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地址:九华山在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周边有沪渝高速(沿江高速)九华山机场,宁宜高铁,
年代、特色、传说
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内的九华山古称陵阳山、九子山,因有九峰形似莲花, 唐天宝年间诗圣李白曾数游九华山,睹此山秀异,九峰如莲花,触景生情,在与友人唱和的《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并序》中曰:“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因此“九子山”改为“九华山”。李白吟九华山诗云:“昔在九江(长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我欲一挥手,谁人可相从?君为东道主,于此卧云松。”其中“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诗句成为描绘九华山秀美景色的千古绝唱。九华山群山众壑,怪石古洞,错落其间,溪流飞瀑,交织其中,奇丽清幽,相映成趣。山势嶙峋嵯峨,共有99座山峰,其中以天台、天柱、十王、莲花、罗汉、独秀、芙蓉等九峰最为雄伟。十王峰最高,主要景点有九子泉声、五溪山色、莲峰云海、平冈积雪、天台晓日、舒潭印月、闵园竹海、凤凰古松等。山间古刹林立,香烟缭绕,古木参天,灵秀幽静,素有「莲花佛国」之称。现存寺庙78座,佛像6000余尊。著名的寺庙有甘露寺、化城寺、只园寺、旃檀林、百岁宫、上禅堂、慧居寺等,收藏文物达千余件。山中还有金钱树、叮当鸟、娃娃鱼等珍稀动植物。
九华山,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普贤菩萨是手持如意棒,身骑六牙大象,表示六度,人称“大行菩萨”掌管道德礼义。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他手持宝剑或宝卷,象征智慧锐利;身骑狮子,象征智慧威猛,人称“大智菩萨”。普陀山是观世音的道场。她手持净瓶,右手持杨柳枝,因其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人称“大悲菩萨”,掌管百姓疾苦。九华山是地藏王的道场。他手持锡杖,或手捧如意珠。佛经说他,一直发愿,自誓必尽度六道众生,始愿成佛。释迦如来在忉利天宫,以娑婆众生付托于他,嘱令度脱。他是众生赖以救苦的菩萨,有无量不可思议殊胜功德。其大悲大愿最胜最广,犹如大地一样,含藏无量善根种子。有因其决心“众生尽度,方正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所以人称大愿菩萨“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由于此地香火这旺一直享誉中外,因此被誉为国际性佛教道场。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
九华山开辟为大愿地藏王菩萨道场,成为一千多年来僧侣及大众的朝圣地,缘起于新罗国僧人“金地藏”的修道故事。又载原名金乔觉。金乔觉,新罗国(现在韩国)国王金氏近亲。据说,金乔觉早年曾经来大唐,此间他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曾自诲:“世上儒家六经、道家三清法术之内,只有佛门第一义与我心相合。”于是回国后,毅然抛弃王族生活,削发为僧。唐开元七年(719),金乔觉24岁时,带着神犬谛听,西渡来华,初抵江南,卸舟登陆,几经辗转,卓锡九华。金乔觉上九华山后,身居洞穴,以白土拌小米为食,苦苦修行。唐至德初年(约757),山下长老诸葛节等结伴登山,见金乔觉僧闭目端坐石屋之中,身旁有一折足鼎,鼎中盛有少米掺白土煮剩之饭,群老不禁为其苦行肃然起敬。于是,集众伐术,构筑台殿,以成琳宇,请僧居之。还有一个关于金乔觉的传说:据说在九华山有位闵公,他家产丰盈,乐善好施。一天,一位和尚,在闵公门前合十禅坐,不声不语。闵公上前问到“师傅来我家是化缘还是化斋?”这和尚身披袈裟,举止文明,带着外的口音,合掌施礼道:“贫僧来此多年,修持度生,今来贵府只求一袈裟之地为修行之所,忘施主成全。”闵公笑道:“闵园百里皆我所有,何惜给你一袈裟之地!”于是应允。不料这和尚念声“无量寿佛”,脱下袈裟,随手一掷,顿时霞光万道,袈裟变覆九十九峰。闵公惊异,知是神僧,即令儿子叩拜。原来这和尚就是金地藏,他收留闵公之子为徒,法明道明。后来闵公也皈依佛门,成为金地藏首位在家弟子。按照佛教“先进山门为长”的规矩,儿子明道反到为父亲闵公的师兄。至今九华山圣殿中地藏像左右的随侍者,即为闵氏父子。
金乔觉驻锡九华,苦心*数十载,唐贞元十年(794年),于九十九岁高龄,跏趺示寂。其肉身置函中经三年,仍“颜色如生,兜罗手软,骨节有声,如撼金锁”。根据金乔老的行持及众多迹象,僧众认定他即地藏菩萨化身,遂建石塔将肉身供奉其中,并尊称他为“金地藏”菩萨。九华山遂成为地藏菩萨道场,由此名声远播、誉满华夏乃至全球,逐渐形成与五台山文殊、峨眉山普贤、普陀山观音并称的地藏应化圣地。九华山以“香火甲天下”、“东南第一山”双重桂冠而闻名于海内外。
自唐至今,九华山释子肉身不断出现,僧人圆寂后肉身不腐,现象奇特。主要表现在:九华山在*之前发现10具肉身,只保存了2具,*之后又发现了4具。二是不腐肉身是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它同埃及木乃伊和沙漠中干尸有根本区别。九华山的僧人圆寂后,按佛俗常规收敛,经过洗浴净身后放置在预先准备的陶缸中,缸内放置一些石灰和木炭,用石灰浆封缸口。装缸后一般抬至郊”焚化;如僧人在圆寂前要求或示意保留真身的,则将缸放置庙旁或郊”,简单搭盖以避风雨。经3年多时间开缸,如发现肉身不腐,则取出涂漆,然后装金供奉。而木乃伊需经过人工和药物处理,摘除内脏,用香料、盐和树脂化合物对尸体进行防腐,这样才形成木乃伊。等地沙漠中干尸,是尸体深埋在沙漠中,在高热、干燥和无菌情况下形成的。九华山属北*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2400毫米。因此它们是有根本区别的。三是生前多为苦行僧。金乔觉东崖苦修,“岩栖涧汲”,“曾遇毒螫,端坐无念”;明代无瑕据传“不食人间烟火”,以黄精、野果为食。大兴和尚在佛教生产队放牛20余年;明净和尚曾在旃檀林站禅、坐禅3年,闭关3年,不论寒冬炎夏常年赤足,人称“疯和尚”。他们共同特点是苦修,甚至超越身体极限四是圆寂前“预知时至”,召众徒告别。金乔觉临终前忽召徒众告别,但闻“山鸣石陨,寺钟坠地”,不久即跏趺示寂。甘露寺常恩和尚91岁时,自以香汤洗浴,召众僧告别,安然示寂。大兴和尚圆寂前大笑三声,告别众徒,嘱咐不要将其火化。他们预知时至,召众徒告别,交代遗训,一个个具有传奇色彩。五是生前多高寿。从已知10尊不腐肉身年龄计,平均终年岁;90岁以上5人,最高年龄126岁。不腐肉身古今奇。九华山肉身现象奇特,其成因众说纷纭。佛教认为是传承,是“戒定慧综合熏修而成”;专家们认为是自身基因、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综合而成。但不论如何形成,不论何种信仰,九华山肉身不腐现象实属世间奇闻,已成为九华山一大鲜明特色。
我们行程中看到的无暇和尚的肉身供奉于百岁宫。百岁宫全国重点寺院,无暇又名“海玉”,万历年间来到九华山。据说他禅居期间,以黄精,丹参等野生植物为食。日常用针刺舌,用血拌和银珠抄写《华严经》,费时20余年,抄完经书81卷,《华严经》现在是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无暇大师圆寂时126岁。据说清咸丰三年,百岁宫失火,前进殿宇全部烧毁,在这十分危急之时,僧众一齐跪拜在殿前,要求将无暇大师肉身移出,众僧一起动手搬移,但就是搬移不动。原来是无暇不愿离开。在大火即将烧至无暇肉身事,突然间,只见无暇双手上托,“遂发奇功”,火势即退。接着天空雷鸣电闪,顿时下起了瓢泼大雨,大火完全熄灭,无暇肉身及明清帝王所赐的金章玉印和血经完好无损。直至现在无暇的肉身还是成双手上托的姿势。
九华山前山礼佛。后山观景,以山,水,动植物溶于一体而著称。九华胜景在天台。天台峰是九华山的主峰,海拔1300多米。有“不登天台,等于没来”的说法。从九华街上天台,约15里山路,沿路经过很多风景点。当你气喘吁吁,到达天台正顶时,眼前的景色,将使你胸襟开阔,疲劳顿消。四周群山起伏,远望九华街,只有巴掌大小。极目远眺,天地浑然一体,长江如练,隐约可见。清冽的山风吹起阵阵松涛,犹如天女随着音乐翩翩起舞,使人看得眼花缭乱、如醉如痴。周围的岩石,奇形怪状,多呈黝黑色。有一块巨石,上刻“非人间”,游览至此,真使人有身临蓬菜仙境之感。在天台上看日出,据说其瑰丽景象不亚于在泰山日观峰看日出。因此“天台晓日”被列为“九华十景”之一。
在后山上棵松树—凤凰松,是九华山的著名景观之一。该树生长在南北朝时期,距今已今有1400年了。被画家李可染称为“天下第一松”而我们的省树迎客松也只敢称“天下第一奇松”为什么呢?因为迎客松的树龄只有1050年,比凤凰松还小,所以它不敢称“天下第一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