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22:39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07 21:49
灞曞紑鍏ㄩ儴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8 18:55
会计要素是指会计报表的基本构成要素。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收入、费用(成本)和利润六个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会计基本理论研究的基石,更是会计准则建设的核心。会计要素定义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会计实践质量的高低。
会计科目是指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是对资金运动第三层次的划分。
会计科目是为了满足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需要的,根据企业内部管理和外部信息的需要,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的项目,是对资金运动进行的第三层次的划分。
会计科目,简称“科目”,按经济内容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会计要素作进一步分类的类别名称。每一个会计科目都应当明确反映一定的经济内容,科目和科目之间在内容上不能相互交叉。
会计要素的定义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科学性,即会计要素的定义必须体现其本质特征;
(2)一致性,即各会计要素的定义要在逻辑上保持一致;
(3)通俗性,会计要素的定义要做到文字通顺,语义流畅,符合汉语的习惯,容易为我国广大会计人员所接受。
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
(1)结合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特点并适应经济的要求;
(2)有利于会计核算的进行并保持相对稳定;
(3)做到既全面完整又不相互重叠;
(4)便于分类、排列和编号。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8 18:55
一、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所作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是用于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
《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收入、费用(成本)和利润六个会计要素。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侧重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构成资产负债表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侧重于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构成利润表要素,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会计基本理论研究的基石,更是会计准则建设的核心。
二、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的设置可以把各项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分门别类地归集起来,使之一目了然,以便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
按其归属的会计要素分类:
1、资产类科目:按资产的流动性分为反映流动资产的科目和反映非流动资产的科目。
2、负债类科目:按负债的偿还期限分为反映流动负债的科目和反映长期负债的科目。
3、共同类科目:共同类科目的特点是需要从其期末余额所在方向界定其性质。
4、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按权益的形成和性质可分为反映资本的科目和反映留存收益的科目。
5、成本类科目:包括“生产成本”,“劳务成本”,“制造费用”等科目。
6、损益类科目:分为收入性科目和费用支出性科目。收入性科目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等科目。费用支出性科目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所得税费用”等科目。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8 18:56
赞同上一位所说的,去买本看下。我下面简单给你说下先。
会计科目的概念: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会计科目的分类:
(一)按其归属的会计要素分类
通常可以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都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五大类。
(二)按其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分类
可以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还有很多。
最关键有一个表,你要记下。(会计科目简表)
在网上都可以搜到。
会计是一个很深奥的学科,如果想要认真的学,真的要去买书来学习。加油吧!!
我也是一个菜鸟,共同进步啦!!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8 18:56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所作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是用于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