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2:18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2 12:12
展开1全部一、计算资料来源:
计算本项目经济效益的各项原始数据,来自全市20个实施镇、乡、办事处1997—1998两年916个(次)典型田块623.86亩次的田间测产,并按夏、秋薯种植面积和单产上、中、下加权平均计算与分类汇总的结果。
二、基础数据计算:
(一)、单位面积的增产量和增产值:
1、主产物亩产量:实施范围内南薯88、渝薯34、徐薯18、渝苏303、渝苏297等良种的鲜薯亩产为1695.95kg,比同范围未实施项目的前三年(1994—1996)统计年报平均的1480.5kg,亩净增215.45kg,增产14.55%。
2、主产物亩增产值:按重庆市统一规定的单价,鲜薯以0.22元/kg计算,主产物亩增产值
=215.45kg/亩×0.22元/kg=47.399元/亩。
3、副产物:作为优质青绿饲料的蔓叶,按T/R=1、0.10元/kg计算,则每亩副产物增产值
=215.45kg/亩×0.10元/kg=21.545元/亩。
4、每亩新增总产值:主产物增产值+副产物增产值
=47.399元+21.545元=68.944元/亩。
(二)、有效使用面积:根据实施项目的各镇、乡、办农技站测产调查,镇乡办*负责同志审核并加盖*公章认可,市农技站逐项核实,本项目1997年实施完成12.0423万亩,1998年实施完成12.3240万亩,两年共实施完成24.3663万亩。由于洪灾损失,按缩值系数95%计算,其保收面积为23.1480万亩。
(三)、生产费用计算:
1、亩新增生产费:每亩种植良种甘薯多投入种价5元,采用配套增产技术.增加投入6元,故亩新增生产费为11元。
2 、新增生产费用总额=实施完成面积×亩新增生产费
=24.3663万亩×11元/亩=268.0923万元。
3、推广费计算:重庆市两年共拨来8000元,合川市配套9000元,各镇乡办投入10900元。三项合计27900元,按年利率10%计算,共为30690元,亩摊推广费为=30690元÷243663亩=0.12595元/亩。
4、新增投入总额=新增生产费+推广费
=268.0293万元+3.069万元=271.0963万元。
三、评价指标:
(一)、新增粮食总产量:按5折1计算,亩增粮食为43.09kg,总增产粮食=23.1480万亩×43.09kg/亩=997.4473万kg。
(二)、新增总产值=亩主副产物新增产值×保收面积
=68.944元/亩×23.1480万亩=1595.9157万元。
(三)、新增纯收益总额=新增总产值-新增生产费和推广费总额即新增投入总额=1595.9157万元-271.0983万元=1324.8174万元。
(四)、投入产出比、科技投资与推广投资收益效果:
1、投入产出比=新增总产值÷新增投入总额
=1595.9157万元÷271.0983万元=5.8869。
2、科技投资收益率=新增纯收益总额÷新增投入总额
=1324.8174万元÷271.0983万元=4.8869。
3、推广投资收益率
=新增纯收益总额×推广单位应占比例(35%)÷推广费总额
=1324.8174万元×35%÷3.069万元
=463.6861万元÷3.069万元=151.0870。
四、经济效益评价:
(一)、以上经济效益分析表明,我市1997—1998年实施重庆市丰收计划的“薯类良种及配套增产技术”项目,项目任务18万亩,实施22.1774万亩,完成24.3663万亩,保收面积23.1480万亩;共增收粮食997.4473万kg,新增产值1595.9157万元,扣除新增生产费和推广费271.0983万元后,新增纯收益1324.9157万元;其投入产出比为1:5.8869,科技投资收益率为1:4.8869,推广投资收益率为1:151.0870。即在本项目中,社会投资每增加10000元,可增加产出58869元,可回报纯收益48869元;推广单位投资每增加10000元,可使社会获得纯收益151.0870万元。因此,实施本项目取得了极为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二)、由于传统规定,目前对薯类产量的指标,仍按5折1原粮计算,只反映了鲜薯数量,未能显示科技水平。若兼顾数量和质量,去掉薯块的水分因素,按薯干产量计算(例如,实施本项目的甘薯良种烘干率均在30%左右,而市场不欢迎的劣质老品种潮薯1号仅17—19%),则在相同投入的条件下,经济效益将提高57%以上。
(三)、由于鲜食鲜贮,且多数又仅作饲料,其转化效能极差,价格极低。若能将我市极为丰富的薯类特别是甘薯资源开发出来,走深加工综合利用薯块和蔓叶的产业化之路,则其经济效益将成数倍至数十倍增长。
参考资料:http://www.hcagri.gov.cn/detail.asp?pubID=87329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2 12:13
根据中国农科院农经研究所的《农业科技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计算和评价本项目经济效益的过程与结果如下:
一、计算资料来源:
计算本项目经济效益的各项原始数据,来自全市20个实施镇、乡、办事处1997—1998两年916个(次)典型田块623.86亩次的田间测产,并按夏、秋薯种植面积和单产上、中、下加权平均计算与分类汇总的结果。
二、基础数据计算:
(一)、单位面积的增产量和增产值:
1、主产物亩产量:实施范围内南薯88、渝薯34、徐薯18、渝苏303、渝苏297等良种的鲜薯亩产为1695.95kg,比同范围未实施项目的前三年(1994—1996)统计年报平均的1480.5kg,亩净增215.45kg,增产14.55%。
2、主产物亩增产值:按重庆市统一规定的单价,鲜薯以0.22元/kg计算,主产物亩增产值
=215.45kg/亩×0.22元/kg=47.399元/亩。
3、副产物:作为优质青绿饲料的蔓叶,按T/R=1、0.10元/kg计算,则每亩副产物增产值
=215.45kg/亩×0.10元/kg=21.545元/亩。
4、每亩新增总产值:主产物增产值+副产物增产值
=47.399元+21.545元=68.944元/亩。
(二)、有效使用面积:根据实施项目的各镇、乡、办农技站测产调查,镇乡办*负责同志审核并加盖*公章认可,市农技站逐项核实,本项目1997年实施完成12.0423万亩,1998年实施完成12.3240万亩,两年共实施完成24.3663万亩。由于洪灾损失,按缩值系数95%计算,其保收面积为23.1480万亩。
(三)、生产费用计算:
1、亩新增生产费:每亩种植良种甘薯多投入种价5元,采用配套增产技术.增加投入6元,故亩新增生产费为11元。
2 、新增生产费用总额=实施完成面积×亩新增生产费
=24.3663万亩×11元/亩=268.0923万元。
3、推广费计算:重庆市两年共拨来8000元,合川市配套9000元,各镇乡办投入10900元。三项合计27900元,按年利率10%计算,共为30690元,亩摊推广费为=30690元÷243663亩=0.12595元/亩。
4、新增投入总额=新增生产费+推广费
=268.0293万元+3.069万元=271.0963万元。
三、评价指标:
(一)、新增粮食总产量:按5折1计算,亩增粮食为43.09kg,总增产粮食=23.1480万亩×43.09kg/亩=997.4473万kg。
(二)、新增总产值=亩主副产物新增产值×保收面积
=68.944元/亩×23.1480万亩=1595.9157万元。
(三)、新增纯收益总额=新增总产值-新增生产费和推广费总额即新增投入总额=1595.9157万元-271.0983万元=1324.8174万元。
(四)、投入产出比、科技投资与推广投资收益效果:
1、投入产出比=新增总产值÷新增投入总额
=1595.9157万元÷271.0983万元=5.8869。
2、科技投资收益率=新增纯收益总额÷新增投入总额
=1324.8174万元÷271.0983万元=4.8869。
3、推广投资收益率
=新增纯收益总额×推广单位应占比例(35%)÷推广费总额
=1324.8174万元×35%÷3.069万元
=463.6861万元÷3.069万元=151.0870。
四、经济效益评价:
(一)、以上经济效益分析表明,我市1997—1998年实施重庆市丰收计划的“薯类良种及配套增产技术”项目,项目任务18万亩,实施22.1774万亩,完成24.3663万亩,保收面积23.1480万亩;共增收粮食997.4473万kg,新增产值1595.9157万元,扣除新增生产费和推广费271.0983万元后,新增纯收益1324.9157万元;其投入产出比为1:5.8869,科技投资收益率为1:4.8869,推广投资收益率为1:151.0870。即在本项目中,社会投资每增加10000元,可增加产出58869元,可回报纯收益48869元;推广单位投资每增加10000元,可使社会获得纯收益151.0870万元。因此,实施本项目取得了极为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二)、由于传统规定,目前对薯类产量的指标,仍按5折1原粮计算,只反映了鲜薯数量,未能显示科技水平。若兼顾数量和质量,去掉薯块的水分因素,按薯干产量计算(例如,实施本项目的甘薯良种烘干率均在30%左右,而市场不欢迎的劣质老品种潮薯1号仅17—19%),则在相同投入的条件下,经济效益将提高57%以上。
(三)、由于鲜食鲜贮,且多数又仅作饲料,其转化效能极差,价格极低。若能将我市极为丰富的薯类特别是甘薯资源开发出来,走深加工综合利用薯块和蔓叶的产业化之路,则其经济效益将成数倍至数十倍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