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把加特林机关详细资料说说?

发布网友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加特林机*是由美国人理查·乔登·加特林(Richard Jordan Gatling,一译格林,故此*也被译作格林机*或译盖特机*/机炮) 在1860年代设计的手动型多管机关*,是第一支实用化的机*。制造商:美国 *重:16kg 全长:800mm 弹匣容量:150/150 有效射程:1000m 射速:4000RPM 口径:7.62mm 大家都知道,加特林射速高,威力大,绝对是敌人的噩梦,可它需要2秒预热,和开火时极大的后座使人变成乌龟,让许多人认为这是一把垃圾*,关键是你要掌握它的特性。 CF中加特林操作界面
一.要记住这把*不是M60,RPK,拿着它冲锋必死无疑。建议在团队,个人,幽灵中还是不要用为好,要么用副武器或刀冲,推荐与带瞄准镜的手*或双手*组合。   二.这*的特性注定它是一把蹲点用*,所以在爆破中,找个地方藏起来,有人认为这*的预热决定了它连蹲点都不适合,其实只要在你蹲点的过程中不断的点击鼠标(注意要稍有停顿),你会发现它会一直处于预热状态,只要再稍按住鼠标,就马上能射出疯狂的弹幕。   三.而发挥它真正实力的则是在生化战中。在僵尸出现前的20来秒,首先要找到合适的射击位置,比如13号的直角墙,路灯,平台,采用第二点中的预热法,就算僵尸出现在你的身边,也能瞬间把它击退。其实,M134最恐怖的是它的单发子弹的准确性,再对付距离较远的僵尸时,MG3和M249的点射,单发都很容易*,然而加特林的点射几乎是发发命中,不过由于加特林射速过快,对于那种愣头青式的打法还是少用为好(除非是僵尸被*到墙角而你和僵尸处于近身),点射是比较难控制的,不过稍加练习即可。还有在打加特林点射的时候要注意准心的变化,最好是一发一点。掌握了这些,我用M134的战绩要比M82A1大多数要好,经常抢到人头哦。 CF中加特林操作界面
M134子弹量:150(已填)/150总弹夹:300发(机*弹夹)500发(生化弹夹)600发(挑战模式)   只要998就能体验*僵尸的至尊快感。

热心网友

他是二战的医生为了减少伤亡就发明了加特林

热心网友

特林机*是由美国人理查·乔登·加特林(Richard Jordan Gatling,一译格林,故此*也被译作格林机*或译盖特机*/机炮) 在1860年代设计的手动型多管机关*,是第一支实用化的机*

热心网友

加特林机*——清军最早装备的机*。加特林机*是由美国人理查·乔登·加特林(Richard Jordan Gatling,一译格林,故此*也被译作格林机*或译盖特机*/机炮) 在1860年代设计的手动型多管机关*,是第一支实用化的机*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前后,加特林机*输入中国,当时称其为"格林炮"或"格林快炮"。加特林机*是威力最大的*,现经改良后每分钟可发射3000发子弹。
制作由来
   加特林本人和他的机*
加特林本来是一个医生,反倒一生致力于工程学。1861年美国内战(南北战争)打响,加特林在医院看到后送的死伤官兵真是太多了,除了战场上的死伤外,很多士兵还死于疾病和营养不良。加特林认为要是能减少士兵的数量就能拯救数以千计的生命。加特林希望能发明一种*,依靠凶猛的火力,一支*能顶很多支步*,让一个士兵拥有很多士兵的战斗力(他的目标是一个士兵顶上一个连),从而减少战场上士兵的人数,以达到减少战争伤亡的目的。后来他终于发明了这种机*。
  1861年夏天,加特林开始设计构思转管机*,当年年底就完成了机*模型,并于次年进行了验证。1862年11月月4日,加特林获得转管机*的专利,除包括1862年加特林机*模型的技术说明外,还包括了两点转管机*所共有的设计特点声明:一个提供锁膛的内有击针的圆柱旋转体,与*管一起旋转;每根*管都有的击针。这使得以后所有与加特林机*相似的设计都不能再获得专利。
机*结构
  1862型加特林转管机*有两种不同结构。第一种使用的是的钢制弹膛(弹膛与*管分离),它的尾部封闭并装有撞击火帽。射手通过摇动曲柄带动沿圆周均匀排列的*管旋转,装满弹药的弹膛从供弹料斗中进入到每根*管后面的闭锁槽中。当*管转到某个特定位置时,击针将弹药击发。而*管转动到另一位置时,射击后的弹膛退出机*。弹膛可以重复使用,*管旋转一周可完成6发弹药的装填、击发和退弹,每分钟达到了200发的射速,但是存在火药燃气泄露等缺点。为解决这一难题,加特林使用了当时开发的金属弹壳弹药。这种弹药结构被后来所有机*的设计者沿用。 加特林机*
另一种结构使用的是0.58英寸口径的铜质弹壳边缘发火式弹药。在克服如何使的弹膛与*膛同轴这一难题上,加特林使用了锥形*膛,*管后部直径更大,使得弹丸进入*管更加容易。但在解决装填问题的同时,产生了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由于*膛直径过大,弹头在飞行过程中翻滚。于是加特林将的弹膛与*管合二为一,开发了性能有显著改善的1865年模型,这个模型成为后来转管武器的蓝本。
  由于种种原因,加特林转管机*在美国内战期间并没有得到有效应用,但他还是把全部精力用于转管机*的研制和改进工作中。1862型、1865型、13型等十几个型号的转管机*先后问世,口径有0.30英寸、0.45英寸、0.58 英寸、1英寸、13毫米等,管数有6管、10管等,供弹具有料斗、弹夹、弹匣、弹鼓及弹带等。即使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后期的转管武器在技术上也已相当完善了。
历史功过
  19世纪末期,它是欧洲各国控制并扩张殖民地的重要武器;经过改进后的加特林机*射速最高曾达到每分钟1200发,这在1882年是个惊人的数字。但它也存在一个问题:它的最大弱点是射手在战场上由于激动和杀红了眼而不能控制自己,会发疯似得把手柄转动的越来越快,造成机*卡壳或爆膛。
  加特林转管机*从诞生之日起,工作原理就决定了其具有能连发射击,火力猛等优点,但也存在重量大、机动性差等缺点。正如许多其它发明一样,在军用领域,加特林转管机*是“早产儿”——军事思想还没有为其诞生做好准备。  
 1862年并不存在对转管机*的战术需求,因为当时军队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将一挺机*作为大炮使用,转管机*不能给人以深刻印象。而将机*用在步兵进攻中作为近距离支援武器的思想,直到 18 年才由美国陆军进行了论证。
  更为不幸的是,就在加特林和其他的天才发明家们不断解决技术难题,努力完善各自发明的同时,也不自觉地为自己的发明创造掘好了坟墓——为自动武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1884年开始,采用管退式、导气式、自由*机式和半自由*机式等自动原理的自动武器陆续被发明。同这些单管自动武器相比,加特林转管机*的优势不复存在,缺点却更加明显。当1903年理查德·乔丹·加特林的漫长生命走到尽头的时候,多管手摇式转管机*已基本消失。世界上大部分军队转而使用自动武器,如管退式马克沁机*,导气式勃朗宁机*和哈其开斯机*。许多加特林机*被当作废铜烂铁,彻底销毁,另一些则湮没在积满灰尘的仓库中,或被发掘利用在博物馆、私人收藏馆中进行展览。这个原因很简单,一是加特林机*操作需要4个人,而马克沁机*只需要1个人便可以完成。二是射速,虽然每分钟1200发已经很快,但是其他机*例如马克沁机*,射速可达每分钟600发。三是万一在战斗中卡壳,处理起来十分困难,而其他机*在这方面完善的很好。  
 到了现代,又有人把它的原理应用在机炮上,以求得高射速;最著名的例子是美国空军使用的 20mm M61 “火神”(Vulcan)机炮。现在的加特林机*和机炮,无非是把当时*管旋转的动力来源,由手动改为电动或者依靠后坐力来驱动*管旋转。前者成为外能源(美国使用的加特林机炮喜欢使用),后者为内能源(苏联喜欢用)。网上总是流传着另一种被称为“加特林机*”的六管机*,实际上那是美军的m134速射机*,和加特林机*没有直接的联系。充其量也只能是一种拓展。  
 理查德-J-加特林,速射武器的发明者 在南北战争初期,加特林研制的加特林机*每分钟可发射250次。现在新型加特林式速射武器快速射 击时每分钟可发射10000次(前苏联AK-630型机炮)。 然而机*的发明者却是一个和蔼善良的人。他研制这种机*的目的绝非为了暴力和毁灭。由于这种机*一个人就能操纵,加特林希望这种武器能避免整队整队的战士死于敌人的火力之下。经过30年的不断改进,他将他的发明卖给了柯尔特*械制造公司。  
 他不仅发明了机*,他出生在一个农场,曾帮助爸爸设计了一种间棉苗机。后来在他经商时,他设计了一种螺旋桨,进而发明了一种播种水稻的机器。从那时起,他开始专门从事发明工作。在他去世之前,他是圣路易斯加特林发动机动力公司的领导人。他计划向市场投放他设计的一种新式机动犁。   他的朋友在谈到他时说,他是个研究者,也是个哲学家。他研究过医学,能照料自己和家人的身体。虽然他的发明使他获得相当可观的金钱,但他在为西部地区修建铁路投资时损失了许多钱。他也曾尝过失败的苦果,其中一次是最近的一次*膛爆炸事故。爆炸的*是他模仿克虏伯公司的*制成的。他认为这次事故的原因是有人破坏。
  特林自动原理,即左轮*式转膛发射原理,它利用一套传动机构使数支*管绕一个公共轴转动,从而完成连续射击。加特林机*是机械式的,最初*管转动需要由人力转动摇把,后来改进为由电动机来完成。其优点是射速高,威力大,而且*管可加速冷却,主要缺点是体积、质量大,消耗能量多。  
 转管机*(即速射机*)与转膛机*的区别是:弹膛不动而*管连续不断地旋转,这种*的工作特点是每个发射管都有自己的闭锁机构,分别依次完成进弹、闭锁、击发及抛壳等动作,一般采用电机驱动。转管机*的射速更高,并可通过改变电机的功率来调节射速;*管高速旋转可加速冷却,另外由于*是由外能源带动,所以有较高的可靠性,不会因不发火而影响连续射击。
  加特林手摇式多管重机* 真正用于大规模实战的机*,是美国的加特林机*。加特林机*于1861年被发明,于1865年作了相应的改进,于1866年装备给美国陆军。加特林机*可称是现代机*的先驱。19世纪,当金属*弹的发展逐渐成熟起来的时候,美国的发明家们开始了手动机*的设计。不过,直到美国内战时期,机*才受到军方重视。在这一时期内,相继出现了令军方感兴趣的多管“莱普提”机*、“巴特利”机*和“克拉通”机*。这些机*的发明者不是*械工或机械师,而是医学博士理查德·乔丹·加特林。   加特林1818年出生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一个农场主的家庭。年轻的加特林除了天生喜欢琢磨农业问题外,还显示出多方面的才能。17岁时,他就进行过各种不同的发明试验,有时搞个船用螺旋桨,有时又搞台插秧机。为了使自己的设计得以成功,他需要钱。所以加特林不管什么行当,有活就干。他当过录事和行政秘书,干过种棉临时工和收割庄稼的帮手,教过农民识字,最后去了圣·路易斯,在一家药店当售货员,并成了一名医生。美国内战爆发后,他在一家军队医院服役。一次,他在医治伤员时,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假如少数士兵使用速射武器,能够对付一个步兵团,那么己方就不会造成这么大的伤亡了。于是,加特林在1861年开始了多管机*的设计,最初定名为“加特林连用速射武器”。   加特林机*设计成功以后,一边让工厂试制,一边写信给美国总统、*家和军事家,并向全世界呼吁赞助,最终使研制的高额费用得到补偿。加特林成功地感动了F·巴特勒将军,使他购买了全部“加特林连用速射武器”。  
 1865年以后,加特林机*由4管改为6管,到1867年~1868年增加又增加到了10管,并开始分发给美国的边防部队。1870年,英国*经过对比试验后,在英格兰建厂生产加特林机*。与此同时,沙俄*也购买了加特林机*,更名为戈洛夫机*。   
加特林发明的快速发射机*在国外被广泛使用   史料称,俄、土战争中曾有8个连的俄军使用加特林机*,每连50挺。1879年的祖鲁战争,英*队借助加特林机*,主宰了战场上的主动权。另一支英国海军部队开始在其船只上安装加特林机*。直到十九世纪*十年代,由于马克沁机*的问世,加特林机*才被挤出战争的历史舞台

参考资料:http://ke.baidu.com/view/1823704.htm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