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为什么要贴对联呢?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7:12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7:47

春节贴对联是我们中华民族留下来的习俗,每到年三十的上午,家家户户都会忙着贴对联。从我记事的时候起,每年三十的上午我都会跟着家里的大人贴对联。后来到我上学之后,贴春联的任务就交给了我。贴春联的时候,每一副对联我都会念一遍,感受它所表达的意思,同时也在感受春节的欢快的气息。

贴对联的时候大家都非常的认真,红纸黑字这也是对新年到来的祝福。那么为什么要在过年的时候贴对联呢?贴对联又是从何时兴起的?

春节贴的对联也*联,最早的一副春联是出现在五代时候的后蜀国,那时候叫桃符。后蜀国的国君孟昶是一个比较喜欢新鲜事物的人,在公元9年的除夕,他突然产生一个想法,让他手下的大臣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作为桃符挂在了门框上。

这两句话的内容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就是最早的一副春联。桃符挂在门框上,既起到辟邪的作用又有了祝愿、祈福的内容。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写对联就越来越普遍,后来就逐渐演变成了用红纸写桃符。

“春联”一词正式出现,是在明代初期。大家都知道朱元璋以前是穷苦人出身,他以前在大户人家打工的时候就特别喜欢过年的时候贴的桃符。等他登记当皇帝以后,有一年除夕他颁布了一道圣旨,内容是“公卿士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春联一词应运而生。

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开始微服私访,看到家家户户贴的春联他非常的高兴。后来看到一家杀猪的人家门上没有贴春联,他问清楚原因后,就帮人家写了一副。皇帝对春联都如此重视了,下面的大臣、百姓更会大力推广,这样就促进了春联的盛行。

从此以后贴春联的习俗一直流传了下来,直到现在每年过年的时候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会忙着贴春联。春联上华丽的辞藻,抒发了大家美好的愿望“迎春纳福、辞旧迎新”。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7:48

春联,俗称门对子。每年春节,家家户户在门上贴上大红的春联,更增添了喜庆气氛。
春联源于古代的桃符。桃符是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的桃木板。上面写上“神荼”,“郁垒”二神名,以驱鬼避邪。每逢春节,人们总要用新桃符替换旧挑符。王安石“千门万户除旧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说的就是这件事。
春联始于五代。公元9年,后蜀主孟昶先是叫学士辛寅逊在桃板上题词,又嫌他写得不工稳,便自己动手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从此,题桃符便演变成写春联了。后来,由于纸张大量生产,人们逐渐用纸代替桃木板。这便是贴春联的开始。
春联普及盛行于明朝。据《簪云楼杂说》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忽传旨,公卿士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太祖微行出观,以为笑乐。”而且,他还为王公大臣们御书春联。赐给中山王徐达的对联是:“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赐给陶安的对联是:“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由于皇帝身体力行,再加上文人墨客的喜爱,广大群众的传播,春节贴春联便作为风俗习惯流传下来。

我们称张贴在大门、中门及窗户两侧的红色「春联」为「对联」。有的人会自己动手写对联,有的人则用买的。春联上的对仗句均是吉祥话。

春联,起源于桃符。“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时出现。”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城,观赏笑乐,他还亲自题春联。他经过一户人家,见门上不曾贴春联,便去询问,知道这是一家阉猪的,还未请人代写。朱元璋就特地为那阉猪人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联意贴切、幽默。经明太祖这一提倡,此后春联便沿习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诸如: 日月星三光并照 财如晓日腾云起 天地人一体同春 利似春潮带雨来 以前,各家各户常藉对联来反应自己的身分。例如,官宦之家的对联写着「国恩家庆,人寿年丰」;学儒之家「诗书继世长」;商贾之家的对联为「忠厚传家久」,家则为「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在对联的正*张贴着四字「横批」,横批的下方分别贴了几张「挂钱」。在房间的门或墙壁上大都会贴着菱形的「斗方」。一般而言,「福」字及「春」字是张贴数最多的斗方。有人会故意将「福」及「春」字倒过来贴,因为这样象征着「福到」、「春到」。

有些人家不但在大门两侧张贴春联,还在门的左右边分别张贴着绘有门神的画像。除夕当天贴的春联将会一直保持到它们自然脱落或褪色为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7:48

贴春联,一是保留了镇邪避灾的意义;二是表达了自己的美好愿望;三是红红的对子衬托了节日喜庆气氛。

对联,又称楹联、对子、春联等等。贴对联有史为证的大约是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当时称桃符。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后来,人们又开始在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

春联是起源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据史书上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有一年除夕,他传旨“公卿士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正月初一这天太祖微服出巡,看见交相辉映的春联感到十分高兴,当其走到一户人家,见门上没有春联,便问何故。原来主人是个屠夫,正愁找不到人写春联,朱元璋当即挥笔给其写了一副春联。可见朱元璋对春联的大力提倡,才推动了春联的普遍盛行。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7:49

这你就得问我了呀。 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 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发展为春联。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清人陈尚古的《簪云楼杂说》中记载,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幅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但庙宇用黄纸,守制(服孝未满)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丧服满才恢复用红纸。因满族尚白,清宫廷春联用白纸,蓝边包于外,红条镶于内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7:49

这是一个传统 古人是为了驱鬼贴的 因为鬼怕红色 一直到如今 成为了一个习俗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