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7:16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1:10
冬季,医院里因脑梗死或再发脑梗死而就诊的患者明显增多。那么,在寒冷的季节应该如何保健养生才能预防脑梗死,使自己平安地度过冬天呢?
1 不贪吃,防止“病从口入”
为抵御冬季的风寒,人们需要摄取更多的热量,于是餐桌上各种肉类食品明显增多,比如涮锅、烤肉等,这就会增加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在这里提请中老年人注意,冬季进补应注意合理搭配,餐桌上除增补肉类食物外,每日水果和蔬菜不可少。还要给那些偏爱火锅的中老年人提个醒,特别是那些体形偏胖或是已经发现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人,餐馆里的火锅配料偏咸,餐后因大量饮水很容易使血容量增加,加重高血压。所以,在食用时不要过分追求口感,应少用调料。另外,吃涮锅后,血脂在短时间内增加,血液的黏稠度随之增加,可诱发急性脑梗死,故应少选用肥牛、肥羊、肥肠等,可多选择鱼类等海产品。
2 多饮水,减低血液黏稠度
增加饮水量,尤其不应过度控制睡前水的摄入量。有研究表明,脑梗死最易发生在天亮将起床时和刚刚起床后,因为此时血液黏滞度大,易形成血栓阻塞血管。有些老人为了减少起夜次数、睡好觉,晚饭后就开始控制饮水量,从而增加了血液黏滞度。冬季是一年中比较干燥的季节,再加上冬季供暖,房间内空气湿度不够,*饮水会使血液中的水分更显不足,增加卒中发生机会。所以,老年人晚上8时前不宜过分限水。对于那些确实夜尿多,或次日展起时有颜面水肿而不宜在晚上喝水的人,也可以采用减慢起床动作和晨起后先喝一杯温开水的措施。需要提醒的是,睡前饮水并不包括饮茶或咖啡之类,因其有利尿作用,会促使水分的排出,增加血液黏滞度。另外,如果洗浴,应在沐浴前后各喝一杯水,以补充体内因沐浴而丢失的水分。
3 穿着暖,尤其起夜要注意
老年人对环境温度的耐受性明显降低,在遇到寒冷刺激时,肾上腺分泌活动会增加,促使血液循环加快以抵御寒冷。但同时肾上腺分泌的激素增多会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过高的血压会引起脑出血,加速的血流有使动脉粥样斑块脱落堵塞脑血管的危险。另外,冷空气会使血管骤缩,管腔变细,如果管腔内有大量脂类沉积和硬化斑块,则易使血液流通受阻。特别在夜里,当衣着单薄离开温暖的被窝起夜时,这种寒冷刺激则会更明显。所以,冬天里老人们除了应根据气温的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外,起夜时更应注意保暖。
4 勤活动,心情愉快很重要
冬季凛冽的寒风会使多数老人选择室内活动,运动量明显减少。另外,冬季常因食欲大增,而饮食过量。此时,如果运动量不足会使热能消耗减少,脂肪蓄积,导致肥胖。另外,冷暖空气的交替也会对人们的生理、心理产生一定影响,出现情绪不稳定,容易诱发脑血管意外。因此,在冬季老年人仍应坚持户外锻炼。这既可以帮助消耗多余的热量,也可以通过丰富的文体活动,加强与他人的沟通,调整心态。但运动量不宜过大,不应大汗淋漓,以周身发热却尚未出汗即可。老年人活动时更应讲究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每日晨练应安排在太阳出来后,这时气温会有所上升,从而避免因冷空气刺激使血管骤缩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5 互观察,有新情况早就医
患有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心房纤颤等疾病者属于脑卒中的高危人群,除需按照医嘱规律服用相应的药物外,还应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或波利维等药物,防止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生活中,患者和家人除了注意观察原有疾病的症状外,还应注意那些新出现的症状,比如排出的大便颜色是否变黑(消化道出血)、刷牙时是否有出血等等,如有异常改变,应及时看医生。另外,当突然出现反复发作性眩晕、耳鸣、耳聋、行走不稳、言语含糊或手肩麻木时,提示血栓形成前兆,或血栓已经形成,应及时就医,以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有资料表明,脑梗死在发病3~6小时内进行治疗的患者,比6小时以后才得到治疗的致残率低40%。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1:10
脑血管病(脑血栓)(脑梗)防治
健康生活方式
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研究数据表明,影响人体寿命的相关因素有:自身因素60%,遗传因素15%,社会因素10%,医疗条件8%,环境因素7%.显然影响人体健康的主要因素是自身因素,大多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都是由不良生活方式所引起,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疾病的关键。
做到合理膳食:食品多样化,不偏食,低盐低脂清淡饮食,多喝水,营养均衡。
适量运动,提高抗病力:运动锻炼可降脂减肥,使肌纤维增粗,增加成骨细胞活性,促进新陈代谢,减少血管与冠状动脉的脂质沉积,适量运动有利健康。
戒烟限酒:烟草中含有4000多种化学物质,其中400多种具有毒性,超过50种致癌物,我们要远离烟草,珍惜健康;酒是中华民族文明之一,适量饮酒对人体有益,但千万不可酗洒,过量饮酒会增加发生高血压与中风等疾病的危害。
心态平衡:心平气和,阴阳互济,气机通畅,百病不生;心浮气燥,阴阳失衡,气机紊乱,七情内伤,百病始起,即所谓“阴阳离抉,精气乃竭”所以良好的心态是养生之本。
治未病
【黄帝内经】:“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不亦晚乎”即未病先防,已病防变。脑血栓(脑梗)的预防需从消除及减轻病因入手。
进行健康宣传,增强全民健康意识,提高健康素质;疾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疾病认识不足。
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慢性病发生.
二是健康管理,经常检测血压、血脂与血糖,与及心肺功能;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控制疾病发展。
对有家族遗传病史、肥胖等高发人群进行普查,尽早实行防控措施。
中西结合预防动脉硬化,防止血栓形成;发挥中医中药优势,定向定期清理血中杂质(血栓),疏通血管,杜绝或减少终端病因,减少心脑血管病发生。
及时治疗.
及时治疗包含二个方面:一是积极治疗原发病,延缓动脉硬化,防止血栓形成;二是脑血栓(脑梗)患者及时送医院救治。
原发病的治疗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控制与及肺心病的治疗,这里就不论述。
脑血栓(脑梗塞)患者,起病急,症状重,所以必须及时救治。发病时应让患者平卧,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外伤者,包扎伤口,有骨折者先固定好,急打120急救电话,转入医院治疗。
院内急救处理后,需及时检查确诊,制订治疗康复方案。溶栓时间窗内(6小时内)院内溶栓,需注意出血性改变;吸氧、抗凝、合理降压、保持大脑灌注、降颅压、防止脑疝与水肿、控制感染、积极治疗原发病;溶栓时间窗外结合中药溶栓(非常重要,出血患者禁用)活血化瘀、舒经活络、溶栓醒脑,改善血管、血液内环境,尽快恢复大脑供血,减轻大脑损伤,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减轻发生的后遗症。
总之,越早溶栓,清除血栓,疏通血管,治愈率就越高,后遗症就越轻;如果长时间大脑缺氧缺血,病灶变性坏死就难以恢复。
综合康复
脑血栓脑梗患者通过急性期治疗后,大部分病人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这就要求及时综合康复治疗(最好院内同时进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治疗的同时,结合祖国医学在防病治病中的优势,中西结合,综合康复,提高疗效,使患者恢复到最佳状态。
继续中药溶栓:本中心《脑血通口服液》(中医处方药)纯中草药组成;活血化瘀,舒经活络,溶栓醒脑,降血压,降血脂,降低血液粘度,缓解动脉硬化,恢复动脉弹性,改善血液循环,清除血液中的杂质,有效预防脑溢血、脑血栓、脑梗发生;溶栓时间窗外溶栓,不受时时*,疗效安全可靠;特别对脑血栓偏瘫(脑梗塞)效果突出,通过大量临床观验证,疗效明显(具体病例见http://www.kangfu123.cn),减少因病致瘫致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本处方药贯穿防治脑血管病全过程:高血压初期,调节血压,降脂溶栓,预防脑动脉硬化及脑血栓形成。
脑动脉硬化、脑血栓形成期,降脂溶栓,疏通血管,清除血栓,延缓动脉硬化,降低危害,预防脑血管病发生。
脑中风期:缺血性中风,降脂溶栓,疏通血管,改善病灶及周边组织供血,防止病灶变性坏死,修复损伤脑细胞,减轻后遗症;出血性中风:急性期不能服用,因为活血化瘀会加重出血,只能在恢复期服用。
中风恢复期;由于脑中风损伤脑血管及局部组织,恢复期更需活血化瘀,疏通血管,恢复病灶供血,清除血肿与血栓,血通则药至,药至则病除,对预防复发更是意义重大。
针灸:根据病因与后遗症状,合理配穴,促进功能恢复。
按摩:帮助患者翻身,上肢做伸展运动,下肢做倔曲运动,同时按摩瘫肢肌肉与关节,预防僵硬与萎缩;控制感染,防止褥疮发生。
药浴:通过表皮吸收,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快康复。
训练:加强认知、记忆、语言、吞咽、运动功能训练:帮助功能恢复。
坚定康复信心,控制情绪波动:告知患者,只要坚持康复治疗,一定会好起来,使之心态平和,有利恢复。
总之,任何康复措施都需在清除血栓,疏通血管,改善病灶供血的前提下才能有效。
预防复发
脑血栓(脑梗)患者通过治疗康复后,大多患者能够痊愈或基本恢复,仍有后遗症者需继续综合康复.最主要的是要预防复发。
有一部分患者认为症状消失,就认为彻底好了,这是脑血栓防治过程中的一大误区。通过溶栓、扩张血管后病人症状得到改善,但血栓未尽,加上患者原发病,新的血栓继续形成,所以多次复发,并且一次比一次加重,给治疗带来更大困难。
另外由于血栓未尽,大脑长期处于缺氧缺血中,病灶慢性变性坏死,脑组织变性萎缩,致功能永久弃失。所以脑血栓(脑梗)病人经过治疗,症状改善或消失后,需继续坚持中药溶栓治疗(溶栓时间窗外只有中药适用),彻底清除血栓,改善血液、血管内环境,降低危害,减少脑组织变性,修复损伤,防止加重与复发。
坚持二级预防,中西结合治疗原发病,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及治未病原则,延缓动脉硬化,防止血栓形成,预防病情加重,防止复发。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1:11
每天吃一颗阿司匹林可以有效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