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D作为衡量有机物的指标有什么缺陷?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7:01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4:22

我主要说一下区别:COD,化学需氧量是以化学方法测量水样中需要被氧化的还原性物质的量。水样在一定条件下,以氧化1升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为指标,折算成每升水样全部被氧化后,需要的氧的毫克数,以mg/L表示。它反映了水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该指标也作为有机物相对含量的综合指标之一。
BOD,生化需氧量(BOD)是一种环境监测指标,主要用于监测水体中有机物的污染状况。一般有机物都可以被微生物所分解,但微生物分解水中的有机化合物时需要消耗氧,如果水中的溶解氧不足以供给微生物的需要,水体就处于污染状态。
这才是有关环保的指标!!!
COD值和BOD值
COD为化学耗氧量国标*好象是500PPM,BOD是生物耗氧量国标*好向是300PPM。

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称为化学耗氧量,简写为COD,表示单位为氧的毫克/升(O2,mg/l)。采用重铬酸钾(K2Cr2O7)作为氧化剂测定出的化学耗氧量表示为CODcr.化学耗氧量可以反映水体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水中还原性物质包括有机物、亚*盐、亚铁盐、硫化物等。重铬酸钾能够比较完全地氧化水中的有机物,如它对低碳直链化合物的氧化率为80~90%,因此CODcr能够比较完全地表示水中有机物的含量。此外,CODcr测定需时较短,不受水质*,因此现已作为监测工业废水污染的指标。CODcr的缺点是,不能像BOD5那样表示出被微生物氧化的有机物的量而直接从卫生方面说明问题。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4:23

我主要说一下区别:COD,化学需氧量是以化学方法测量水样中需要被氧化的还原性物质的量。水样在一定条件下,以氧化1升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为指标,折算成每升水样全部被氧化后,需要的氧的毫克数,以mg/L表示。它反映了水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该指标也作为有机物相对含量的综合指标之一。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4:23

、 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学的概述

(一) 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学的概念:

二、 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学的特点: 1 法规性 2 综合性 3 应用性

三、 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学的目的和任务

四、 (一)目的:为了保证动物性食品的卫生质量,保障消费者的食用安全。

(二)任务: 1 防止人兽共患病的传播 2 防止食物中毒和有害物质的污染 3 维持动物性食品贸易的信誉 4 提高动物性食品加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5 执行和完善食品卫生法规

三、我国的动物性食品卫生的历史、现状及前景

(一) 历史回顾

1959年:“四部规程”:农业部、卫生部、外贸部、商业部

(二) 现状及前景

第一篇 动物性食品污染与控制

第一章 动物性食品的污染及其危害

(3学时)

第一节 动物性食品污染概念及其分类

一、食品污染的概念:

(一)食品污染:是指食品中原来含有的发及混入的或者加工时人为添加的各种对人体健康具有急性或慢性危害的生物性或化学性物质。

(二)食品污染特点:①污染源除了直接污染食品原料和制品外,多半是通过食物链逐级富集的;②造成的危害,除了引起急性疾患外,更可蓄积或残留在体内,造成慢性损害和潜在性的威胁;③被污染的食品,除少数表现出感官变化外,多数不能被感官所识别;④常规的冷、热处理不能达到绝对无害,尤其是有毒化学物质造成的污染。

(三)食物链:是指在生态系统中,由低级到高级生物顺次作为食物而联接起来的一个生态系统。

与人类有关的食物链有两条:

一条是陆生生物食物链:土壤→农作物→畜禽→人

另一条是水生生物食物链:水→浮游生物(植物→动物)→鱼类→人

二、动物性食品污染分类:污染源的特性分生物性和非生物性。

动物性食品污染按污染物性质的不同分类为生物性、化学性及放射性三个方面。

(一)生物性食品污染:它包括微生物、寄生虫、有毒生物组织和昆虫造成的污染。

1 微生物污染:微生物可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无论水、空气、土壤,因此食品在加工、运输、贮藏、销售以及食用等过程中都可能被污染。

2 寄生虫污染: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病原体可通过动物性食品污染。

3 有毒生物组织:主要是本身具有毒性,食用后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动物组织。

4 昆虫污染:肉、蛋、鱼中的蝇、蛆、甲虫、螨等。

(二)化学性污染:包括各种有害的金属、非金属、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等化学物质,按污染来源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

1  工业“三废”污染:废水、废气、废渣

2 农药污染:农药被广泛用于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卫生等多个领域,对促进增产丰收、除害灭病、保护人类健康起着重要作用。农药残留:是指农药的原形及其代谢物蓄积或贮存于动物组织或器官内,对人体健康可能产生危害。

3 药物污染:药物残留问题

4 食品添加剂污染: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的品质,增加其色、香、味,以及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的或天然的物质。

(三)放射性污染:放射性物质的存在使食品吸附或吸收,使其毒性大于自然放射本底时对人类带来危害。

第二节 动物性食品污染的途径

动物性食品污染的途径是多方面的与食品生产、加工、运输、贮藏、销售等有关的各个环节都可能成为动物性食品污染的途径,一般可分为两大类:内源性和外源性污染。

一、内源性污染:又称食用动物的生前污染或第一次污染。指动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本身感染的生物性或从环境中吸收的化学性或放射性物质而造成的食品污染。

1 内源性生物的污染

(1)畜禽在生前感染了人兽共患病:致病性微生物

(2)畜禽在生前感染了固有的疫病:非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

(3)畜禽在生活期间带染了某些微生物:非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

2 内源性化学污染:食物链的污染

二、外源性污染:又称食品加工流通过程的污染或第二次污染。指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藏、销售、等过程中,由于不遵守操作规程或不按卫生要求操作所导致的食品生物性、化学性或放射性污染。

第三节 食品的*变质

一、食品*变质的概念:

食品*变质是指在以微生物为主的多种因素作用下,发生食品成分分解与感官性状的变化,从而使食品降低或丧失其食用价值的过程。其实质是在各种*微生物蛋白酶和肽链内切酶等的作用下,引起蛋白质的分解过程。

二、造成食品*变质的因素:

食品中影响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因素主要有:食品的组织结构、营养成分、环境温度、水分和氧气供应、pH、渗透压等。

(一)食品的组织结构

一般说来,食品的组织结构愈紧密愈完整,微生物入侵和繁殖就愈困难。在同等条件下,肌膜完整的大块肉比碎肉块和肉糜具有较强的耐存性,液体食品、糊状食品比固体食品容易腐坏。

(二)食品的营养组成: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矿物质及维生素等。

富含蛋白质的食品较其它食品容易*变质,而肉、蛋、乳、鱼等动物性食品恰恰具有这个特点。一般来说,有强大分解蛋白质能力的需氧菌,多数也能分解脂肪。很多细菌都能分解碳水化合物,特别是利用单糖的能力极为普遍。

(三)水分供应

水分对微生物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成分。水分对微生物活动的影响,因种类不同而各异。食品中可提供给微生物利用的这部分水,通常用水分活性(Aw)来表示。水分活性是指食品中的水分在密闭容器中的蒸汽压(P)与相同条件下纯水的蒸汽压(P0)之比,即Aw=P/P0。Aw值都大于0小于1,食品的Aw值越小,表明该食品保持水分的能力越强,能为微生物提供的游离水就越小,因而食品能够保持长久。

(四)环境温度

(五)氧的供应:氧气和二氧化碳及惰性气体。氧气的存在对微生物有很大影响,根据微生物对氧的需求分为需氧的、厌氧的和兼性厌氧的三大类群。

(六)食品的pH值:每种微生物都有其最适宜的pH值和一定的pH值适应范围。在一般食品中,细菌最适pH值下限在4.5左右,乳酸杆菌属为3.3~4.0;霉菌与酵母耐酸,最适pH多在6.0左右,能生长的低限为2.0。

(七)食品的渗透压:质壁分离(高渗状态)与胞浆压出(低渗状态)

第四节 生物性污染的控制与检测

1 防止原料的污染:动物性食品的基本原料是各种食用畜禽和水生动物。

2 防止加工和流通过程中的污染

3 细菌学检验: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数(大肠菌群MPN)

第五节 动物性食品安全性评价及食品污染的危害(自学)

一、动物性食品的安全性评价

绿色食品:通常把无污染无公害的纯自然条件的环境中生产并经有关机构确认的食品称为绿色食品。

(一)安全系数和日许量(ADI)

1、 安全系数

2、 日许量(ADI):人体每日允许摄入量。

(二)最高残留限量(MRL):是指允许食品中残留化学物质或药物的最高量或浓度,又称允许残留限量或允许量。

(三)休药期:是指畜禽停止给药到屠宰和准予其产品(蛋、乳)许可上市的间隔时间(又称廓清期或消除期)。凡供食用动物应用的药物或其它化学物质,均须规定休药期。

二、动物性食品污染的危害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