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多少年来,师道尊严的光环一直罩在教育工作者的头上。教育者总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令学生望而生畏、敬而远之,师生之间始终隔着巨大的鸿沟。学生对老师的话要不言听计从,要不极力抵制,师生之间的关系极其紧张。这样紧张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不能集中精力学习,学生的创新精神也得不到发挥,更严重的是会导致学生厌学、胆小、自卑等不健康心理的产生。因此,我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关键。怎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那就是要爱学生,理解学生,和学生做朋友。“师爱”是育人的动力。师爱是只讲奉献,不求索取,不怕艰难,是高尚、纯洁、博大的爱,它高于一般的母爱,是人间其它爱所不能比拟的。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应该用爱作为沟通师生关系的桥梁。尤其是对于那些厌学、对学校有恐惧症以及学困生,更应该用教师无私的爱去关心、爱护、尊重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就像父母一样,学校和班级是多么的温暖,消除他们的厌学和自卑心理,以及对老师和学校的恐惧心理。尤其是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年级小不说,一切都是那么陌生,有诸多的不适应,这时最容易产生厌学和学校恐惧症。所以作为一年级的老师,要扮演多种角色。我首先是扮演的不是老师的角色,而是妈妈的角色,对他们细心呵护,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谁摔倒了,我就赶快将他们扶起;谁受伤了,我小心翼翼地为他们擦洗伤口;谁流鼻涕了,我就掏出自己的纸巾替他们擦去……让他们感到老师就像妈妈一样的亲切,在学校就像在家一样温暖,这样就能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喜欢学校和老师,当然也就自然会喜欢学习了。其次我还扮演了朋友的角色,除了在生活上多去关心和帮助他们外,我还放下架子,用一颗真诚的心和学生交朋友。平时,我总是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交流,谈心,了解学生心里在想什么,他们最喜欢什么,最需要什么,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并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不仅如此,下课后,我还参加学生的游戏,如“老鹰捉小鸡”、“丢手绢”、“找朋友”等游戏,和学生一起玩耍,一起欢笑,让学生感觉到我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于是他们和我无话不谈。这样,我就赢得学生的信任,学生就把作他们的朋友,而不是敌人。现在,只要一下课,学生就把我围住,有的拉着我的手,有的给我讲头天晚上做的梦,有的给我讲自己遇到的开心或难过的事……总之,在他们心目中,我就是他们的大朋友一样。这样,我的教学计划就能顺利进行,学生的创造力才能得到尽情地发挥,也才能达到成功教育的目的。郑渊洁的文凭只是小学毕业,却成为了我国当代的童话大王。他总结了他成功的原因,就是缘自于小学语文老师对他的一句表扬的话——你的拼音发音很准确。就是这句话,让他树立起了自信心,激发了他学习语文的兴趣,并激励着他一步一步走上了成功之路。可见,老师的表扬对学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老师要善于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地表扬今年学校安排我教一年级。教惯了高部的我一下子教这么小的孩子,觉得很不适应。刚开学的那几天,看到他们不遵守纪律时,我的心情就很烦,对特别不听话的孩子总是严厉地批评。结果适得其反,他们对我的批评无动于衷。每节课我都要花好多时间来维持纪律,既耽误时间,又辛苦,而且也没效果。于是,我决定变一种方式来教育他们,就是把批评变为表扬。一天,课堂纪律很糟糕,大多数学生没听我讲课。我心里很急,点了几个说得厉害的学生的名,可一点作用也没有。我冷静下来思考了一下,决定用培训时所学到的“多表扬孩子”这个方法来试一试。于是,我不再批评说话的学生,而是表扬了几个听课认真的同学。第一次声音不够响亮,大多数学生没听见,我又再次大声地表扬了一次,并在黑板上写了大大的“表扬”两个字,把几个受表扬学生的名字写在上面。这一下奇迹出现了。一些说得起劲的同学看到后,立刻停止了说话,坐得端端正正,我马上将他们的名字记在了黑板上。接着有更多的学生安静了下来,不一会教室里就鸦雀无声了,同学们坐得端端正正,等待我的表扬。我这才发现,这些孩子们是多么喜欢受到表扬啊!于是,我一边讲课,一边不忘记表扬他们。就这样一节课就在我的表扬声中愉快的结束了。现在,这群孩子们每天都在我的赞扬声中愉快地学习和生活着,我自己也觉得上课比以前轻松多了当然,表扬还要善于寻找亮点、抓住时机,不要让人感觉到不真实。否则,表扬就会失去效果。我班的林树坤同学,刚入校那一个星期,成天都板着脸,故意跟老师和同学作对。上课不但坐不住,而且还总是欺负周围的同学,无论我怎么批评,他都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我批评得越严厉,他越是桀骜不逊。有时,我也会通过表扬其他同学顺便表扬一下他,可他对这点小恩惠似乎一点都不希罕,好像觉得我在有意讨好他似的。我没想到小小年级的他竟然有这样古怪的脾气。在经过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后的我,知道这不是孩子的错,应该是我的教育方法有问题。我立刻对自己的教育方法进行了反思,觉得自己开始的教育方法过于严厉,后来虽然采用了表扬这一方法,但又过于形式化和笼统,针对性不强,学生的闪光点发现不足,不会令人信服。于是,我就开始注意这个学生,尽力去挖掘他的闪光点。一次,我让同学们做拼音卡片游戏,要求完成。林树坤却和后面的同学一起拼,所以速度最快。本来他俩违反了规定,可我不但没有批评他们,反而立刻对他们进行了表扬:“你们看,林树坤和方宪同学最聪明,他们俩懂得分共合作,所以拼的速度最快。”我的话刚说完,就发现林树坤同学的脸上终于露出了自豪的笑容,笑得是那么甜,那么可爱。在后面的游戏中,他们总是最先举起卡片。那一节课他也听得非常认真。从此以后,我总是尽量去挖掘他的优点并进行表扬,比如表扬他字写得又快又漂亮,扫地又认真又干净,回答问题又积极声音又宏亮等。我发现林树坤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甜,课堂纪律越来越好,成绩也一点一点地提高。现在,他已成了我的热心小帮手,每天总是乐呵呵地帮我拿这拿那。放学后,我没离开教室他也不走从中我总结出,“严师出高徒”的教育方法已经不适应新世纪的儿童了。批评只会让学生对老师产生抵触心理,口服心不服,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但不能促使他改正,反而还会加深师生之间的隔阂。而通过表扬好的,发挥榜</font><span style="color:black"><font size="2">样的作用,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使那些做得不好的同学自己意识到错误,自觉地向榜样们学习,改正不足。这样,师生的关系也会非常和谐融洽。邹韬奋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