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是怎样与语言不通的外国人交流的啊?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2:22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3 07:00

我国古代也是有类似现在外交部的翻译机构的,而且他们的作用就是专门为国家对外的交流而存在的*部门。比如行人,四方馆,蕃馆这些都是我们古代的专门翻译交流机关,都是为国家培养翻译交流人才的地方。而且我国古代只有和北方几个边界相邻的北方游牧国家以及西域或者西域之外的西方诸国有过交流。而且对于这种国家交流,面对两个国家语言不通都会去寻找去两国都接邻的国家中的翻译人才,通过他们来作为中间介质来进行交流。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上一句,我们古时候的中国,很多个朝代对于这些外国来说都是文化悠久,经济昌盛的天朝上国。对于这些国家来说古代中原都是一个特别强大的国家,乃是天朝上国,所以基本上很少有我们国家去主动出使,远行到外国(除非是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而且哪个时候很多的相邻国家都是以汉语作为通用语言,就像是如今的国际通用语言一样。特别是对于西域的有些国家,每年都会派遣专人来学习天朝文化,熟悉天朝习俗以及文字,当然作为天朝上国我们国家也是专门设有翻译的机构来为国家对外交流服务。

当然,对于老百姓来说,在我们国家肯定都是说汉语。完全不用去学习外国语言,因为古时候,天朝都是十分骄傲的,视外国为野外蛮夷,世外猢狲。百姓当然不会主动去学习外国的语言。因为古代交通是十分不便的,有些人终其一生也没有走出家乡。也只有一直生活在两国边境的百姓才兼通两国语言,因为古时候是没有法律强制性的要求百姓不得越过边界线于外国百姓交流。

以上就是我对于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希望能够帮助到你。谢谢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3 07:00

应该会有翻译官吧,就像现代这样吧,翻译员可能是住在两国交界之地,这样会两种语言也不稀奇。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3 07:00

语言不通的国家一般会派比较聪明的人先去学习另一个国家的语言,然后他们再进行外交。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3 07:01

我觉得每个国家应该都会这有专门的场所,去培养一些人才,这些人才应该是主要负责接待来往的使者,或者出使他国。以显示本国的诚意,以及对别国的尊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3 07:02

应该是要学习的,要想更好的学习交流肯定是要通过沟通解决的,不然更谈何外交谈何合作呢。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