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15 07:50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5 09:20
东城桂 唐·白居易
子坠本从天竺寺,根盘今在阖闾城。当时应逐南风落,落向人间取次生。
有木 唐·白居易
有木名丹桂,四时香馥馥。花团夜雪明,叶翦春云绿。
风影清似水,霜枝冷如玉。独占小山幽,不容凡鸟宿。
厅前桂 唐·白居易
天台岭上凌霜树,司马厅前委地丛。一种不生明月里,山中犹教胜尘中。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庐山桂 唐·白居易
偃蹇月中桂,结根依青天。天风绕月起,吹子下人间。
飘零委何处,乃落匡庐山。生为石上桂,叶如剪碧鲜。
枝干日长大,根亥日牢坚。不归天上月,空老山中年。
庐山去咸阳,道里三四千。无人为移植,得入上林园。
不及红花树,长栽温室前。
月宫春 唐·毛文锡
水晶宫里桂花开,神仙探几回。红芳金蕊绣重台,低倾玛瑙杯。
玉兔银蟾争守护,嫦娥姹女戏相偎。遥听均天九奏,玉皇亲看来。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山中桂 唐·雍裕之
八树拂丹霄,四时青不凋。秋风何处起,先袅最长条。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棵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灵隐寺 唐·宋之问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月夕 唐·李商隐
草下阴虫叶上霜,朱栏迢递压湖光。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山桂 唐·李德裕
吾爱山中树,繁英满目鲜。临风飘碎锦,映日乱非烟。
影入春潭底,香凝月榭前。岂知幽独客,赖此当朱弦。
咏桂 梁·范云
南中有八树,繁华无四时。不识风霜苦,安知零落期。
八月十七日天竺山送桂花分增元素 宋·苏轼
月缺霜浓细蕊干,此花元属玉堂仙。鹫峰子落惊前夜,蟾窟枝空记昔年。
破戒山僧怜耿介,练裙溪女斗清妍。愿公采撷纫幽佩,莫遣孤芳老涧边。
昨日访子上不遇,徘徊庭砌,观木犀而归,再以七言乞数枝宋 杨万里
昨携儿辈叩云关,绕遍岩花次意看。苔砌落深金布地,水沉蒸透粟堆盘。
寄诗北院赊秋色,供我西窗当晚餐。小朵出丛须折却,莫教坼破碧团栾。
咏桂 南宋·杨万里
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凝露堂木犀 宋·杨万里
梦骑白凤上青宫,径度银河入月宫。身在广寒香世界,觉来帘外木犀风。
雪花四出剪鹅黄,金粟千麸糁露囊。看来看去能几大,如何着得许多香?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5 10:38
咏桂
【唐】李白
世人种桃李。多在金张门。
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暄。
一朝云霜下,荣耀难久存。
安知南山桂,绿叶醇方根。
清明亦可托,何惜树君园。
寄阳朔友人
【唐】曹邺
桂林虽产千株桂,未解当天影日开。
我到月中收得种,为君移向故园载。
十五夜望月
【唐】王健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路无人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临轩桂
【宋】梅尧臣
山楹无恶木,但有绿桂丛。
幽芳尚未歇,飞鸟衔残红。
不见离*人,憔悴吟秋风。
众多花朵中唯有桂花能开三季,独占鳌头。更何况它还有 绿色的叶子和金黄的花朵更是美不胜收。等到中秋过后,满山遍野都是桂花的香气,恍若从天际飘了一样。,令人心旷神怡。桂花树的树皮就是我们在烹饪中卤菜,酱肉经常用到的桂皮香料。
月亮又被称为月球。古时被称为太阴,玄兔,婵娟,玉盘, 也是我们居住的地球卫星。
月宫又称为广寒宫,是中国古代神话月亮中的宫殿,在古诗里,月宫有嫦娥,吴刚,玉兔,银蟾,桂树,可见广寒宫并不如我们想象般的那样凄冷与孤寂。
月宫中有桂树的传说
不知始于何时,传说中月宫里的桂树高五百丈,而且是颗不死神树。也许是因为月桂的美丽和清香的缘故, 尤其是在月色下,月桂的香气愈加浓烈。才使人们把月亮和桂树联系在一起,而更加偏爱月桂,而不是其他的树木。
月宫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是遥不可及的美丽传说。就让这些传说,成温暖镌永时光开不败的嫣然。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5 12:12
"蟾宫折桂”在古时候的科举时代比喻应考得中。在这里看来,高中的学子常用这个成语来代称和祝福是有寓意的,希望能像科举那样考着好成绩。
在晋武帝泰始年间,吏部尚书崔洪举荐郤诜当左丞相。后来郤诜当雍州刺史,晋武帝问他的自我评价,他说:“我就像月宫里的一段桂枝,昆仑山上的一块宝玉。”用广寒宫中一枝桂、昆仑山上一片玉来形容特别出众的人才,这就是“蟾宫折桂”的出处。
在汉晋以后,又流传着月中桂树的传说,在文史书中《太平御览》引《淮南子》云:“月中有桂树”。这个传说被古代人文墨客写进了书中,可见古人对这个传说是感兴趣的。也充满着人们对传说的美好幻想的情感。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先考中进士,他的堂弟白敏中后来中了第三名,白居易写诗祝贺说:“折桂一枝先许我,穿杨三叶尽惊人。
曹雪芹先生也曾将蟾宫折桂写入《红楼梦》,在《红楼梦》第九回中林黛玉听说贾宝玉要上学了,就笑道:“好?这一去,可定是要蟾宫折桂去了。”以蟾宫折桂比喻科场得意,也表现出古代人民对月亮的美好向往。在中国封建社会科举场,每年秋闱大比刚好在八月,所以人们将科举应试得中者称为“月中折桂”或“蟾宫折桂”
俗语有“但求蟾宫折桂,且看玉兔登天”。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俗语来历源远流长,但无一不代表着古代人们对社会的希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