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4:4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02:08
转自知乎:看完了川端康成的《雪国》,懂得了两个字:徒劳。世界上有很多地方,有很多种歌,有很多种酒,又有很多种人,他们穿着不一样的衣服,在同一个时间点下干着不一样的事情,挂着不一样的表情,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活着。残忍的事情就是在共同中产生的,高贵,卑微,都有一个共同地修饰对象——活着。
雪是一个忠实的读者,读着无关紧要的人生,还自带滤镜,渲染凄凉的效果。下了雪之后是最安静的,情绪起伏所带来的呢喃无法藏匿,这大概就是雪国这个被雪覆盖的地方显得格外饱满和真实的缘故。不管是驹子、岛村还是叶子,都是笔尖下可以触摸的真实角色。书中的每一处写景,都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虚幻的真实,仿佛文字已经失掉了原本单纯的架构,而是由无边蔓延开来的景色构成的了,这就是写景的力量,美到已经在纸上种出了树,下起了雪,开出了花。而通过如此精彩的景色勾画,人物的悲喜,是把泪给落到了字眼里,感情在字里行间跌宕着,悲戚着。而贯穿始终的压抑气氛,把悲剧的图景,一览无余地慢慢展开。
“短小的窒息美”,是我对这本书的总结。人在窒息前,总是会经历痛苦的挣扎,痛苦本来是可以引起同情的,但是任何感情在窒息的那一刻都是徒劳的。雪国就是一个在时间线上延长的窒息过程。
一个被冰雪覆盖的地方,有着一个叫驹子的姑娘,第一次碰见岛村时坚定地表示不会做艺伎但是由于要给行男付医药费而做了艺妓伎,行男却是即将去世的一个人,而驹子也喜欢上了岛村,岛村对驹子有一种朦胧的感情,他更喜欢叶子,最后叶子在火灾中死了,驹子也疯了,只留下了从东京到雪国的岛村在雪中惆怅。
作家往往会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注入到作品中,所以可以说岛村的徒劳和虚无可以说是川端自己情绪的流露。川端对于岛村这样一个消极颓废的人非但没有负面化, 反倒加以美化,给他抹上一层伤感的色彩。这样一个人物既是作者自己性格的体现,也代表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本知识分子阶层消极的人生态度。作者以写岛村的虚无,来反衬驹子和叶子的爱情的徒劳;通过岛村冷漠的眼睛透视驹子和叶子的形象。 不消说,《雪国》可以作为川端康成所持的美学观与人生观最好的体现,表现了川端对于美的追求。也为他本人人生的经历做了最好的注脚。
透过川端的书,总是可以看到他的人,看到他独自一人走在荒芜的雪国,路过岛村,看过驹子,望过叶子,亲历了所有的事情,每个人的感情都从他的心里流过,并不断向前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