血不够重视的现象。
贫血诊疗时,对铁的状态的评估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哪怕为非缺铁性贫血,如地中海贫血病人,也需要知道铁蓄积的状况。但是,国内非血液专科医生对铁代谢的认知还普遍较弱。
这里简单介绍最基本的铁代谢检验:
血清铁蛋白 :循环中的储铁蛋白(通常为脱铁状态),与机体的铁储备成正比;同时也为急性期蛋白。铁蛋白数值越低越可能缺铁;但因为炎症、高龄,铁蛋白数值偏高也未必不缺铁。
血清转铁蛋白 :转铁蛋白是循环中的铁转运蛋白;是血液循环时的铁的载体。可以转换计算出总铁结合力。
血清铁 :除外红细胞里的铁,剩下的血液循环里的铁元素。其中大部分跟转铁蛋白结合,被转铁蛋白转运到不同部位。它会随膳食摄入、正常昼夜变化而波动。溶血性贫血时也增加血清铁数值。比如,地中海贫血病人容易有不显著的溶血。(参考《溶血性贫血》)
转铁饱和度 :根据血清铁 总铁结合力而计算出来的。
目前对于普通成年人的铁代谢检验的参考值:
铁蛋白 15μg/L;可以很肯定缺铁!
铁蛋白在15-30ng/mL(μg/L)间,转铁饱和度 16%时,可以肯定缺铁;
如为无合并症孕妇,铁蛋白 30μg/L且转铁饱和度 20%,可以肯定缺铁。
如存在炎症等合并症,铁蛋白在15-41ng/mL(μg/L)时,转铁饱和度 20%,可以肯定缺铁。
当然也存在铁蛋白 41μg/L且转铁饱和度 20%的缺铁,这需要更专深的血液病专家来协助判断。
但必须明白,上述检验标准是针对普通人的参考数值。不同状态下,参考数值标准是不同的。
由于炎症等因素会增高铁蛋白检验数值。因此,当普通人检验出铁蛋白数值为80 ng/mL(μg/L)时是不缺铁的。但是,如果为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则仍缺铁。
这一方面反映铁蛋白检验指标的局限性;也说明病理状态下,人对储存铁的利用效率会下降。实际上,高龄状态下也有类似现象。目前普遍认可的缺铁检验参考值如下:
1,绝对缺铁:
转铁饱和度 20%
血液透析病人铁蛋白 200ng/mL(μg/L)
腹膜透析或其他非血液透析慢性肾病 100ng/mL(μg/L)
2,相对缺铁
转铁饱和度 30%
慢性肾病的铁蛋白 500ng/mL(μg/L)
绝对缺铁则应静脉补铁;至少给足负荷量(例如,蔗糖铁每次100mg铁元素,共1000mg)。而非血液透析的相对缺铁还可尝试口服补铁。但血液透析病人必须静脉补铁。
绝对性缺铁需评估是否有胃肠道失血等。而相对性缺铁者 还 需评估是否有潜在感染炎症等。
对于血液透析病人,每3个月还需静脉给250-500mg铁补充来保障不缺铁。而腹膜透析病人则至少每3个月评估一次铁状态来决定是否补铁。
需提醒的是,慢性肾病患者的补铁应优选静脉补铁。因为口服补铁是难以凑效,或者 效率低下的。这点对血液透析病人尤为如此。
必须注意的是:没有评估铁状态而抢先使用了人促红细胞生成素,那铁蛋白检验数值有可能会飙升。此时,哪怕铁蛋白数值达到800μg/L,病人也仍可能存在缺铁。考虑到可能的假象,应尝试先负荷性补铁来看病人的贫血是否改善。如有改善,则说明仍有缺铁。
参考资料:
1, Fowler AJ, Ahmad T, Phull MK, et al. Meta⁃analysis o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reoperative anaemia and mortality after surgery[J]. Br J Surg, 2015, 102(11): 1314⁃1324. DOI: 10.1002 /bjs.9861.
2,Musallam KM, Tamim HM, Richards T, et al. Preoperative anaemia and postoperative outcomes in non⁃cardiac surgery: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J]. Lancet, 2011, 378(9800):1396⁃1407. DOI: 10.1016/S0140⁃6736(11)61381⁃0.
3, Zakai NA, French B, Arnold AM, et al. Hemoglobin decline, function, and mortality in the elderly: the cardiovascular health study. Am J Hematol 2013; 88:5.
4,Mindell J, Moody A, Ali A, Hirani V. Using longitudinal data from the Health Survey for England to resolve discrepancies in thresholds for haemoglobin in older alts. Br J Haematol 2013; 160:368.
5,Horwich TB, Fonarow GC, Hamilton MA, et al. Anemia is associated with worse symptoms, greater impairment in functional capacity an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heart failure. J Am Coll Cardiol 2002; 39:1780.
6,《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Anaemia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英国肾脏学会2020年更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