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8:54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3:13
《水浒传》读后感
《水浒传》这本书讲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给我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的只有两个字:忠,义。
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个”义”字。
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义,可以解释为正义。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因为他的正义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奋斗的*已经被冻结,只是他的灵魂被社会中一些丑恶的东西同化了。
我还清楚地记得《水浒传》英雄中有一个黑大汉,他生性鲁莽,性情暴躁,经常为小事与他人发生冲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却能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丧尽天良的家伙们闻风丧胆。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没有这样惊心动魄的大事发生,但”义”字却渗透着我们的生活。对朋友讲义气,是小义。对素不相识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种正义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大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大义的民族,当日本侵华,多少义气凛然的*烈士,用他们的满腔热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国。刘胡兰的义举,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这些都是炎黄子孙大义的延续,是中国历史上挥之不去的光辉。
一个人,可以不相信神,却不可以不相信”神圣”。当前,我们作为祖国的教育者,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我们的祖国的后代培养成为新一代人才,以把我们祖国建设成为更富强昌盛的国家。因此,这也是我们民族大义的根本所在。让我们相信这一份”神圣”,用自己的双手去维护这一份”神圣”。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3:14
提起《水浒传》,人们脑海中呈现的往往是一群风风火火、嫉恶如仇的英雄好汉,他们的矛头直指地主恶霸、贪官污吏和封建官府,上至反抗太师、太尉下至反抗知府知县,劫富济贫,惩恶扬善,行的是替天行道的好事!他们大碗吃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金银,好不快活。人们向往这种率性恣意的生活,轰轰烈烈,荡气回肠,然而一提到“招安”二字,几乎所有人都扼腕叹息:这样一群顶天立地的好汉得不到善终,就这样成了朝廷的牺牲品。然而他们毕竟做到了精忠报国、建功立业、光宗耀祖,对他们来说,这又何尝不是好事?
此时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为什么要招安呢?
用两个字可以解释:“忠”和“义”。
何谓忠?忠即对上无二心。在军的决策和领导者宋江、吴用等人的心目中,“忠”是他们心中的最高目标。也因此,他们只反对朝廷和各级地方官僚机构中的奸臣、贪官污吏,而不反对封建阶级的最高统治者—皇帝。他们梦寐以求的是:尽忠报国、建功立业、封妻荫子、光宗耀祖以及光大门楣。总之,他们心中的终极理想就是:对内惩治贪官污吏,铲除奸佞;对外则要立功于边陲。他们之所以会接受朝廷的利诱招安,原因便在于此。
那么,何谓义?义即对友无二心。在以宋江为首的这群梁山泊好汉中,“义”字有千斤重。他们为了义字甘愿替别人承担风险或作自我牺牲,为一个义字,宋江放了晁盖,朱仝放了雷横,《水浒传》第五十一回朱仝说道:“他犯了该死的罪,我因义气,放了他。”
就凭单单一个义字,引多少英雄好汉上梁山。就这样,梁山泊聚集了一百零八个生死与共的好兄弟,个个是英雄,个个重义气。那么既然一百零八将聚集到梁山泊,宋江作为大头领,就应该为众兄弟的前途着想。他是怎么想的呢?恐怕只有招安这条路最为稳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