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盆菜起源自宋代,由宋帝昺年间留传,从落难的“黄帝菜”,摇身一变而成为新界原居民每每于岁时祭祀、 大时大节、乃至婚嫁庆典等礼仪时作为招待客人的菜肴,即今天的“盆菜”,让嘉宾吃个饱、饮个醉,这正是他们的好客之道,亦成为他们的习俗之一。居民在祠堂摆设盆菜宴,一开就是数十席到上百席,甚至是早晚连开的“流水宴”,“流水宴”是指宴席由早到晚摆足一整天,全日不同时间开席,大家围炉共坐,随到随喫,气氛热闹。
由于祠堂是拜天祭祖,亦是开会议事之地,差不多每个围村都有其祠堂。此外,祠堂也是在有喜庆的时候聚集村民一起在这里煮盘菜及吃盘菜的地方。喜庆节日如婚礼一般会在祠堂拜祭却不会在那里举行,传统的家庭会吃盘菜,而新一代则会到酒楼去;天后诞时村民会舞龙舞狮,有些会朝拜天后、出会、巡游及少不得的盘菜宴;一年一次的开灯仪式,即有村民诞下男丁时庆祝仪式,其后便会摆设盆菜宴继续庆祝;扫墓时亦有一个习俗称“食山头”,意谓在山头吃盆菜。鉴于一些传统古老的围村习俗慢慢给改变过来,如以往的“太公分猪肉”,即将猪肉分给诞下男丁的家 庭,但是随著时代的演变,取而代之的方案是分钱罢了。
传统盆菜以木盆盛载,材料则一层迭一层的排放。不过,现今为了吃得热腾腾的盆菜,盛载的器皿渐渐改以铜盆、锑盆、锡箔纸盆等金属器皿代替笨重的木盆,甚至用塑胶盆来盛载。除此之外,这个转变亦与木盆容易藏污纳垢、存放易坏、添置和维修困难,以及环保卫生等原因有关,渐渐被瓦盆或金属盆所取代。
虽然吃盆菜只是新界原居民的习俗,每逢祠堂祭祀、生日及喜宴,才有机会一睹盆菜的风采。时至今日,经过百多年的时间洗礼,时下食法已改变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