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质量参数问题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2:18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3 16:31

1.决定视频质量的参数有分辨率和码率,分辨率就是视频的尺寸,分辨率越高,清晰度越好,码率越高,视频质量越好,分辨率和码率越大,文件越大,但是转换视频不能超过原来的分辨率和码率,因为超过原来的分辨率和码率也不再提高质量。一般情况下设置为缺省。
2.选择格式和编码方式,要看你对视频转换的目的,如果仅仅是为了适应播放器能播放,那么选择了格式以后,就可以让它默认,对视频质量没有影响。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3 16:31

一般格式都有参数的,参数码率越大视频就越流畅效果就越好
视频格式有很多种,一般主流格式AVI,RMVB,WMV,MPG,MP4,3GP,FLV
AVI-相对电脑视频格式来说是最清晰最流畅效果最好的
WMV-效果也不错,一般都是经过压缩过的格式,但效果不比AVI差,但流畅方面不如AVI格式
RMVB-中等压缩,大小一般都是AVI格式的一半或者更小,效果呢,画面和流畅方面不差,不如AVI格式
MPG-这个说不好,一般都不用这种格式的
MP4-参数越大越好,但不是所有的MP4格式效果都很好,也是被压缩过后的格式
3GP和FLV就不说了,网上流媒用的,被压了很多很多次的,效果差追问?你是说封装类型直接决定视频质量了吗?现在都mkv了……

追答对头,原文件是质量的根本,如果你原文件质量不好,就做出来的效果,即使用后期影视软件编辑和渲染,效果也不会好到哪去,格式转换只会越转越差,
现在格式有很多很多种,我说的只是主流格式哈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3 16:32

视频编码器(编码标准)性能评测
编码器(或者是编码标准)性能评测是视频质量评价使用最为广泛的一项应用。
视频编码器的作用是将输入的像素数据编码为输出的码流数据,最终的意义在于压缩视频的数据量。视频编码过程是一个有损压缩的过程,输出的视频码率(比特率)越低,视频的质量越低。虽然大体的趋势是一样的,即编码的视频的质量和视频的码率成正比的关系,但是不同的编码器之间的性能还是有区别的(即使采用相同的视频编码标准,比如同样是基于H.2标准的编码器,不同编码器之间性能也有区别)。一个优秀的视频编码器和其他视频编码器相比,就是能在相同的码率下,编码获得质量更高的视频。或者在编码获得相同质量的视频的前提下,使用更小的码率。可以通过视频质量评价的客观算法,对比得出视频编码器孰优孰劣。例如这方面的研究可以参考文章:
MSU出品的 H.2编码器比较(2011.5)(包含VP8以及XviD)
MSU 出品的 H.2 编码器比较 (2012.5)

除了对比视频编码器之外,也可以对比视频编码标准的性能。视频编码标准之间的差距一般来说相对比较大,越晚提出的编码标准,性能一般越强。例如可以参考文章:
视频编码方案之间的比较(HEVC,H.2,MPEG2等)
详细的介绍可以查看第5章的内容。
0.2.视频质量监测
视频质量监测是视频质量评价另一种使用比较广泛的应用。
该方面主要用于实时监测分析视频流。例如监测CMMB,数字电视,IPTV,互联网视频等这些信号的质量。当这些信号出现异常的时候,可以反馈给服务提供商,使之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修复视频传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例如这方面的研究可以参考文章:
IPTV的QoE评价方法
详细的介绍可以查看第5章的内容。
1.视频质量评价分类
通常,人们将数字视频质量评估的方法分为两大类:视频主观质量评价(SubjectiveQuality Assessment,SQA)和视频客观质量评价(ObjectiveQuality Assessment,OQA)。直接让观测者对视频质量做出直观判断的主观质量评估方法是最为准确的评估方法,但该方法相对复杂且其结果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使用客观的、易于实现的视频客观质量评估方法。根据对原始视频的依赖程度,客观质量评估法又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全参考(FullReference,FR),部分参考(RecedReference,RR)和无参考(No Reference,NR)。视频质量评价的分类如下图所示。

1.1.视频主观质量评价
视频主观质量评估就是选择一批非专家类型的受测者,让他们在一个特定的受控环境中,连续观看一系列的测试序列大约10至30分钟,然后采用不同方法让他们对视频序列的质量进行评分,最后求得平均判分(MeanOpinion Score,MOS),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测试环境中的受控因素包括:观看距离、观测环境、测试序列的选择、序列的显示时间间隔等。根据不同的测试环境、测试目的,有不同的主观评价方法,可参考下文:
视频主观质量评价方法
主观评价一般需要专业的实验环境,以及大量的受测人员,因此成本比较大。
主观评价相关标准:
ITU-R BT.1788建议书对多媒体应用中视频质量的主观评估方法
主观质量评价实验软件:
MSU Perceptual VideoQuality tool
1.2.视频客观质量评价
由于视频主观质量评估过于复杂且其结果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一种客观的、易于实现的视频客观质量评估方法。因为受测者对视频质量的主观感受最为真实和准确,所以在相同的视频系统和相同的测试序列条件下,要求客观评估的结果应与主观评估的结果具有好的一致性或相关性。
对于一个视频客观质量评估方法来说,关键的是找出一个或几个最合适的视频质量量度来衡量视频质量的好坏。根据失真视频与其相应的原始参考视频的比较程度,视频客观质量评估方法分为三大类:全参考方法(Full Reference)、部分参考方法(Reced Reference)、无参考方法(No Reference)。三种方法如下图所示。

更多资料查看:http://blog.csdn.net/leixiaohua1020/article/details/16359465
http://blog.csdn.net/matong1020/article/details/73275173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3 16:31

1.决定视频质量的参数有分辨率和码率,分辨率就是视频的尺寸,分辨率越高,清晰度越好,码率越高,视频质量越好,分辨率和码率越大,文件越大,但是转换视频不能超过原来的分辨率和码率,因为超过原来的分辨率和码率也不再提高质量。一般情况下设置为缺省。
2.选择格式和编码方式,要看你对视频转换的目的,如果仅仅是为了适应播放器能播放,那么选择了格式以后,就可以让它默认,对视频质量没有影响。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3 16:31

一般格式都有参数的,参数码率越大视频就越流畅效果就越好
视频格式有很多种,一般主流格式AVI,RMVB,WMV,MPG,MP4,3GP,FLV
AVI-相对电脑视频格式来说是最清晰最流畅效果最好的
WMV-效果也不错,一般都是经过压缩过的格式,但效果不比AVI差,但流畅方面不如AVI格式
RMVB-中等压缩,大小一般都是AVI格式的一半或者更小,效果呢,画面和流畅方面不差,不如AVI格式
MPG-这个说不好,一般都不用这种格式的
MP4-参数越大越好,但不是所有的MP4格式效果都很好,也是被压缩过后的格式
3GP和FLV就不说了,网上流媒用的,被压了很多很多次的,效果差追问?你是说封装类型直接决定视频质量了吗?现在都mkv了……

追答对头,原文件是质量的根本,如果你原文件质量不好,就做出来的效果,即使用后期影视软件编辑和渲染,效果也不会好到哪去,格式转换只会越转越差,
现在格式有很多很多种,我说的只是主流格式哈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3 16:32

视频编码器(编码标准)性能评测
编码器(或者是编码标准)性能评测是视频质量评价使用最为广泛的一项应用。
视频编码器的作用是将输入的像素数据编码为输出的码流数据,最终的意义在于压缩视频的数据量。视频编码过程是一个有损压缩的过程,输出的视频码率(比特率)越低,视频的质量越低。虽然大体的趋势是一样的,即编码的视频的质量和视频的码率成正比的关系,但是不同的编码器之间的性能还是有区别的(即使采用相同的视频编码标准,比如同样是基于H.2标准的编码器,不同编码器之间性能也有区别)。一个优秀的视频编码器和其他视频编码器相比,就是能在相同的码率下,编码获得质量更高的视频。或者在编码获得相同质量的视频的前提下,使用更小的码率。可以通过视频质量评价的客观算法,对比得出视频编码器孰优孰劣。例如这方面的研究可以参考文章:
MSU出品的 H.2编码器比较(2011.5)(包含VP8以及XviD)
MSU 出品的 H.2 编码器比较 (2012.5)

除了对比视频编码器之外,也可以对比视频编码标准的性能。视频编码标准之间的差距一般来说相对比较大,越晚提出的编码标准,性能一般越强。例如可以参考文章:
视频编码方案之间的比较(HEVC,H.2,MPEG2等)
详细的介绍可以查看第5章的内容。
0.2.视频质量监测
视频质量监测是视频质量评价另一种使用比较广泛的应用。
该方面主要用于实时监测分析视频流。例如监测CMMB,数字电视,IPTV,互联网视频等这些信号的质量。当这些信号出现异常的时候,可以反馈给服务提供商,使之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修复视频传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例如这方面的研究可以参考文章:
IPTV的QoE评价方法
详细的介绍可以查看第5章的内容。
1.视频质量评价分类
通常,人们将数字视频质量评估的方法分为两大类:视频主观质量评价(SubjectiveQuality Assessment,SQA)和视频客观质量评价(ObjectiveQuality Assessment,OQA)。直接让观测者对视频质量做出直观判断的主观质量评估方法是最为准确的评估方法,但该方法相对复杂且其结果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使用客观的、易于实现的视频客观质量评估方法。根据对原始视频的依赖程度,客观质量评估法又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全参考(FullReference,FR),部分参考(RecedReference,RR)和无参考(No Reference,NR)。视频质量评价的分类如下图所示。

1.1.视频主观质量评价
视频主观质量评估就是选择一批非专家类型的受测者,让他们在一个特定的受控环境中,连续观看一系列的测试序列大约10至30分钟,然后采用不同方法让他们对视频序列的质量进行评分,最后求得平均判分(MeanOpinion Score,MOS),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测试环境中的受控因素包括:观看距离、观测环境、测试序列的选择、序列的显示时间间隔等。根据不同的测试环境、测试目的,有不同的主观评价方法,可参考下文:
视频主观质量评价方法
主观评价一般需要专业的实验环境,以及大量的受测人员,因此成本比较大。
主观评价相关标准:
ITU-R BT.1788建议书对多媒体应用中视频质量的主观评估方法
主观质量评价实验软件:
MSU Perceptual VideoQuality tool
1.2.视频客观质量评价
由于视频主观质量评估过于复杂且其结果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一种客观的、易于实现的视频客观质量评估方法。因为受测者对视频质量的主观感受最为真实和准确,所以在相同的视频系统和相同的测试序列条件下,要求客观评估的结果应与主观评估的结果具有好的一致性或相关性。
对于一个视频客观质量评估方法来说,关键的是找出一个或几个最合适的视频质量量度来衡量视频质量的好坏。根据失真视频与其相应的原始参考视频的比较程度,视频客观质量评估方法分为三大类:全参考方法(Full Reference)、部分参考方法(Reced Reference)、无参考方法(No Reference)。三种方法如下图所示。

更多资料查看:http://blog.csdn.net/leixiaohua1020/article/details/16359465
http://blog.csdn.net/matong1020/article/details/73275173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