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共3个回答
懂视网
1、圮:倒塌。引申义为:断绝、倾覆。
2、本字词出自纪昀的《河中石兽》原文如下: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热心网友
于:在。
山门圮于河:佛寺的外门倒塌在河中。
出自清代纪昀《河中石兽》,原文节选: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译文:
沧州南部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佛寺的外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只石兽一起沉入河中。过了十多年,寺僧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只石兽,到底没能找到。寺僧们认为石兽顺流而下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它们的踪迹。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纪昀晚年,也即乾隆五十四年(17)到嘉庆三年(1798)期间,开始收集民间狐鬼神怪故事,包括不少关于考据的文字,整理并写成了《阅微草堂笔记》,此文即是其中的一篇。
文章主旨:
此文讲述了一则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学者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之人的嘲讽,亦告诉了人物认识事物需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这一道理。全文层次分明,围绕石兽的搜寻工作展开叙述,在戏剧性的情节中挖掘出生活中的哲理。
作者简介:
纪昀(1724-1805年),字晓岚,别字春帆,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直隶献县(今河北省献县)人。清朝*家、文学家。
纪昀的仕宦生涯和学术活动展开在十八世纪中后期,正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枢纽时期。纪昀一生学宗汉儒,博览群书,工于诗歌及骈文,长于考证训诂,曾任《四库全书》总纂官。是中国文化史上有重大贡献的学者。晚年内心世界日益封闭,《阅微草堂笔记》正是当时心境的产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河中石兽
热心网友
意思是“倒塌”的意思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①,山门圮(pǐ)②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意思是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正门倒塌在了河水里,门前的两个石兽一起沉没在这条河里。
热心网友
题干错误无法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