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鱼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吗?

发布网友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娃娃鱼不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根据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规定。

中国大鲵是大鲵属的一种,俗名娃娃鱼,是生活在淡水中的两栖动物。是中国特产的一种珍贵野生动物,因其夜间的叫声犹如婴儿啼哭,所以俗称为“娃娃鱼”,但它却并非鱼类,而是体形最大的一种两栖动物。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根据《野生动物保*》划分的。《野生动物保*》第九条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划分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两种,并对其保护措施作出相关规定,但它们的法律地位是相同的。

19年,经*批准并颁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收录包括了大熊猫、金丝猴、长臂猿、雪豹、东北虎、梅花鹿、亚洲象等在内的97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2020年6月,为进一步加大对穿山甲的保护力度,我国将穿山甲属所有种由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提升至一级。

扩展资料:

中国大鲵资源急剧下降始于20世纪80~90年代。陕西南部的秦岭、巴山、米仓山地区是我国野生大鲵分布气候最适宜、数量最多的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初大鲵资源依然非常丰富,汉中市内山区的河道内经常可以见到大鲵活动。

1990年前后汉中市大鲵数量锐减,1991年刘诗峰等调查发现,大鲵资源蕴藏量仍较大,存量在2.2~2.3万尾。但时至今日,自然大鲵几近绝迹,河溪内见不到大鲵存在。

湖南张家界市大鲵资源曾非常多,20世纪50年代桑植、大庸和慈利3个县每年收购出口5万千克大鲵,80年代后大鲵资源迅速减少;2006~2008年罗庆华等对张家界市大鲵分布区域和资源数量调查发现,野生资源仅存2001尾。

山西全省大鲵资源量在20世纪70年代末约为10吨,到1994年锐减到2吨左右,部分河溪中大鲵已经绝迹。在河南伏牛山区,大鲵曾是当地的两栖动物优势种,20世纪70年代前,内乡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当时还未建成保护区)几乎所有溪流都有大鲵分布。

80年代后期仅在高山溪流中见到,90年代难见其踪迹,2010年调查证明已无大鲵分布。贵州黔东武陵山区曾是大鲵的主要产区,溪河中经常可见大鲵,20世纪80年代大鲵资源蕴藏量急剧下降,仅有零星分布,且多生活在喀斯特地下暗河中,不易被发现和调查。

安徽皖南山区和大别山区自然环境优越,大鲵曾分布广泛,资源量丰富,1994年安徽水产局进行全省大鲵资源全面调查时发现有36.5~56.2吨,但正以惊人的速度衰减,多地已绝迹。可见,中国大鲵的野生种群数量已急剧下降,物种资源几近枯竭。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中国大鲵

百度百科-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热心网友

大鲵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它的叫声很像幼儿哭声,因此人们又叫它“娃娃鱼”,是国家二类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是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农业重点开发品种;是野生动物基因保护品种。中国大鲵除、*、内蒙、未见报道外,其余省区都有分布,主要产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涧溪流中。

热心网友

娃娃鱼🐠,二级保护动物

热心网友

现在是,原定为二级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