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辨别蜂蜜的好坏?

发布网友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我所知道的的鉴别方法:
看:纯正蜂蜜是浓厚、黏稠的胶状液体,光亮润泽,各种蜂蜜有固定的颜色,如椴树蜜为浅琥珀色,清澈半透明,向日葵蜜为琥珀色,杂花蜜的颜色不固定,一般为黄红色。用筷子在蜂蜜中用劲搅几圈,提起筷子在光亮处可观察到纯正的蜂蜜光亮透明,而掺假蜂蜜混浊不清。真蜂蜜透光性强,颜色均匀一致;劣质蜂蜜混浊而有杂质。新蜂蜜以浅琥珀色而透明为正品。蜜加开水略加搅拌即溶化而无沉淀者为好蜜;劣质蜜不易溶化,且有沉淀。
闻:真蜜甜香,假蜜无任何气味。掺有香料的蜜有异常香味。真蜂蜜在采收后数月便能散发出特有的蜜香,香浓而持久,开瓶便能嗅到;或把少许蜜置于手掌,搓揉嗅之,有引人入胜的蜜香。
尝:优质蜂蜜芳香甜润,入口后回味长。掺假的蜂蜜没有花香味,有的假蜜有熬糖味,细品有白糖水味。纯正蜂蜜入口结晶会很快溶化,有较浓的花香味;掺假蜂蜜结晶入口不易溶化,有异味。蜂蜜是清爽甘甜的,绝不刺喉。
化学检验:掺有淀粉的蜂蜜加入碘液颜色会变蓝,掺有饴糖的蜂蜜加入高浓度乙醇后出现白色絮状物,掺有其他杂质的蜂蜜,用烧红的铁丝插入蜜中,铁丝上附有粘物。
冷藏结晶检验:蜂蜜在4至14摄氏度的环境下保存一段时间后会变成固体,这是蜂蜜的一种物理现象,真蜂蜜其结晶体的透明度差,结晶层次较松软,用手指捻无沙粒感;结晶体用筷子一扎一个眼,很柔软,假蜂蜜扎不动。真蜜用手捏,其结晶体很快溶化。假蜜有硌手的感觉,溶化慢或不溶化,真蜜结晶体用牙咬声音小,而假蜜结晶体则清脆响亮。

另外,纯正蜂蜜滴在白纸上不易渗出,而掺水的蜂蜜则会逐渐渗开。纯正蜂蜜浓度高,流动慢。以一滴蜂蜜放于纸上,优质蜂蜜成珠形,不易散开;劣质蜂蜜不成珠形,容易散开。

这么多方法,我常用的是用筷子搅和最后一个。对于超市买蜂蜜,大概只能认牌子了,因为现在做假都做得非常像。什么牌子的买回去用上述方法试一下,好的话下次再买就行了。

另外,蜂蜜最好不要放在玻璃容器里,在玻璃容器里比较容易发酵。

热心网友

哈哈,你问对人了,我们家养蜜蜂,我最清楚了,好的蜂蜜清而粘,你只要把蜂蜜用器具舀起来提高一点倒下来,如果流下来的蜂蜜很细,并且容器里的蜂蜜颜色很清醇,那肯定是好的蜂蜜,如果出现了块状颜色发白,并且呈现颗粒状态则为放了很长时间的蜂蜜,如果很蜂蜜很清澈但是太稀的话,那就是掺水了,如果味道不对,肯定是坏的,不过有一种土蜂蜜是酸的,而且越酸越好,但不是醋的那中酸味。

热心网友

蜂蜜的做法及营养知识详细介绍
别名:
石蜜、石饴、食蜜、白蜜、白沙蜜、蜜糖、蜂糖、百花精、蜂生蜜、炼蜜、灵雀蜜
使用提示:
每天20克
蜂蜜知识介绍:蜂蜜是蜜蜂采集植物蜜腺分泌的汁液酿成。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生产。以稠如凝脂、味甜纯正、清洁无杂质、不发酵者为佳。蜂蜜的主要成分为糖类,其中60%~80%是人体容易吸收的葡萄糖和果糖,主要作为营养滋补品、药用和加工蜜饯食品及酿造蜜酒之用,也可以替食糖作调味品。
蜂蜜是一种天然食品,味道甜蜜,所含的单糖,不需要经消化就可以被人体吸收,对妇、幼特别是老人更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因而被称为“老人的牛奶”。
蜂蜜营养分析:1.
蜂蜜能改善血液的成分,促进心脑和血管功能,因此经常服用于心血管病人很有好处;
2.
蜂蜜对肝脏有保护作用,能促使肝细胞再生,对脂肪肝的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
食用蜂蜜能迅速补充体力,消除疲劳,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
4.
蜂蜜还有杀菌的作用,经常食用蜜糖,不仅对牙齿无妨碍,还能在口腔内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5.
蜂蜜能治疗中度的皮肤伤害,特别是烫伤,将蜂蜜当做皮肤伤口敷料时,细菌无法生长;
6.
失眠的人在每天睡觉前口服1汤匙蜜糖(加入1杯温开水内),可以帮助尽快进入梦乡;
7.
蜂蜜还可以润肠通便。
蜂蜜补充信息:识别掺假蜂蜜:
1.
将蜂蜜滴在白纸上,如果蜂蜜渐渐渗开,说明掺有蔗糖和水;
2.
掺有糖的蜂蜜其透明度较差,不清亮,呈混浊状,花香味亦差;
3.
将少量蜂蜜加水煮沸,冷却后滴入几滴黄酒摇匀,如果溶液变成蓝色或红色、紫色,说明蜂蜜中掺有淀粉类物质。
蜂蜜适合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适宜老人、小孩、便秘患者、高血压患者、支气管哮喘患者食用;
2.
不适宜糖尿病患者、脾虚泻泄及湿阻中焦的脘腹胀满、苔厚腻者食用。
蜂蜜食疗作用:蜂蜜味甘、性平,入肺、脾、大肠经;
有补中润燥,止痛,解毒的功效;
用于体虚、肺燥咳嗽、肠燥便秘、胃脘疼痛、鼻渊、口疮、汤火烫伤,解乌头毒。
蜂蜜食物相克:蜂蜜的营养成分比较复杂,葱蜜同食后,蜂蜜中的有机酸、酶类遇上葱中的含硫氨基酸等,会发生有害的生化反应,或产生有毒物质,刺激肠胃道而导致腹泻。
蜂蜜做法指导:1.
食用蜂蜜时用温开水冲服即可,不能用沸水冲,更不宜煎煮;
2.
蜂蜜不能盛放在金属器皿中,以免增加蜂蜜中重金属的含量。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