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沙门氏菌,有哪些特点?

发布网友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沙门氏菌是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最常见的致病菌。世界上最大的一起沙门菌食物中毒是1953年瑞典由吃猪肉所引起的鼠伤寒杆菌食物中毒,中毒7717人,死亡90人。我国则是1959年南宁市因吃鸡肉而发生的猪霍乱杆菌食物中毒为最大,中毒1061人;其次是1972年青海省同仁县因吃牛肉引起的圣保罗沙门菌中毒,中毒1041人。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1985年以来,在世界范围内,由沙门氏菌引起的已确诊的人类患病人数显著增加,在一些欧洲国家已增加5倍以上。在我国内陆地区,由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屡居首位。据资料统计,在我国细菌性食物中毒中,70%~80%是由沙门氏菌引起,而在引起沙门氏菌中毒的食品中,90%以上是肉类等动物性产品。动物性产品中含有多种丰富的营养成分,非常适宜于沙门氏菌的生长繁殖,人们一旦摄入了含有大量沙门氏菌(105~106个/克)的动物性产品,就会引起细菌*染,进而在毒素的作用下发生食物中毒。

由沙门氏菌引起的疾病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伤寒和副伤寒,另一类是急性肠胃炎。其中鼠伤寒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等是污染动物性产品,进而引起人类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菌。沙门氏菌污染主要来源于患病的人和动物及其带菌者,主要由其粪便、尿、乳汁以及流产胎儿、胎衣和羊水排出的病菌污染水源、土壤和饲料等,其中饲料和水源的污染是导致沙门氏菌传染的主要原因。各种饲料中均可发现沙门氏菌,尤其是动物性饲料(如鱼粉)中常见。

畜禽感染沙门氏菌可引起相应的传染病,如猪霍乱、鸡白痢等。一般情况下畜禽肠道带菌率比较高,当动物因患病、衰弱、营养不良、疲劳以致抵抗力降低时,肠道中的沙门氏菌即可经肠系膜淋巴结和组织进入血液引起全身感染,甚至死亡。例如,猪霍乱沙门氏菌可引起仔猪副伤寒,急性病例出现败血症变化,死亡率相当高。慢性病例产生坏死性肠炎,影响猪的生长发育。鸡白痢沙门氏菌,主要侵害雏鸡,引起败血症,可造成大批死亡。在成年母鸡则主要引起孵巢炎,可在卵黄内带菌而传给幼雏。

沙门氏菌通常是通过摄取受到动物粪便污染的食物进入人的体内。而一般容易受污染的食品主要是动物性食品,如牛肉、禽肉、牛奶、鸡蛋及其制品,食品也可能被已感染沙门氏菌的食品加工人员污染。受到沙门氏菌污染的食物在外形与味觉上与正常食物没什么两样,不过只要充分加热即可杀灭污染食品所含有的沙门氏菌。大多数感染沙门氏菌的人会在受到感染后的12~72小时出现腹泻、呕吐、发热和腹痛等临床症状,一般在4~7天内可以恢复。但如果病菌感染了淋巴腺并侵入血液的话,不及时采用抗菌素治疗就有可能引起死亡。沙门氏菌随同食物进入消化道后,摄入一定量以上才出现临床症状;如果摄入较少,即成为无症状带菌者。但对于儿童、老人和体弱者,较少量的细菌也能出现临床症状。尽管感染沙门氏菌的腹泻病人一般可以完全恢复,但胃肠功能要完全恢复正常可能要数月之久。少数感染沙门氏菌的病人可能会继发关节痛、眼炎和尿痛等症状。这种病症称为Reiter综合征。继发症状可以持续数月或数年,并可能导致慢性关节炎,很难治愈。

美国每年大约报告4万例沙门氏菌感染病例。但实际的感染人数可能要多20倍以上,因为许多轻型病人未能确诊。由于动物性食品常常容易受到沙门氏菌的污染,应注意不要食用生的或半生的鸡蛋、禽肉或畜肉;不要饮用生的、未经巴氏杀菌的牛奶或其他奶制品;水果蔬菜等农产品食用前应彻底清洗;未经加热烹制的肉类食品应与水果、蔬菜、熟食和其他直接入口的食品分开存放。另外,接触动物的粪便后应及时洗手。因爬行动物携带沙门氏菌的可能性最大,接触后应立即洗手。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