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8:57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7:30
"完美与缺憾"话题作文 缺憾成就完美 高三(13) 宋洁云我问怒放的鲜花:是什么成就了你那绚烂的完美?鲜花用她摇曳的身姿回答:是只开一季的短暂和缺憾;我问闪烁飞舞的萤火虫:是什么造就你神秘的传奇?萤火虫回答:是只存在于黑夜的契机与遗憾;我问月中的嫦娥:是什么造就你在人间完美的传说?嫦娥回答道:是独自一人形影相吊的无奈与缺憾。的确,完美中包含着缺憾,而缺憾成就了完美,更永恒的完美。如果花儿永远盛开,如果萤火虫在阳光下争辉,如果嫦娥如寻常女子般终老病死,完美,又怎能如此般让人痴狂,让人矢志不移地追求。缺憾,成就了他们,成就了完美。因为缺憾的存在,完美多了一份亲切,多了一份真实的可爱,而太过完美的事物,让人仰慕的同时,也让人畏惧。当今世界超级名模GEMMA。WARD,以她精致的身材、瓷白的肌肤成为了时尚界的女神,当她在T台上走着,多少人为她极致的完美而如痴如醉。然而当她出现在巴黎的街头,人们惊讶地发现她居然一身旧衣,素面朝天,判若两人。有人讽刺她的脸上酒窝不够端正,有人说她穿着的衣服太无品位,毫无时尚感。这些似乎都成为了她的负面新闻。我却深深地被她那一如邻家少女般的平和亲切所震撼,素面朝天,一身旧衣,那样的清新与自然,她不是女神,她是人间最美丽最真实最可爱的女人。又因为缺憾的存在,我们才更加追求与渴望着完美。对缺憾的认知和思考,让我们更好地创造着完美。一曲舒缓哀婉的《梁祝》道尽了多少生死相隔的情爱,正是那生人无法相守的缺憾,让人体味到真爱的伟大与珍贵,让我们学会了珍惜,学会了勇敢地创造我们自己的完美真情。贝多芬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双耳失聪的巨大缺憾,但他在苦难中扼住了命运的咽喉,将生命的缺憾与无奈化成一曲激昂人心的《命运交响曲》。“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用它来寻找光明。”缺憾,让完美有了前进的方向。缺憾,让完美多一份亲切与真实,少一份神秘与高不可攀;缺憾,让不够完美的我们更清醒地认识自我,燃起追求完美的动力与希望。缺憾,成就着完美,缺憾,让完美更加完美! 美丽的残缺 高三(13)刘意成美丽的事物往往有缺憾,诸如维纳斯的断臂、圆明园的残垣,他们并不完美,然而这些令人叹息的缺陷却并未减少他们本身的美丽,相反,它给了人美丽的想象空间,增添了无穷的魅力。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相信有一种美丽叫残缺。美艳无双的西施有病心之痛,才智绝顶的诸葛亮也会霸业难成,勇冠欧洲的拿破仑也会上演滑铁卢之败。没有一件事物可以绝对完美,上帝在安排完美的时候,一定不会忘记残缺,然而残缺又在某种程度上成就了完美。西施因为心痛多了一点我见犹怜的动人;诸葛亮因为大业难成多了一曲千秋悲歌;拿破仑因为滑铁卢的惨败多了一份历史的传奇。艺术上,悲剧总比喜剧更让人难忘。罗密欧与朱丽叶若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便不足以流传千古;西楚霸王若不是乌江自刎,便不足以显出英雄的豪迈悲壮;《红楼梦》中的贾氏家族若不是分崩离析的结局,便不足以达到批判的力度。。。。。。也许这一切正应了一句话:没有缺憾,就失去了永恒,失去了美丽。残缺是美丽的,却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抱残守缺,因为它的美丽要在弥补它的同时得到体现。人类之所以会进步,从本质上源于一种不满——对现状残缺的不满。因为对完美的追求,他们选择了弥补残缺,坚持探寻,那是生命不懈前进的动力。当圆周率的值被一次次精确,高速的列车时速被一次次提高,百米赛跑的记录被一次次改写,人们在不断地寻求美的极限,力的极限,弥补着人生于世间后因无知*而留下的缺憾,从中我们见识到了一种伟大的力量,也许这便是残缺的另一种美,它鼓励着人们消灭自己,升华自己的价值,铸就新的美丽,寻找新的起点。周而复始,美丽的残缺驱动着我们,诠释着完美的含义。因为残缺,人类总是有留待开发的潜能;因为完美,人类总是有不断前行的方向;因为永无止境的完美,世界才变得进步而充满光明;因为美丽的残缺依然存在,人类的精神将永远完满而充实。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大漠绝域,黄沙飞天,驼铃声远,北地茫茫,每夜渗入骨髓的寒冷与透彻心扉的思念,让她泪流成河,故乡回不得,亲人见不得,那是她心头永远的缺憾。然而正是这份缺憾,成就了她的完美。倾城的美貌,无畏的勇气,在历史无心的错误中,她换来了几十载边境的安宁,琵琶悠扬中,传唱的是千年的颂歌。“何日黄龙痛饮,叹半壁江山,千村寥落。”怒发冲冠,潇潇雨歇,金戈铁马,知音寥落。奸佞小人心有不甘,昏君十二金牌,将你收复河山的梦击碎,万里悲风,仰天长啸,只留下你和着血泪的缺憾。然而也正是这份缺憾,成就了你的完美。旧山松竹老去,你化身为中华精忠报国的精神,激励着仁人志士,悲歌泣血,前赴后继。与日月同辉,同江山不朽。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7:31
对于完美的东西,从来都觉得十分遥远且高不可攀。
我们崇尚完美推崇完美,我们也在尽一生之能来追求完美,但是我们离完美还有多远?完美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境界?
而我,有时候觉得唯心会更具有一种完美的境界。
记得读大学时,哲学老师说:唯心论者说服不了唯物论者,而唯物论者也说服不了唯心论者。当时觉得这些唯物论学者们也太*了,这么简单的问题,为什么却束手无策?
于是,我花了很长时间去假设各种虚拟的场境,然后,一个义正严辞的唯物论者的我与另一是猥亵不堪的唯心论者的我,同时坐在了谈判席上,我坚信唯物论者的我一定能够用唯物的观点来推翻唯心的东西。
结果,我不能。
渐渐的,那个猥亵不堪的我的形象高大起来,在后来的所有虚拟场景中,唯心的我与唯物的我有了在谈判席上平等对话的权力。
辩论到最后,却发现,唯物原来更现实,更真实,同时也会更残酷。生活中具有缺憾的一面和最残酷的一面会真实而经常的发生着,而美好的一面却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与体会,这不免会让人坠入消沉而不能自拔。
此时,唯心却会体现出它所具有的特质,它可以让我们暂时的脱离现实,脱离真实,去感受生活中最美好的一面,引领我们走入一种精神的境界,甚至是一种完美的境界——这正是我们需要的,我们常常只是需要一种完美的境界。
我们喜欢童话,我们很多人是读着白雪公主、睡美人的故事长大的,我们津津乐道于王子与公主的盛大隆重的婚礼。然而故事到此嘎然而止,于是我们唯心的认为,王子与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多么完美的结局!可是唯物的来看呢?他们或者因性格不和而相互伤害?或者因角色转换不适而争吵口角?或者因为没有孩子而走私感情?……
我们也曾感动着罗密欧与朱丽叶忠诚不渝视死如归的爱情,正是由于这个爱情的悲剧所产生的缺憾,而让故事趋于完美。
梁山伯与祝英台,也是我们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故事,正是因为其震憾心灵的情和爱所带来的缺憾,完美于那两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我们常常乐道的大话西游,不也在于其缺憾美吗?该发生故事之时没发生,而到发生故事之时,一切都太晚,因此完美于那一段经典的对白:“……如果一定需要一个期限的话,我愿意是一万年。”
而我们也一直生活在缺憾之中。我们希望有一个美好无瑕的童年时代,可我们只看到父辈们辛劳的背影;我们希望有一个充满梦想的少年时代,我们却只是一部学习的机器;我们希望有一个充分发挥才能的青年时代,可我们却渐渐流入平庸;……
也许正是这些遗憾和缺陷才串成了我们今天的生活,或者完美本就只是一种精神上的境界。那又何必太在意这些遗憾和缺陷呢?我们用唯物的观点来面对并接受生活中所有缺憾,而用唯心的心灵来感受生活中最美好的一面。
于是,在唯物与唯心的辩证中,我们学会了如何去思考生活,懂得了怎样去享受美好,明白了经历的真正内涵,找到了人生的真谛:健健康康的心灵,简简单单的生活,平平淡淡的爱情,快快乐乐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