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机智少年的故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1:17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7 14:53

女英雄花木兰
木兰是商丘城东南济阳集的人。济阳集北边有个木兰祠,不知什么时候 建的,后来兵荒马乱,祠堂没人修,房屋慢慢毁掉了,只剩下一块大石碑, 上边刻的都是木兰的故事。商丘县志书上有这样的记载:古时候济阳属谯; 木兰是隋朝人,姓魏。不知为什么,后来编戏的把她编成姓花了。
木兰的父亲是一位能征惯战的老将军。隋朝末年,突厥不断兴兵侵略中 华,老将军在边关杀敌立了很多功劳,也落了一身伤残,只好告老还家养病。
这一年,突厥人又突然发来大兵,要夺隋朝的江山,势头儿猛得很。把 守边关的兵将抵挡不住,眼看敌人就要打到内地来。朝廷急忙传旨:在军籍 的一律都得赶紧去边关迎敌。
木兰听说身残多病的爹爹又要从征,急得不知怎么才好。她爹可不在乎, 一见军贴,连忙命女儿给他备马。打惯仗的人嘛,一听说边关吃紧就心里冒 火。可是人老不比当年,老将军把盔甲往身上一披,觉得沉了;刀往手里一 掂,觉得重了。他骑惯的那匹战马老了,从街上又买了一匹。谁知这匹马欺 生,老将军往它跟前一偎,它又踢又蹦。老将军连上三次都没上得去,还差 一点儿被它摔在地上。他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心中暗叹:“老了啊,老了!” 可是他不敢叹出声来。为啥?他心里明白:自己年老体衰,身边只有一男一 女,儿子年幼,还是个顽童;女儿木兰虽然大了,武艺也十分高强,可那时 女孩儿家不兴当兵打仗。他就是说上八个“老了”,也没人来替他,只能叫 全家人为他担心。老将军重新抖擞精神,正要再次上马,老伴上来阻止说:
“木兰她爹,像你这风一刮就倒的身体,别说这马淘气,即使它服服贴贴让 你骑上,到了边关又怎么打仗呢?”
木兰是一个孝顺的女儿,见到这种情况,在一旁早就打好了主意,她要 替父从军。她正要把这个想法儿直说出来,可自古没有女孩儿家从军打仗的 规矩,怕爹娘不允,话儿在喉咙眼里冲了几冲,没说出来。如今见娘上来劝 爹,心里急得不知怎样才好,就说:“爹,您老人家先歇一歇,让女儿来驯 驯这匹烈马!”说着纵身一跃,骑上了马背。那马立时抖起鬃毛,“咴咴”地叫着,连掀带蹦地撒起野来。只见木兰稳稳坐在马背上,一手拢缰,一手 扬起马鞭朝马*上猛抽几下,那马就服服贴贴了,一拧尾巴,前蹄一伸, 后蹄一蹬,像只离弦箭一样*出去。马飞也似的跑,木兰却像骑在木头马 上一样,一会儿,“镫里藏身”,一会儿“松枝倒挂”,一会儿“鹞子翻身”, 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爹娘见她那个英武劲儿,不禁满口称赞。
木兰驰马跑了一圈,然后收住马缰,稳稳当当来到二老面前。娘望着木 兰对老伴说:“这马在你手里是只老虎,可到了这妮子手里就成了绵羊了。” 木兰爹说:“是啊是啊,这丫头的武艺,比起我当年来,只怕还要强几分哪!” 木兰一听,趁热打铁地说:“爹说的可是实话?”爹说:“这丫头,爹啥时 候撒过谎呢?”木兰说:“这样说来,如果孩儿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为父 尽孝,为国尽忠,爹是会答应的了!”“哎……这使不得,使不得!”“怎 么使不得?”“你女扮男装,即使能够瞒得过去,可你已定了婚。定了婚的 闺女就算婆家的人啦,况且你婆家又送过了好儿(定下了完婚的日子),爹 爹怎能做得了主啊?”木兰再也没有话说,只好含着眼泪避开了爹娘。木兰 娘看透了女儿的心事,她疼女儿,也疼老伴,眼下无可奈何,只好帮着女儿 说话:“我看这丫头的主意也使得。你不如去跟亲家说说。如果亲家不同意, 你再上阵也不迟呀!”老将军想来想去,只好这样做了。
木兰的婆家姓赵,住在商丘城南、离济阳集不远的柘城,公爹也是一位 久经疆场的老将。木兰爹见了亲家,寒暄了几句后才提及此事,亲家一连说:
“好!好!我家俊生也闹着要替我应征,缠得我没有办法,只是碍着他的婚 期将到;我正打算前去跟亲家商议呢!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既然孩子 们有志报国,咱就成全他们。等他俩平贼回来再说完婚的事。”
就这样,木兰的愿望实现了。两家老人说定,让他俩冒充结拜的把兄弟 一路同行。
到了军中,木兰被分到前线打仗,赵俊生被分去押送粮草。
木兰从小跟爹练就一身好武艺,爹又教她读过兵书,向她传过兵法,这 次正好在战场上大显身手,一连战败了突厥的几个上将。从此,敌人跟她交 手,没有一个不胆怯的。她很快成了战场上赫赫有名的战将,被提拔为阵前 将军。俊生每次听到木兰立功的消息,就在心里暗暗为她高兴。他自己也干 得起劲,押运粮草从来没误过事。
有一次,赵俊生到内地运粮草回来,突然听到一个不幸的消息:木兰在 战场上中了敌人的暗箭,伤得很重。赵俊生担心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总 是想去看望木兰,因怕露了马脚,每次都是走到木兰的帐前又拐了回去。后 来他终于忍耐不住,走进了木兰的大帐。
木兰正在重病中,听人报说有一位哥哥来看望她,立刻振作了精神。她 离家这几年虽然一仗接着一仗打,没工夫想别的事,但自从躺在病床上,就 不由得思念起家乡和亲人来她想念爹,想念娘,想念她那顽皮可爱的小弟弟, 想念她住的村庄和可亲可敬的父老乡亲。但敌寇未平,虽然想念,也不能回家探望。如今听说有一位哥哥来看望她,她是多么高兴啊!因为她曾事先与 赵俊生约好,为了避嫌,不到得胜还乡的时候,谁也不许跟谁见面,所以她 并没想到来的是俊生。当她看到来人正是赵俊生时,顾不得责备他违约,心 里已是热乎乎的了。她望着身边的待从,口里朝赵俊生喊着哥哥,那个眼泪 呀,止不住的往外流。赵俊生坐在木兰的对面,说是因为押运粮草事忙,没 来看望她。木兰只是点头,却说不出话来。只为怕被人看出破绽,两人虽然 同在军中,中间好像隔了一座山啊!
木兰想到自己箭伤很重,找了几个医生都没治好,便伤心地对俊生说:
“恐怕我这伤不会好了!为杀敌死在疆场,自己的生命没什么可惜的。只是 今后不能在二老堂前尽孝。有朝一日哥哥若得还乡,望你在二老面前为我请 罪。”俊生知道木兰说的“二老”是指公婆,也就是他自己的父母,不由一 阵感动说:“你不要多想,安心养伤。日后若因箭伤落下残疾,我情愿把你 接到家中,侍奉终生。”木兰见俊生对自己如此真诚,更加热泪纵横,感激 地说:“你的话,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元帅把木兰的功绩和病情一同奏明了皇上,皇上把最好的医生派到边关 为木兰治伤。过了几个月,木兰的箭伤终于被治好了。她又像没中箭时一样, 跃马挺*,到阵上杀敌了。
敌人终于被打得大败,边关用不了那么多人,兵将们一批批离开边关, 回家乡去了。赵俊生也回到城。木兰因为是名将,边关暂时离个开她,她就 留了下来。突厥贼被打得再也不敢侵犯了,朝廷才传旨撤军,边关只留下少 量兵马继续把守。木兰替父从军那年仅只20岁,如今已经32了。离家从军 时她还是个水灵灵的姑娘,如今她的脸上也生了皱纹。这时,国家的危机解 除了,朝廷要对所有的将领*封赏。木兰为父尽了孝,为国尽了忠,功名 利禄一点也没看在眼里,她巴不得一步迈回家去跟亲人团聚,并了却自己的 终身大事。归心似箭,她编个理由向皇上告了假,骑上快马,昼夜不停地往 家急赶。
直到这会儿,从元帅到士兵,谁也不知道木兰是个女的。皇上打算封她 个兵部尚书的官职,并且念她32岁尚未婚配,还打算把她招为附马呢。可是 一等再等,木兰也不回京受封领赏。朝廷不知是怎么回事,派人到商丘一打 听,才知道木兰原来是个大姑娘,回乡的第二天就跟赵俊生完婚了。朝廷不 但没怪她欺君,还派人给她和赵俊生送了块“天佑良缘”的金匾和好多礼品 哩!
后来有人为木兰编了一首歌,名叫《木兰词》。直到这会儿,人们想起 木兰来,还都不由自主地唱着这首词呢。
宗悫巧计破敌
宗悫是南北朝时期的人,他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精心刻苦地练武,直 到练成了才对他哥哥说:“我有了本事,就可以乘长风破万里浪。”(“乘 风破浪”这句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后来宗悫真的成了一位赫赫有名的 大将军。
宗悫武艺高强,在家乡*了好几起强盗抢劫的事,家乡人都称他是无 畏少年。成年以后,有人推荐他当了振武将军,宗悫到了部队,果然英勇善 战。当时,有个林邑王发动叛乱,占据了一个地区,当地百姓叫苦声不绝, 宗悫率部下将叛军的驻地团团围起,准备一举歼灭叛军。
叛军头目林邑王老谋深算,奸诈无比。他暗暗思忖,深知自己论兵力论 武艺都及不上宗悫,要想不失败惟有用计谋智胜宗悫。林邑王召集军师们出 谋划策,想了几天几夜,终于酿成一条妙计。林邑王得意地捻着胡子大笑起 来,因为在他看来,宗悫虽然勇猛,可毕竟嫩了点,这次必败无疑。
林邑王派人暗中买了几百头大象。到了交战那天,他命令部下驱赶大象, 直冲宗悫的队伍。刹那间,疯狂的象群甩动长鼻子猛冲起来,尘土飞扬,地 动山摇,真有排山倒海之气势,仿佛能把宗悫的队伍踏成肉饼。
突然,象群乱了起来,有的原地站住,有的干脆杀了回马*,朝叛军冲 去,撞得敌兵人仰马翻。原来,大象群冲到宗悫的阵前,迎面出现许多狮子, 一个个张着血盆大口,拖着长长的舌头,样子极其凶猛,刚才还不可一世的 象群立刻吓破了胆,纷纷逃命。不等宗悫用兵,叛军已被冲得落花流水,溃 散了大半。很快,宗悫的部队就取得了胜利。
林邑王搞不懂这是怎么一回事。后来才知道那些狮子全是宗悫派人做的 模型,只不过形象*真罢了,林邑王不禁使劲拍打自己的脑袋,连连骂自己 是个笨蛋。
原来,宗悫得知林邑王在四处购象时,就已识破了敌人的阴谋。很快想 出高明的对策,召集了能工巧匠,连夜赶制了许多狮子的模型。巧匠们得知 这关系到是否能挫败叛军,个个干劲十足,将狮子模型做得栩栩如生,真假 难辨。
很快,宗悫就率兵收复了叛军的驻地,解救了当地的百姓。将叛军搜刮 的金银财宝分给穷人们,接济他们的生活。
少年区寄除强盗
区寄是唐代郴州(在湖南省)一个打柴放牛的孩子。因为他机智勇敢地 除掉了两个强盗,为人民除了害,所以,人们一直传颂着这位小英雄的故事。
区寄的家乡,有两个不知名的强盗,到处杀人抢东西,闹得周围几十个 村子不得安生。一天,区寄在山上打柴,正好碰上了这两个强盗,并被他俩 捆了起来,给带走了。
大约走了20多里,两个人停下来休息,打算到集市上把区寄卖掉。小区 寄假装哭叫,又显出战战兢兢、十分害怕的样子。两个强盗也就看轻了他,放心地喝起酒来,都喝得醉醺醺的。这时,一个强盗摇摇晃晃地向集市走去, 打算找买主商量价钱,另一个强盗留下来看着区寄。
不一会儿,看区寄的这个强盗困乏了,把刀插在路边,躺在地下,鼾声 如雷地睡起大觉来了。区寄偷偷一看,见他已经睡得很熟,便把绑着双手的 绳子,对着锋利的刀刃轻轻地磨,绳子很快被割断了。他拔起刀,照着那个 熟睡着的强盗用力砍去,结果了他的性命。杀死强盗后,区寄还没有跑出去 多远,去集市上的那个强盗回来了。他看到同伙被杀,大吃一惊,又连忙赶 去捉住区寄,捉住区寄就举刀要砍,区寄机警地说:“别忙动手,你要是杀 了我可要吃大亏的。”
强盗忙问:“为什么?”
区寄说:“请你想想,我做你们两个人的仆人,哪比做你一个的仆人好 呢?他刚才待我太不好,又是打又是骂,你如果不杀我,待我又好,那么, 你叫我干什么都可以。再说,就是把我卖掉,你也可以一个人得钱,不会有 人跟给你平分。你说对吗?”
强盗一想,对呀!这么便宜的事,我怎么就没想到?亏得这个小孩杀了 他。于是,他急忙收拾好同伙的尸体,带着区寄来到买奴仆的店主人家里, 跟店主人商定了价钱,便睡下来做他的美梦去了。
到了半夜,屋子里静悄悄的。只有店主人家的炉灶上闪出低低的火苗。 区寄轻轻转动身子,把捆住他的绳子对着炉火慢慢地烧着。手上起了一片片 燎泡,汗水浸透了他的衣服,他忍着剧烈的疼痛,终于将绳子烧断了。他拿 起店主人家的菜刀,找着那个强盗,三两刀下去,强盗的美梦还没有做完就 见阎王去了。
天亮了,集市上人来人往,区寄打开店门,向赶集的人们大声说:“我 是区家的孩子,两个强盗昨天抓住我,要把我卖给这家店掌柜当仆人。我很 幸运地把他们都杀了。你们可以报告给官府,我敢做敢当!”
管集市的小吏听了,赶紧去报官。官府派来的人一看,原来是个小孩子。 刺史颜正审问了这件事,他很佩服小区寄的勇敢和机智,不仅没判罪,还要 留他在官府里当差役。但区寄痛恨贪官污吏,不愿跟他们同流合污,更不愿 给他们当牛做马,就谢绝了官府的好意,毅然回到了自己的村子。
从此,区寄家乡再也不闹强盗了,大家都赞扬说:“区寄这孩子只有11 岁,比战国时的小勇士秦武阳还小两岁,可他比秦武阳更机智、更勇敢,巧 妙地连杀两个强盗,真是为家乡人民立了大功啊!”
小将岳云闯头阵
岳云是宋代爱国名将岳飞的儿子,他在跟随父亲一起抗金的日子里,驰 骋沙场,立下不少战功。可惜的是,最后他和父亲一起,被投降派给杀害了。
岳飞率“岳家军”在长江边上打得金兵大败以后,迫使金兵好几年没能出战。在这段时间里,“岳家军”在湖北、河南一些地区收复很多失地。他 们拿下了金人占据的郢州,收复了重镇襄阳府后,准备开始进军随州。
可是,当宋军把随州围了大半天后,才知道随州伪知州王嵩极其顽固, 他依仗着随州城高壕宽,死不肯投降。当时岳家军如果强攻,伤亡一定很大。 牛皋决定诱骗王篙出城的计谋确定了,可派谁去率领精兵闯城,牛皋一时拿 不定主意。小将岳云听说此事后,一再向牛皋请战,牛皋见他态度十分坚决, 就把任务交给了他。
这天夜里,王嵩手下的人被困在随州城已一整天,个个盼望救兵前来帮 忙。正在此时,王嵩手下一个守城的将校突然跑到王嵩面前喊道:“大人! 大人!城外来救兵了!”
王嵩一听,以为是他早晨派去请救兵的人,真的把救兵带来了,忙问:
“来了多少人?”“可多啦,他们正在和城外宋军交锋。大人,我们是不是 赶快打开城门,前去夹击宋军?”
王嵩领着一伙人登上城头,举目望去,好家伙!城外宋营四处起火,杀 声震天,战鼓声震耳欲聋。
“太好了!”王嵩望着城外大叫一声。然后转身对身旁将领道:“众位 将军,我们的人来啦!赶快打开城门,跟我一起冲杀出去,夹攻宋军,一定 要求全胜!”
城门一开,王嵩一马当先冲杀出来。可是刚冲出不远,忽然听到背后一 片杀声,随即见一支人数不多的精兵,从黑暗中奋勇杀出,那为首一员手使 双锤的小将正是岳云。
此刻,岳云手舞双锤左右开弓,直奔城门扑去。
王嵩这才明白,自己是中了圈套,又忙调回人马,拼命向城门杀来,想 抢在岳云前面回城关门。岳云哪里肯放过这个机会,他趁手下人正与王嵩交 锋的机会,不怕前后敌军截击,策马抡锤,奋力拼杀,飞也似的向敌城门冲 去。
待敌人欲拉起吊桥关城门时,岳云骑着快马,已抢占了吊桥,率先杀进 城去。
守城的敌军拼死抵抗,拿着刀*,向岳云扑来。只听岳云大吼一声:“看 锤!”几个敌兵应声倒下。又一伙人见打头的这小将武艺如此高强,不觉心 中暗暗害怕。这时不知是谁,突然大叫一声:“他是岳云。”敌军听到这四 个字,立刻吓破了胆,有的干脆抱头而逃。这时,岳云又对身后紧跟上来的 宋兵下令道:“关紧城门,拉起吊桥,不准王嵩进城!”
这时,宋军大部队在牛皋的率领下,勇猛杀来,王嵩回城无望,正准备 夺路逃跑,却被宋军生擒。
夺取随州战役胜利以后,人们在夸耀主将牛皋的时候,牛皋总忘不了赞 美岳云,他多次对岳飞说:“岳云这孩子,真不愧是岳家子弟,打起仗来, 还真有股勇劲!”
徐文长难倒窦太师
徐文长从小就很聪明,十多岁时学问已经相当渊博。
有一年秋试,皇帝派了一个叫窦光鼐的老太师到绍兴来主试,他为了筹 备考务,提前来到绍兴。
窦太师每次游街过市,总是有一块“天下无书不读”的御赐金牌扛在前 面,鸣锣喝道,耀武扬威,以为自己文章压倒天下,目空一切,傲慢非常。
这天,正是盛暑季节,天气炎热。徐文长听说窦光鼐要来了,心想:把 他的御赐金牌除下,给他一个下马威。主意既定,就赤膊坦腹,睡在东郭门 内的官道当中。
鸣锣喝道的声音越来越近。头牌执事看见一个小孩睡在官道当中,就禀 告老太师:“有个小孩挡官拦道!”窦光鼐听说挡道的是小孩,他不以为意, 吩咐停轿,自己出来看看。只见那拦道的小孩睡得很熟,连忙把他叫醒。徐 文长故作恭敬地站在一旁,等候发落。窦太师问道:“你睡在石板上做什么? 难道不怕皮肤烫焦?”徐文长大方方地回答说:“不做什么,晒晒肚皮里的 万卷书”。窦太师听他口气很大,就说:“既然你喜欢读书,一定会对对联。 我有个上联要你对,对不出,你应该让道回避。”徐文长立刻提出反问:“如 果对得准,那怎么办?”窦太师心想:一个小孩有什么了不起。就随口说:
“如果对得好,把全副执事停在这里,老夫步行进学宫!”
窦太师想起绍兴南街有三个阁老台门,便随口出题:“南街三学士。” 徐文长不加思索,回对:“东郭两军门。”窦太师一听,觉得南街对东郭, 文官对武将,而且这两个台门都是绍兴城内有名气的,不由得点头称赞:“奇 才!”这时徐文长故意问窦太师:“你那块金牌上的六个大金字,作何解释?” 窦太师听他问起金牌,马上得意地说:“皇上晓得我天下无书不读,因此御 赐这块金牌!”徐文长接着又问:“那么,太师爷,你对《时宪书》总该熟 读吧?”窦太师被问得目瞪口呆,暗想:不要说熟读,就连书名也没有听到 过。徐文长见时机已到,把早已准备好的《时宪书》拿出来,递给窦太师说:
“太师没读过,学生倒会背。”说着,就朗朗地径自背诵起来,背得又流利, 又纯熟。
窦太师果然也聪颖,真是过目不忘,名不虚传,等徐文长背完,他也会 背了,但徐文长还能倒背,窦太师却不会。徐文长理直气壮地问:“太师爷 既有书未读,那么这块金牌将作何处理?”窦太师尴尬地说:“那当然对我 不适用了!”
窦光鼐只好实践自己的诺言,刚想举步朝学宫走去,徐文长却叫住他:
“启禀太师,自古中国才子数浙江,浙江才子数绍兴,绍兴处处出才子,太 师要小心提防!”窦太师冷笑一声,愤然而去。
等到开考的时候,大家写好文章,收毕文卷,窦太师吩咐暂勿退场,一面抽卷阅读,好的果然很多,特别是徐文长的考卷写得更好,但是卷后却画 上了徐氏祖先的灵位,窦太师借此提笔落批:“父亲虽好,祭祖太早。”
为了想试试绍兴才子的本领,窦太师念了一个上联:“宝塔圆圆,六角 八面四方。”叫大家对来。全场默然无声,大家都想不出好句。窦太师连声 催促,全场只好举起一只手来摇摇。窦太师一看,没有不摇的人,连徐文长 也在内。
这时候,窦太师洋洋得意,禁不住冷言相嘲:“绍兴果然多才子,对起 对来变呆痴!”窦太师正想退场,徐文长突然高声喊道:“太师你弄错了, 我们都已对出,而且对得很好。”窦太师一下愣住了!徐文长接下去说:“这 个对我们人人从小会对,因为考场规矩森严、不能你言我语,闹成一片,只 好用手摇摇作个暗号,就是对:“玉手尖尖,五指三长两短。’不是很好吗?” 窦太师经他一说,惊讶得呆若木鸡。
从此,窦光鼐进出府门,只听到鸣锣喝道的声音,再也看不到“天下无 书不读”的御赐金牌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7 14:53

这个绝对经典: 孔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到洛阳。那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已经通报上去,上前坐下来。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从前我的祖先孔子曾经拜您的祖先老子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代通好。”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恭敬而不安,手足无措。

参考资料:百度知道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7 14:54

《司马光砸缸》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从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样。这就是流传至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7 14:55

jkodk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