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8:56
共9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4 18:02
展开3全部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的节日,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传统的彝族火把节,节期一般是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也有在六月二十五过节的。
在南诏时期,蒙舍诏皮逻阁想吞并其他五诏而密设松明楼于大理城西,然后以祭祀知名邀请五诏诏主赴宴。邓赕诏皮逻登的妻子白洁夫人聪明绝顶,早就猜到皮逻阁的阴谋而劝阻丈夫不要赴宴。
结果皮逻登执意不听,被烧死在松明楼,白洁夫人根据她给丈夫带的铁镯而辨认出皮逻登的尸体。后来皮逻阁想霸占白洁夫人为妻,白洁夫人在为丈夫守孝一百天之后,跳入洱海自尽。当地民众为了纪念白洁夫人,把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定为火把节,流传至今。
自汉唐起,火把节已经沿袭了一千多年,火把节将会有歌舞、摔跤、斗羊、斗牛等多种精彩活动,手持火把,围着篝火,欢快地舞蹈,感受彝族风情的魅力,人们手举火把尽情狂欢,将黑夜照成白昼,场面极为壮观。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4 19:20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
彝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北部、东部、南部、东南部、西部、中部6种方言,其中包括5个次方言,25个土语。
白族是中国第15大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湖南等省,其中以云南省的白族人口最多,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此外四川省、重庆市等地也有分布。
纳西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为云南特有民族之一,绝大部分居住在滇西北的丽江市,其余分布在云南其他县市和四川盐源、盐边、木里等县,也有少数分布在*芒康县。
基诺族是云南省人口较少的7个特有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基诺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没有文字,过去多以刻木、刻竹,记数、记事,通用汉语。
拉祜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拉祜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崇拜多神,供奉“厄莎”。
百度百科 火把节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4 20:55
火把节是彝族的节日。
彝族火把节是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族也过这一节日。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节期三天。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北斗星斗柄上指,彝语支的民族都要过火把节。[1] 2014年7月18日至7月27日,云南民族村将举办为期十天的“天下火把节——最牛民族村”为主题的原生态火把节狂欢活动,市民不用长途跋涉就能感受到原生态的彝族风情,参与到精彩纷呈原汁原味的少数民族节庆活动中。
在彝族地区,对火的崇拜和祭祀非常普遍,云南泸西县彝族在正月初一和六月二十四,由家庭主妇选一块最肥的肉扔进燃烧的火塘祈祷火神护佑平安。永仁县彝族在同样正月初二或初三奉行祭火,称作开"火神会",凉山彝族把火塘看作是火神居住的神圣之地,严禁触踏和跨越。
到了节日,各族男女青年点燃松木制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间活动,边走边把松香撒向火把,或进行集会,唱歌跳舞,或赛马、斗牛、摔跤。近代,人们利用集会欢聚之机,进行社交或情人相会,并在节日开展商贸活动。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4 22:46
火把节是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
参考资料:百度火把节百科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5 00:54
火把节,又称星回节,是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彝、白、傈僳、纳西、哈尼、拉祜等彝语支各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5 03:19
火把节是彝族的节日。
1、彝族火把节是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族也过这一节日。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节期三天。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北斗星斗柄上指,彝语支的民族都要过火把节。
2、
2014年7月18日至7月27日,云南民族村将举办为期十天的“天下火把节——最牛民族村”为主题的原生态火把节狂欢活动,市民不用长途跋涉就能感受到原生态的彝族风情,参与到精彩纷呈原汁原味的少数民族节庆活动中。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5 06:00
火把节是多个民族都有的节日,其中有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5 09:15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这就是从黄河流域直到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先民可能是古代三南的一部分。一说渊源于殷周时代的“鬃”人。秦汉时主要居住在湘西、黔东一带,包括在“长沙、武陵变’或“五溪蛮”的名称之中,以后逐渐迁徙,散布在西南各地山区。还有认为是和远古的“九黎”有关。四川、贵州、湖南的苗族至今把蚩尤当做自己的祖先。传说蚩尤是“九黎”之君,在5000年前,九黎部落与黄帝部落冲突,败而退出黄河下游,占据长江中、下游。逐渐形成“三苗”。公元前2世纪后,苗族先民大部分已迁至湘、鄂、川、黔等地。海南的苗族是十六世纪从广西去的士兵。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5 13:53
额,男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