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故事讲得不错但颇低调的华语电影?

发布网友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小城之春》剧情直白易懂,想表达的主题也很明显,若要找来看也不会难以消化。

这部电影比较特别的地方在于它的时代背景,当时中国刚结束八年抗战,电影借角色的行为与互动呈现了整个社会的风气与变动,中国从一个传统士大夫组成社会菁英份子的国家,传统礼教遇到西方开放思想产生的矛盾与冲突,是很早期展现出女性觉醒的一部作品。

 

电影一开始,女主角的旁白像是惯见的通俗剧滥调,但很快观众就发觉这不是回忆亦非心声,那个声音的主人像有天眼一样,一个打破传统叙事时空的小节,既是超越了那个时代的电影语言,又和中国传统戏剧舞台做法呼应。

在费穆的巧妙指导下,当时尚是新人的女主角韦伟演的含蓄细致,和电影微妙的语言呼应配合,把这个女*情挣扎的故事说得婉约动人。但今天看来,这部电影真正令人动容的地方,还是其既现代又古雅的电影美学。

从电影史的角度来看,它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文以载道传统深厚,关心内容主旨多过表达技巧的早期中国导演中,费穆可能是对电影美学思考最深的一位,他的电影作品不时流露出把中西戏剧传统自然糅合的野心,引入了诸如戏曲等传统艺术的理念做实验。

而《小城之春》是我们可以见到的费穆作品之中,这种糅合努力最圆熟的一部,种种传统美学手法和概念的引用,在电影中显出某种超越时代的前卫。

正正是这种传统中的前卫,让日久失修的《小城之春》面对世界各地的电影经典亦毫不逊色。就算到了今天,这部电影中的新意也不会少过之后70多年拍摄的电影。

我相信,这是《小城之春》不断成为观众心目中最佳华语电影的一个原因。

至于《小城之春》电影的精髓,则在「发乎情,止乎礼」这六个字。

从这方面来看,《小城之春》不是一部很好讨论的电影,因为戏中所表达的情感都不易以言语诠释,很难找到准确的字眼去捕捉电影的精髓。容易用文字去表达的,往往都不是电影的重心。情况就有点像小津的电影,表面上看好像很显浅,好像都懂,但实际上又很难把它有条理地逐层解拆。

热心网友

我觉得田壮壮的纪录片《德拉姆》,追寻滇藏边境茶马古道的踪迹。片头影像饶富Herzog风味。原住民的生活场景与自述,可以当做一部图像的口述民俗史。这部还挺不错的。

热心网友

《喜禾》是一部非常低调的华语片,本片4月9号在北影节展映单元国内首映。由于反响不错,又会分别在17日清华大学和20日首都师范加场放映。
张唯是典型的作者导演,善于捕捉社会议题,也是当代中国的新现实主义导演之一。
两年前,因为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打工老板》而闻名,那部影片透过血汗工厂老板的角度讲述了中国制造产业的兴衰,让人们了解“Made in China”背后的*。
两年后,新片《喜禾》聚焦于自闭症儿童抚养和教育的困境。实际上,这是根据深圳几起新闻事件杂糅的,张导似乎很能从各种新闻事件中提炼出具有戏剧张力的故事,变成角度新颖的情节剧(Melodrama)。
“喜禾”是片中9岁自闭症男孩的名字,母亲田琳每天陪他搭乘地铁上下学。但他在学校的行为构成了对其他同学的伤害,引起了众多学生家长的不满,他们联名上书要求将喜禾赶出校园。母亲坚持喜禾应该接受正规教育,决不让步。
这个故事的写法很高级,实际上这部影片更像是讲母亲的故事,田琳是穿针引线的人物,串起了三个自闭症患儿,他们构成了这一群体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结局。

热心网友

近年的就数《无名之辈》

       来自乡村的笨贼眼镜(章宇 饰)和大头(潘斌龙 饰)抢了一家手机店,慌乱之中逃进坐着轮椅的单身女子嘉旗(任素汐 饰)的家中。嘉旗早已失去活着的*,她强横地要求俩笨贼杀死自己。另一边,某楼盘老板资金链断裂跑路,留下保安马先勇(陈建斌 饰)与讨债者周旋。马曾经是立功无数的协警,可就在转正的关头因为一场车祸毁了原本看似美好的一切。不久前他挖到一把喷子,原本打算交给当初的*好友立功,却发现喷子被换成了水*。而成为了新闻的手机抢劫案,让马先勇意识到喷子正在劫匪的手上。
漫长的一天,所有与之相关的老老少少都在纠结煎熬。他们是渺小的无名之辈,却真真切切感受到来自命运的重压……

热心网友

如果你想看,可以去看《钢的琴》,具体内容不做剧透。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