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打架骂人的行为怎么办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22:09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2 04:25

在现代社会,孩子打架骂人已不是普遍现象。但是,这种行为仍是危害社会的不良行为,家长要高度重视。有这种粗暴行为的孩子,必然有其家庭和环境的影响。为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家长首先要反省自己,是否将自身性急,控制能力差,遇事冲动,有粗野行为“言传身教”给了你的孩子,这是纠正孩子不良行为的关键。正人先正己,家长做事对人,要带头讲文明礼貌,表现爱心、耐心及良好的教养。此外,要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在充满友爱、和谐的家庭气氛中,你的孩子会学会关爱他人、尊重他人。要耐心的从积极的方面培养孩子与小朋友友好相处,让孩子学会忍让,学会克制自己,讲文明礼貌,不伤害他人,让孩子懂得对与错,是与非。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2 04:25

孩子上幼儿园才3个月,可每次在幼儿园门口等着接孩子时,其他家长见到我就告状,说我们家孩子总爱打她的孩子,让我好好管教管教孩子,弄得我很恼火。 孩子总爱打人,是否与他婴儿期的经历有关?还记得儿子才五六个月时,邻居王老师总喜欢到我家逗他玩,拿着他的小手不是打自己就是打妈妈。当儿子主动去打人的时候,王老师很开心地哈哈大笑,孩子似乎也很高兴。 我把孩子的这段经历告诉了幼儿园的园长,园长说:孩子这样频繁地打人与小时候的诱导有关系,你不要过多地自责。其实,两岁多至三周岁的孩子,多数会出现打人的行为,这是因为他们正处于口手脚的敏感期,热衷于用口手脚来认识事物、探索世界,因而会出现咬人、掐人、打人、踢人等攻击行为。另一个原因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没有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情急之下,就会用有冲击力的身体动作来替代语言。比如,他可能要表达“你走开,别挡着我”,还不及开口,自己就横冲直撞过去了;他可能想说“你不要玩我的东西”,话还未说,就已伸手推搡或抢夺了。 我说,我在家时,常常教育孩子不要打人,然而怎么说也不起作用。园长告诉我,给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讲道理没多少作用,并教了我纠正孩子行为的方法:正性惩罚或负性惩罚。所谓正性惩罚,就是当孩子出现打人行为时,立刻跟随着一个刺激物的出现。比如,把他隔离到一个小屋内(出现刺激物),几次后他就不会打人了。负性惩罚,即当孩子出现打人行为时,立刻消除一个刺激物。比如,孩子们因为玩玩具而打了起来,就立刻不让他接触玩具(消除刺激物),以后就不会因为玩玩具而打人了。或者,孩子想引起母亲注意而故意打人,这时母亲远离他,不理他(消除刺激物),慢慢地他就不会打人了。孩子天生爱尝试并重复那种有趣的、有刺激后果的行为,想引起*的注意,每当孩子出现这种行为时,家长或老师应置之不理,让这样的行为变得毫无意义,他自然就会因无趣而放弃了。 我很感激园长教给我的这些方法,并立即实行,仅仅过了两周时间,孩子就不再打人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2 04:26

言传身教很重要,以身作责,慢慢改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