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春节有哪些风雅的习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7:39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20:07

除夕夜,家家户户都要聚在一起吃年夜饭,这也是农历一年中的最后一顿饭。一般来说,餐桌上除了丰盛的家宴外,还必须有鱼,同音字取 "年年有余 "之意。家人聚集在一起,分享过去一年的喜悦,展望未来一年的发展。年夜饭后,全家人一起熬夜,辞去旧年,迎来新年在现代社会,各种名称的节日越来越多,很多人都会说 "年味儿淡了",也许我们不需要每年改善食物和穿新衣服,也许我们有更多的娱乐方式。但是,春节仍然是我们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节日。

春联是中国人在春节期间最优雅的事情。春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自宋代以来,写春联、写春联、贴春联一直是中国人过春节的重要时尚。上至皇宫,下至穷苦百姓,贴春联,必不可少。真正让春联流行起来,并演变成全国各家各户过年的必备节目的,是明朝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推广春联的故事非常流行。那是一个除夕夜,朱元璋命令皇亲国戚、大臣,每家每户在门前贴上一副对联,皇帝下旨,谁敢怠慢。此后,由宫中大臣粘贴的春联流传到百姓的彭门,"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古人认为,绿色是一切生命的象征。而红色为兴,象征着兴旺,相应的方位是东方的日出。所以汉代在春节那一天,不仅要穿上青衣,皇帝和*还到皇城的东门,举行盛大的迎春活动。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20:07

众所周知,古代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农业生产生活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古人很重视节气和春天,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而“立春”作为春日的开始,自然也被赋予了更深厚的内涵。在古代,立春就是春节,立春习俗也就是当时的春节习俗。在漫长的岁月中,各地衍生出了许多不尽相同的习俗,其中有很多比较小众,加上已经逐渐在现代化浪潮中亡佚,所以人们也就对其不甚了解。

第一种习俗是“青衣迎春”。据《后汉书·礼仪志》记载:“立春日,夜漏未尽五刻,京师百官皆衣青衣,郡国县道官下至斗食令史皆服青帻,立春幡,施土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在古人看来,春季来临代表着天地阳气恢复、万物复苏,举目望去四处皆是青翠之色,因此春季对应青色,司春之神亦被称为“青帝”。在东汉时期,皇帝为表示自己乃是上天之子,会穿上青色服饰迎接春日降临,因此成为固定礼仪。同样,因春季对应东方,因此天子会率群臣前往东门郊外迎春。

第二种习俗是簪花和赐花。据《景龙文馆记》载:“正月八日立春,内出彩花赐近臣。”《闻见近录 》则载:“绍圣二年上元,幸集禧观,出宫花赐从驾驶臣僚各数十枝,时人荣之。”大家都知道,农历正月一般都是在公历的一二月左右,此时天气严寒,很少有鲜花盛开,因此民间百姓想要在头上佩戴鲜花基本属于奢望,只有部分达官贵人有这样的财力基础,大臣们还可以依靠宫中赏赐。因此在早些时候,普通民众基本只能是用彩纸扎成鲜花,然后作为发簪佩戴。直到唐朝中期,花匠们逐渐能够调整一些花的开放时间,簪花习俗才彻底流行开来,就连一些耄耋老者也会争相佩花以示风雅。

第三种习俗唤做“御风”。据《要览》及《庄子》记载,列子喜欢在立春之日御风而行,风至之处则草木萌发。对于大众而言,御风而行乃是仙人之能,显然非人力可及,因此人们能做的“御风”其实只是观察象征着“阳气”的春风。按照传统,应当取一截嫩竹为管,尤以产自弘农郡(今河南灵宝)金门山的为宜。然后在竹管内放入适量草木灰,春风吹来,草木灰就会被带动飞升,甚至还会发出声音,这就是古书所谓的 “葭管飞灰”。

第四种习俗是“咬春”。据清代《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新春日献辛盘。虽士庶之家,亦必割鸡豚,炊面饼,而杂以生菜、青韭芽、羊角葱,冲和合菜皮,兼生食水红萝卜,名曰咬春。”经过一个冬季的蛰伏内敛,春季草木萌发,阳气向外发散,因此古人认为在春季食用辛味食物是合乎时宜的,比如椒柏酒、屠苏酒和七菜粥。同理,“春盘”也是这一逻辑的产物,最早诞生于两晋时期,初名“五辛盘”,将为韭菜、葱、水芹、萝卜等五种蔬菜切丝摊在盘子里即可食用。若是再配以面皮,卷成春卷或包成春饼吃,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咬春”了。如今,中国各地依旧会制作春卷,不过已经不那么限定蔬菜品种,大多已改用莴笋、胡萝卜、海带及粉丝所替代,古味倒也难以寻觅。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20:08

提到风雅,我们最容易联想到的就是,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而现在,笔者主要来讲讲唐朝时期的春节风雅。

其实唐朝时期春节的习俗和现代的春节习俗也是变化不算大的,接下来听我细细道来。

年夜饭上少不得酒,唐代人这时候一般喝两种酒,一种是屠苏酒,一种是椒柏酒。屠苏酒有着驱邪解毒的说法。

守岁这个习俗起源于南北朝,到了唐代就已经非常普遍了。总体来说呢,唐代人的守岁和我们现代的守岁是差不多的,要吃团圆饭,有压岁钱。“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子时一到,在家里守岁的人需要起身行礼,晚辈给长辈行礼,奴仆给主人行礼,并且说一些吉祥话。

燃放爆竹。唐朝的时候没有火药鞭炮,但是他们的爆竹也依然名副其实,因为竹节里存有空气,被火烧的时候会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这便是唐朝的爆竹。爆竹是新年必不可少的活动。

除了燃放爆竹,在唐代,还有庭燎、埋鞋的习俗。如果有用坏的扫帚之类,在新年子时到来,在庭院内燃烧,即可令人“仓库不虚”,同时,要把穿破的鞋子埋在院子里,这样家里会出“印绶之子”,是一种对后辈光宗耀祖的一种希冀。

元日在唐代便是指正月初一,元日还有个朝会活动。在许多的唐诗中,都会讲述到盛大的朝会活动。“元日争朝阙,奔流若会溟。”非常的具有年味。

迎新年,庆春节,每到年底,各种年纪活动常常是丰富多彩,热闹非凡。尽管新年期间喧嚣繁盛,热闹无比,但依然是有着一股风雅诗意的庆祝方式。以我来看,这些习俗能够千年来存在,这便是一种风雅。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20:08

在古代春节一般都有贴对联,贴年画,逛街,逛年会,以及吟诗 跳舞,颂词这些习俗。我觉得是非常好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20:09

这些比较好的风俗就是会有祭祖的工作,也会准备很多的饭菜,会在门上贴对联,也会贴一些年画,还会挂灯笼,也会放鞭炮。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