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海水里的生物到淡水里面就无法存活?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8:56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7:17

海鱼到淡水里,身体里的电解质不平衡,代谢产生问题,造成器官功能紊乱,导致衰竭,从而造成海鱼到淡水里活不了。


鱼的体内含有机体运作必需的盐分,为了不让淡水将体内的必需盐分冲淡,或者避免鱼被海水腌成“咸鱼”,鱼类具有保持体液盐浓度平衡的能力。淡水鱼类通过肾脏排出多余淡水保持身体内的盐浓度平衡;而海水鱼为了避免被海水抽掉体液水造成的脱水,必须大量喝进海水以补充水分,而海水中过多的盐分则通过肾脏形成浓度很高的咸尿排泄掉。 

鉴于不同鱼类具有不同的排泄代谢机制,所以不能将淡水鱼随意养在海水中,或将海水鱼放到淡水中,不能让水中存在可能破坏鱼类渗透机制的物质,如比例不当的金属盐和其它能影响水体酸碱度的物质。

海鱼生活在海水中.它们的细胞,为了长期适应海水的盐度并保持渗透压,细胞里面的液泡中的细胞液含盐的浓度与海水都保持一致,所以可以生存在海中.一旦将它们放入淡水中,它们体内的细胞为了平衡细胞内外浓度,淡水会渗透到细胞内(水由浓度低的往浓度高的地方渗透),因而造成细胞涨破、生物体死亡.这表明生物只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海水鱼类在淡水中不易存活问题,一般说来是因为生存环境中盐水与淡水间渗透压的较大差异导致代谢功能的不适应;除非涉及深水中习惯底栖的鱼类,它们即使将它们一下子处于浅海或停留在海面处,也会存在环境压力不适应而不易存活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7:17

海水鱼鱼体组织的含盐浓度比外界海水的含盐浓度要低得多,由于海水中有大量盐分,故比重高、密度大。根据渗透压原理,海水鱼鱼体组织中的水力,将不断地从鳃和体表向外渗出。为了保持体内水分平衡,海水鱼便不得不吞食大量海水,以弥补体内的失水。然而,由于大口大口地吞食海水,进入鱼体内的盐分也大大增加了,这样,海水鱼除了从肾脏排除掉一部分盐分外,主要还是依靠鳃组织中的“泌氯细胞”来完成排盐任务。
淡水鱼与海水鱼大不一样,淡水鱼鱼体组织的含盐浓度比外界谈水的含盐浓度要高,也就是说,淡水的含盐浓度低、比重低、密度小,根据渗透压原理,外界淡水将不断地大量进入鱼体,为此,淡水鱼只有通过肾脏,将过多的水分排出体外。
当然也有些鱼可以在两者中生存.
赏鱼类中的射水鱼、蝙蝠鲳、黄鳍鲳、金鼓鱼等就属于广盐性鱼类,既能在淡水生存一段时间,也能在海水中生活,这是与众不同的特点。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7:18

将海水里的生物带到淡水里,那肯定无法存活。因为海水的内部(盐分浓度、比重等)外部(温度、食物链等)环境的改变,使得海水生物在短时间内无法适应,也就难以生存了。假如在相当漫长的期限,将海水逐渐过度到淡水,也许海水生物可以在淡水里存活。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7:18

海洋生物和淡水生物体液浓度是不同的,调节体内无机盐平衡的机制也不同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7:19

成分不同啊,氧含量也不一样,淡水里生物也不一样,还有植物,植物和动物相互依存相互供给,缺一不可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