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1:5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6 22:21
吕凤子1909年于两江优级师范学堂结业后,次年在上海创办神州美术学院;1912年在丹阳捐献家产,创办丹阳正则女子学校,1925年改为正则女子职业学校。抗战军兴,在陈立夫、张澜等人的支持下,1938年于重庆璧山县创办江苏省正则职业学校蜀校,1942年在教育部备案,正式创办正则专科学校。1946年回江苏前,将全部校舍捐赠璧山地方*办学。同年秋,在丹阳重建正则,分四部分:正则小学、正则中学、正则职校、正则艺专。1951年将正则学校全部转交*公办。
吕凤子早在新中国成立前的二三十年代就已经享有很高的声誉,徐悲鸿、张大千、陈之佛、傅抱石、钱松岩等对他的品德和才艺均有着极高的评价。我国现代美术界卓有声望和成就的美术家刘海粟、徐悲鸿、吴冠中、李可染等都曾随其受学,受到他的美术教育和艺术熏染。
吕凤子山水、花鸟、人物画均极为精湛,但最主要的成就还是体现在人物画上。早年、中年时期的仕女画、诗意画,入蜀后的罗汉画以及建国后表现人民生活题材的绘画,都为他在不同时期赢得了盛誉。
吕凤子一生创作了为数不菲的绘画作品。所作松树题材的作品不下千幅之多,抗战期间于壁山县创作的罗汉题材的作品亦接近两千五百余幅,如果再加上他最为擅长、且延续时间最长的仕女画、诗意画作品,一生创作的作品恐怕不下数千幅。吕凤子的绘画创作,主要是为了办学和教学的需要而进行的,他的绝大多数绘画作品多用于馈赠和出售,以便向社会争取办学的费用,其中也有不少绘画作品是为学生创作以留作纪念的。
通过各种途径,吕凤子的许多作品自创作之后即散佚在私人之手,真正集中保存下来的很少。目前国内除了苏州市博物馆、淮阴市博物馆等文博机构、丹阳档案馆(家人委托收藏)以及萧平、马晓锋等人有部分集中收藏之外,其他大多零散地藏于私人之手;海外有关公私机构收藏、研究吕凤子作品的状况,也不是十分明朗。这为系统地展开研究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但亦约有数百幅可确知线索的作品,况且不断有新的绘画作品和文字资料被不断地发现,这对于集中进行吕凤子绘画艺术的研究,也提供了较为充分的基本条件。无论是什么样的原因,让这样一位如此重要、卓越的艺术家长期以来被忽略在人们的视野之外,不能不说是历史的遗憾。
20世纪80年代以后,有关吕凤子绘画研究、出版、展览及相关纪念活动逐渐活跃起来,吕凤子学术研究会、吕凤子纪念馆等先后成立,有关吕凤子的研究论文及著作也不时发表,将吕凤子宣传、研究和纪念活动进一步推动起来。但迄今为止,对吕凤子的研究无论是从深度、广度还是系统性上看,都不能与吕凤子的地位和作用相符合。相信随着条件的逐渐成熟,吕凤子的艺术成就将会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