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琅琊山有没有什么引人入胜的民间故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7:36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9:04

安徽滁州琅琊山,古称摩陀岭,后因东晋开国皇帝琅琊王司马睿避难于此,改称“安徽滁州琅琊山”。又名“琅玡山”。
安徽滁州琅琊山是皖东第一名胜,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旅游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24大文化名山之一,中华百座名山之一,安徽省五大风景区之一。风景区内丘壑林泉、寺宇、亭台、古道、古关隘均以其蔚然深秀,清幽淡雅而得天独厚。境内大小山峰九九八十一座,层峦起伏,沟谷深邃,溪流潺湲,森林茂密。其高可眺、邃可隐、清可濯、幽可憩、芳可采、丽可咏的自然景观,逐渐形成了中外游人向往的安徽滁州琅琊山“八名”(名山、名寺、名亭、名泉、名文、名碑、名洞、名林)文化胜境。
古树名木遍布景区古建筑群周围,安徽滁州琅琊山特有的琅琊榆、醉翁榆苍劲挺拔,琅琊溪淙淙流淌,让泉、濯缨泉等山泉散布林间,归云洞、雪鸿洞、桃源洞、重熙洞等洞洞神奇,九洞十八泉处处引人入胜;茂密的森林,清幽的景色使其具有“皖东明珠”的美誉。
安徽滁州琅琊山不仅以其山水之美而著称于世,更有古清流关、唐代琅琊寺、宋代醉翁亭、丰乐亭、唐代画圣吴道子刻绘的观音像、宋代书法大家苏轼敬书“一代宗师”欧阳修的名篇《醉翁亭记》碑刻等丰富的人文景观;唐寺、宋亭、南唐古关、幽深古道相映生辉,吸引了宋朝以后历代的文人墨客、达官显贵前来访古探幽,吟诗作赋,造就了安徽滁州琅琊山独有的名山、名林、名泉、名洞、名亭、名寺、名文、名人等“八名”胜境。山林幽谷中重修和复建的南天门、琅琊墨苑、深秀湖、欧阳修纪念馆等景点和苏唐青、苏轼、赵孟頫、董其昌、文征明、祝枝山、张瑞图、黄元治等历代书法名家书写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真、草、隶、篆”碑刻与山中原有的古道、古建筑相得益彰。*、*、*、李铁映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先后光临过安徽滁州琅琊山。
文以山丽,山以文传,林壑优美的安徽滁州琅琊山为古人更为今人赋予勃勃生机,它既是科研、教学的基地,更是中外宾客理想的旅游胜地。
安徽滁州琅琊山景色淡雅俊秀,文化渊源久远。自唐宋以来李幼卿、韦应物、欧阳修、辛弃疾、王安石、梅尧臣、宋濂、文征明、曾巩、薛时雨等历代无数文豪墨客,达官显贵为之开发山川、建寺造亭、赋诗题咏,留下大量、卓越的文化遗产,拥有“名山、名寺、名亭、名泉、名文、名士”六名胜境。其中唐建琅琊寺为皖东著名佛寺,也是全国重点寺观之一,宋建醉翁亭因北宋大文豪欧阳修所著《醉翁亭记》一文而闻名遐迩,被誉为“天下第一亭”。山林幽谷中重修和复建的南天门、野芳园、深秀湖、同乐园等景点和历代书法名家书写的《醉翁亭记》“真、草、隶、篆”碑刻与山中原有古道、古亭、古建筑相得益彰。安徽滁州琅琊山特有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相互交融,相映生辉,令中外游客叹为观止。南天门上为纪念碧霞元君修建的古碧霞宫是著名的道教场所,安徽滁州琅琊山流传千百年的“安徽滁州琅琊山初九庙会”至今沿袭。
醉翁亭
醉翁亭为四大名亭之首,始建于北宋庆历六年(10年),由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命名并撰《醉翁亭记》一文而闻名遐迩。“滁之山水得欧公之文而愈光”。脍炙人口的佳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更是家喻户晓。景区内亭、台、轩风格各异,园中有园,景中有景,人称“醉翁九景”;其中欧阳修手植梅为全国四大梅寿星之一,苏东坡手书《醉翁亭记》碑堪称稀世至宝;醉翁亭被誉为“天下第一亭”。2004年11月“醉翁亭”以邮票形式出现在国家名片《中国名亭(一)》中。
二贤堂
北宋绍圣二年(1095年)滁人为纪念知州王禹偁和欧阳修而建。堂内有王禹偁和欧阳修塑像并陈列有《欧阳文忠公全集》、部分欧阳修手迹照片和相关史料,墙壁上挂有《朋党论》和《醉翁亭记》条屏。
宝宋斋
为明代天启二年(1622年)南太仆寺少卿冯若愚所建。斋内立有宋元祐六年(1091年)苏轼手书《醉翁亭记》碑刻两块四面。“欧文苏字”为金石珍品。斋东侧外檐下嵌有明冯若愚《宝宋斋记》和明代《重修醉翁亭记》碑。
冯公祠
始建于明代崇祯年间(1628-14年),是滁人为纪念明代南太仆寺少卿冯若愚及其子冯元飚修建“宝宋斋”保护“欧文苏字”碑有功而建。后损毁。现建筑为1988年安徽滁州琅琊山管理处在原址上重建。
欧公祠
欧公祠原建筑位于醉翁亭景区醒园内。是由滁县知县陈文权建于*十五年(1926)。是当时人们纪念欧阳修的场所。原建筑内有许多先人纪念欧公的文章、诗词,建筑规模为七间平房,四合院形布局,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军毁坏。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为了使醉翁亭文化得以延续,也让旅客更多的了解安徽滁州琅琊山、醉翁亭,我们重建了欧公祠。重建的欧公祠内建有醒心斋,斋内刻有乾隆时间安徽滁州琅琊山的镇山之宝“欧阳修像”、北宋徽宗时的吏、户二部尚书孙觌撰写的、对欧公有着高度评价的对联、北宋著名人物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为欧公所撰写的祭文,另在斋内重新再现了明朝时的“滁州十二景”壁画和北宋以来近三十位名人对欧公的评价。“欧公祠”内还按照当年建设者的构思,依山就势,斜山岩石裸露,广植花草树木,重现藤蔓回廊。整个院落园林风格别样,睹景视物,“欧公祠”定会成为追忆欧公的绝佳景点。
影香亭
位于安徽滁州琅琊山意在亭西侧。建于明洪熙年间,原名“见梅亭”。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滁州知州王赐魁因坐在此亭中能看见亭北古梅的倒影,又能闻到梅花的香味,所以把此亭易名为“影香亭”。
意在亭
于安徽滁州琅琊山菱溪石南侧。明嘉靖四十年(1561)南太仆寺少卿毛鹏建“皆春亭”。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滁州知州卢洪夏在皆春亭四周凿石引水,仿东晋书圣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场景建“曲水流觞”,是游人戏水饮酒的场所。后人仿照苏州园林建筑格调重建“皆春亭”,并改名“意在亭”。
古梅(欧梅)
安徽滁州琅琊山古梅原名“梅瑞堂”,明代嘉靖十四年(1535年)滁州判官张明道为观赏古梅花而建。*十七年(1928年)州人书法家黄艺五在堂后崖壁题“古梅亭”篆刻一方,将其改名“古梅亭”,亭内壁嵌石碑六块,系清代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张鹏翮(19—1725)等人所题。
酿泉
位于安徽滁州琅琊山,即《醉翁亭记》中的让泉。“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让泉位于安徽滁州琅琊山中醉翁亭近旁的玻璃沼南岸,泉眼周围用石块砌成方池,方池三尺见方,池深不过尺余。方池上方有清康熙四十年(1701)滁州知州王赐魁重立“酿泉”二字碑刻。后据传其500年左右两泉相“让”一次,故安徽滁州琅琊山酿泉又名“让泉”。打字累啊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