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次讲演》文中连用三个“无耻”和三个“光荣”有什么表达效果?

发布网友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懂视网

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讲》是演讲名篇。他非常巧妙地以"对比"的修辞手法,将人物或事物作明暗对比,渲染強烈的感情色彩;非常善于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了正面肯定的语气,使说理更为有力;从语言技巧,修辞手法乃至肢体语言的运用看,都独具匠心,值得我们对这一演讲名篇进行学习和深入探讨。

《最后一次讲演》是闻一多在1946年7月的李公朴追悼会上所做的讲演,在讲演中闻一多对以蒋介石为首的反动派的倒行逆施做出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当天下午闻一多就遭到了特务人员的暗杀。也代表了闻一多的决心。

众所周知,在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殉难的追悼会上,面对反动派的无理取闹,肆意捣乱,闻一多先生拍案而起,作了一次震撼全国的即席演讲。

演讲结束后,闻一多先生也不幸惨遭反动派的毒手,那一次演讲也就成了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虽然闻先生已经不在人世,但其浩然正气激励着无数爱国志士与后来者,使他们在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中奋力拼搏,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像李公朴、闻一多先生一样的敢为正义而不惜牺牲生命的先烈前赴后继的奋斗,才取得了民主的胜利,才有了当前和平的新中国。

热心网友

一个比一个语气重,从斥责到控诉, 感情强烈真挚。 无耻 爱憎分明,在反问中有斥责,在呼喊中 有声讨。既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 又起到了呼唤、感染民众的作用。 光荣 对比 反衬 表达了讲演者对李先生的崇敬,对敌 人的痛恨,给人们以巨大的鼓舞。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