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1:17
共3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9-17 07:51
国民收入等于投资加消费加采购等于支出加储蓄加消费加税收 此时支出法和收入法核算出的国民收入是相等。等式左边可以理解为需求总量,而等式右边可以理解为供应总量。三部门经济指厂商、居民户、这三种经济单位所组成的经济。在这种经济中,的经济职能是通过税收与支出来实现的。通过税收与支出和居民户及厂商发生联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25 20:50
国民收入恒等式:投资-储蓄恒等式,即I=S(投资=储蓄)。
储蓄—投资恒等式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来的。根据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又等于国民总收入。于是,就可以得出储蓄—投资的恒等关系。
一个国家假定只有企业与居民两个部门,不存在税收,也没有*支出和进出口,这样从收入(供给侧)角度看,国民收入=工资+利润+利息+地租=消费+储蓄。而从支出(需求侧)角度看,国民收入=投资+消费。总供求平衡,意味着总收入等于总支出,即消费+储蓄=投资+消费。等式两边都含消费,故左边的储蓄必等于右边的投资。
扩展资料
在这个金融体系里,S=I这个等式两边之间的是债券市场、股票市场、银行、共同基金,以及其他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机构,它们吸收国民储蓄,并将之用于一国的投资。
储蓄一投资恒等式是事后实际发生的储蓄和投资总是相等的,不管宏观经济是处于经济萧条还是通货膨胀状态,它描述的是账面上数字收入与支出的一致性。如果事前计划的或意愿的储蓄和事前计划的或意愿的投资不相等,就会出现经济萧条或者通货膨胀等情况,它解释的是现实经济运行的均衡状况。
虽然在整个经济来说储蓄与投资是相等的,但对每个单个家庭和企业而言,这就不一定正确了,甲个人的储蓄可能大于他的投资,他可以把超出的部分存入银行。乙的储蓄可能小于他的投资,他可以从银行借到不足的部分,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通过允许一个人的储蓄为另一个的投资筹资而使个人储蓄与投资不相等成为可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储蓄一投资恒等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25 20:50
你说的恒等式应该是投资-储蓄恒等式,即I=S(投资=储蓄)。
两部门分析如下:
用支出法计算国民收入为Y=C+I;用收入法计算国民收入为Y=C+S.两者相等,固I=S
三部门支出法Y=C+I+G,收入法Y=C+S+T,T是净税收=总税收-*转移*,此时的税收是定量税。两者相等得出I=S+T-G,其中,T-G部分可以看作*储蓄。
四部门支出法Y=C+I+G+X-M,收入法Y=C+S+T+K,其中,x-m表示国际贸易差额,k表示本国对国外居民的转移支付,看作国外居民收入,两者相等,得出I=S+(T-G)+(M-X+K)。
如果要详细解释的话,内容就太多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25 20:51
储蓄等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