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姓宗祠通用对联

发布网友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严姓宗祠门楣题辞〗
富春流芳
“富春流芳”典出严光故事。严氏族谱载:“严光,字子陵,余姚人,少与光武同窗,及光武即位(即东汉武帝刘秀),公乃变姓名隐身不见,帝思其贤,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乃备安车元纁遣使聘之,三返而后至,引光入论故旧。因其偃卧,光以足加帝腹,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帝座。帝笑曰:联与故人严子陵共卧。除谏议大夫,不屈,去。耕钓于富春山。今钓台即汉富春县地也。”对严子陵不事权贵、志行高洁的精神风貌,历代文人评价颇高。范仲淹为之作“严先生祠堂记”,称赞其人其事云:“……使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并作歌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严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天水世泽;
富春家声。
——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严姓的“天水”郡望堂号。
姓源芈氏;
望出华阴。
——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严姓的姓氏源流。 
会稽贤守;
藕荡渔人。
——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吴人严助,举贤良,武帝时官中大夫,善于辩论。建元年间任会稽太守,有贤德。下联典指清初文学家严绳孙,字荪友,晚年号藉荡渔人,无锡人。早年与朱彝尊、姜宸英并称“江南三布衣”,康熙年间举博学宏词,历官检讨、中允,参与修《明史》。诗作多吟咏山水田园,又能画,著有《秋水集》。
大汉千古;
先生一人。
——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浙江省桐庐县严子陵祠联。
翻译天演;
卜筮成都。
——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字又陵,福建省侯官人。福州船政学堂第一届毕业,又留学英国海军学校,光绪年间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总办。中日甲午战争后,翻译《天演论》,以“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号召人们救亡图存,对当时思想界影响很大。戊戌变法后,翻译《原富》等,传播西方*经济思想,首次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下联典指西汉隐士严君平,名遵,字君平,蜀地人。成帝时,在成都卜筮,每天得百钱以自养,便闭门讲授《老子》并著述,一生不愿做官,为当时著名文学家扬雄所敬重。著有《道德真经指归》十三卷。
成都迹著;
富春名垂。
——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
介溪永驻钤山堂
上联典指唐·严武,为成都尹,以破吐蕃功,封郑国公。下联典指汉·严光,隐于富春山,耕钓以终,有严子陵钓台胜迹在。
鱼台世泽;
雉水家声。
——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鱼台,属山东省。如皋古称雉水。侨居如皋之严姓后裔有用此联者。
遁居剡曲;
卖卜成都。
——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东汉·严光(子陵),隐富春垂钓。下联典指西汉·严君平,隐士,卖卜于成都,日得百钱即闭门讲授《老子》。著有《道德真经指归》。

〖严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五色惊彩凤;
千里震骢威。
——严维撰严姓宗祠通用联
唐代进士严维诗句联。
公子称博士;
铁桥谙韵学。
——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今文春秋学“严氏学”开创者严彭祖,字公子,宣帝时立为博士。下联典指清代文学家严可均,号铁桥,精通文字音韵之学。

〖严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译文遵守信达雅;
奇才擅长刻画诗。
——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近代思想家严复,首倡“信、达、雅”的翻译标准。下联典指明代诗画篆刻家严拭,能诗、善画、工篆刻。
几道长留天演论;
介溪永驻钤山堂
——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严复,字几道,曾译《天演论》。下联典指明代弘治进士严嵩,号介溪,有《钤山堂集》。
星耀辰垣封郑国;
风流辅列典秘书。
——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剑南节度使严武,功封郑国公。下联典指唐代名人严协律。
春暖烟波人下钓;
夜深花月客垂帘。
——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东汉初会稽余姚人严光(本姓庄,避明帝讳改姓严),字子陵,曾与刘秀同学,刘秀建东汉即帝位的后,他改名隐居。刘秀派人到处寻找,后召至京城洛阳,任为谏议大夫,他小肯接受,归隐于富春山。后来,人们把富春江上他垂钓的地方叫“严陵濑”、“严子陵钓台”。
水光风力俱相怯;
星象烟云喜共和。
——严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严复撰书联。
千秋大雅扶轮手:
一片寒泉荐菊心。
——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邵武县严羽祠联。

〖严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万石类妪,贤扬东海;
三体居士,高卧中林。
——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东海下邳人严延年的母亲。严延年,字次卿,年轻时学习法律,宣帝官侍御史,曾*大司马霍光迎立昌邑王刘贺为帝,二十七天后又废去,朝中教都很惧怕他。任涿郡太守时,*豪强东高氏、西高氏。任河南太守,又摧折豪强,杀了很多人,被称为“屠伯”。他母亲从东海来,正遇上处决犯人,便不肯入家门,斥责他说:“天道神明,对人不能只管杀。我不愿以老年人见年轻人受刑戮!”说完,便回东海去了。严延年兄弟五人都做到*,东海人称他母亲为“万石严妪。下联典指宋代羽族人严参,字少鲁,志气伟岸,断绝与人交往。有人劝他广结朋友,他则捂着耳朵不回答。
天禄谈经,独晰公羊之旨;
富春垂钓,人钦肥遁之风。
——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严彭祖。下联典指东汉·严光。
秋水名篇,锦绣文章绵世泽;
春山垂钓,聊将竿竹蕴经纶。
——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江西省上犹县严氏宗祠联。全联典指战国时期文学家、哲学家庄周,因严由庄姓所改,故有把庄周亦当作先祖也,《秋水篇》《南华篇》都是庄周的文章。
系在楚庄,开自西汉,赐姓以来,分开水波流,世端祀典;
派由遄顼,衍溯桐庐,肇基而后,挹春山气脉,代起人文。
——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江西省上犹县严氏宗祠联。全联典指严姓的源流。
来源永宁论坛老狼 [讨论] 广东严氏族谱第一篇 渊源、先祖及其他
http://www.529624.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934
子陵公一、子陵公生平 严光(生于公元前三十七年卒于公元四十三年)。本姓庄,后避汉明帝刘庄讳改其姓,一名遵,字子陵,东汉初余姚人(今浙江省宁波市西)。少有高名,与刘秀同游大学。元始二年(2),王莽聘为官,避居故里屿山(今龙泉山)。始建国元年(9),王莽新朝立,复聘为官,抗命不从。建武元年(25),刘秀即位,光改名隐居,刘秀思其贤,令绘形貌各地寻访。齐地上书:“有一男子,披羊裘垂钓浑中。”刘秀疑是光,遣使备车三次往请,始至京都洛阳。时故人侯羁任司徒,遣使问候,光口授使者:“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刘秀亲往住所看望,光卧不起,刘秀问话.眠不应,良久张目熟视说:“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刘秀引光入宫,整日论道旧故。刘秀问:“朕可如昔时?”答日:“陛下差增于往。”传说夜间两人同榻而卧,光以足置刘秀腹上。翌日,史官季称:“昨夜客星犯御座甚急。”刘秀笑答:“与老同学子陵同榻共眠之故。刘秀任为谏议大夫执意不就,归隐富春山(今浙江桐庐县境内),耕读垂钓。建武十七年(41)再次特征,仍不就。后迁故里,80岁卒于家。光武帝伤惜之,诏郡县赐钱百万,谷千斛葬故里陈山(即客星山,今双河乡安山桥北。) 严光抗命王莽新朝,不事故人刘秀,洁身全行,高风亮节,为后人推崇,宋范仲淹有“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赞语。今浙江富阳、桐庐两县境内严光遗迹有严陵濑、严子陵钓台等,余姚有严子陵祠、客星山、客星桥、客星庵、高风亭、“高风千古”石牌坊、故里碑亭、子陵亭等。二、客星山和客星桥 姚江有条从龙南流来到玉皇山脚和主流汇合的支流,支流上有座单孔的大石拱桥,叫安山桥,又叫客星桥。安山桥东有座山,叫陈山,古人传下来,严子陵就住在陈山山脚下。 据说严子陵年轻时候到外地投师求学,和南阳人刘秀结成要好同学。后来刘秀做了东汉的光武帝。治国需要人才,光武帝想起了老同学严子陵,就差人到处查访。严子陵东躲*,结果还是被找着了,只好来到洛阳,光武帝热情接待。经常请教治国平天下的计策。严子陵满腹经纶,光武帝听得心花怒放,拍案称好。因为投机,两人直谈到深夜,光武帝便邀请严子陵一起睡觉。严子陵很快就睡着了,而且困相特别坏,脚搁在光武帝的肚皮上…… 第二天天未亮,值班的钦天监惊慌地闯进宫来,说有要事启奏万岁。光武帝便问道:“为何如此惊慌?”钦天监上奏:“万岁,臣昨夜仰观星象,三更时分见有一客星冲犯帝座,情况不好,所以等不到天亮,闯宫面奏。光武帝不由一呆,随即哈哈大笑:“没关系,没关系,朕昨夜和老同学严子陵同床而卧,三更时分并没有发生别事,只不过他的脚搁在寡人的肚皮上罢了。”钦天监听了忍不住笑出声来。严子陵“客星”的称号就这样传扬出去了。 再说光武帝非常赏识严子陵的人品才学,破格任命他为谏议大夫。*厚禄面前,严子陵却装起病来,一再推却。他过惯了自由自在的平民生活,不惯官场那一套虚伪的应酬,治理天下的道理,计策也都讲了,只要照此去做国家自会兴旺发达,百姓自会安居乐业,于是他给光武帝留下辞职*的信,便悄悄离开京都洛阳,到富春江过隐居生活,后来又隐居到了老家余姚。 有一年冬天的一日,大雪纷飞,严子凌出门去拜访朋友,走到姚江支流边小路上时,忽见后面半里路外有七八匹马“得得’’跑来,仔细一看,头里那匹白马上的*,正是上次找他的使者。原来光武帝还在想念严子陵。仍要他进京做官,所以专门派人到余姚来请,吏者先到严子陵家里没找着,便顺了地上的脚印追寻而来。严子陵还是不想做官,见江边有只渡船,连忙上船,请摆渡老头撑船到对岸。上岸后,他把鞋子倒过来穿上,嘱咐了老头几句,匆匆向陈山顶上走去。一会儿,使者寻到河边,发现路上脚印到渡口没有了,忙问摆渡老头。那老头摇摇手。使者又看到对岸雪地上有脚印,却是从山上走下来的,到对岸渡口也没有了,使者弄不清是怎么一回事,只好到别处去寻找了。后来为纪念严子陵不怕皇帝、不想做官的高风亮节,就在那个渡口造了座高大的“客星桥”,他躲避的陈山改名客星山”,安山桥一带地方也改称为“高风乡”。注:严光生平,以及《客星山和客星桥》,均转载浙江省《余姚市志》1993年3月版第1007页和1116页。三、谒“严先生祠堂"记 1984年春,余赴杭州公干,距富春山不远,念始祖之高风,因往谒焉。始祖光.字子陵,光武帝良友也,尚道义,轻富贵,隐居富春山,垂钓自乐,人高其义,宋范文正公来守兹土,为之构堂而作“严先生祠堂记”,且歌日:“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余每念之,思慕不量,且也,国家列为重点文物,世界认为名胜古迹,人所景仰。今余得趋谒堂下,如入芝兰之室,敬聆祖训,持身自洁,忠于职守,不敢或怠,庶不负于祖,不负于父,不负于已,且不负于国也。严先生祠堂,位于浙江省桐卢县富春山,建立于该山之上,山不甚高,因先生而名;祠分前后两幢。满刻诗赋,见其风雅;祠址面积约千余平方米,祠门左右钓台然,有雄狮俩把守大门,大堂正面刻有“严先生祠”四个金色大字,并刻有严子陵先生简历,前有祠道台阶百余级,两侧青松排植,四时一色,不知有风雨。春山之麓,江水横流,清莹澄澈,鱼跃虾游,皆可指数,名日富春江。沿江之滨,有一天然石岩,状如座椅。其平坐之处宽约四平方米,背壁高约六、七米,阔约四、五米处,中刻“严子陵钓台”五个金色大字;台之左侧相距约四十米,有苏东波亭,意者苏子亦以子陵公为良师益友也。祠之风采内容原本丰富,因时间不足未能全录,不过略见一班耳,后之瞻仰各继而录之,庶可窥全貌也,至若先生之风,举世之士曾为其所化,吾辈后代,岂不当奉为楷模耶? 窃愿与诸子弟共勉,而期世代发扬光荣传统也,是为记。 (原籍阳春县石望乡交明下中村家居广州市) 广州市土产茶叶公司处级离休干部:严少飞 1991年12月2日四、汉徵子陵公诏 奉天承运皇帝诏日联惟廉静无求者君子之高风聘贤礼上者帝王之盛举况天下有道则见君臣之义如何其废之曩在则做与故人严光实同大学贫贱之交有不可忘履位以来即加搜访既得其迹徵君频繁尚怀嘉遁夙夜缺然未剐朕心大原周党东海王良抱道怀德远隐邱园钦慕圣祖风猷为日久矣诗不云乎皎皎白驹贲然来思尔公尔侯逸预无期何相见之晚也使者明致朕意幸同至於京师毋始终高尚其事以负联侧席求贤之意。 建武五年四月毂旦 *三十七年戊子岁孟冬月重刊二○○○年夏抄福建省上杭县图书馆《严氏合修族谱》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