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因为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矿物质,表面张力比自来水大,比重也比其他水大,硬币对泉水表面的压力比其表面张力小,所以不会沉下去
天下第三泉-虎跑泉
位于西湖南面大慈山麓。唐朝元和年间这里有定慧寺,后历代屡毁屡建,至清同治、光绪年间曾修建六七次。近代寺院已无,但修建成了游人饮茶休憩之处。
虎跑泉有天下第三泉之称,第一泉为镇江金山中泠泉,第二泉为无锡惠山的惠泉。虎跑泉水质甘冽醇厚,与龙井茶叶合称西湖双绝,有“龙井茶叶虎跑水”之美誉。
相传唐元和年间,有个名叫性空的僧人住在这里,但这里无水,生活很不方便,无奈之际准备离寺而去。一日夜里,梦见一神仙告诉他:“明日有二虎将南岳童子泉移来。”第二天果见有二虎“跑地作穴”,涌出泉水。当然这仅是传说,实际上虎跑因地处群山之低处,地下水随岩层向虎跑渗出,由于水量充足,所以虎跑泉大旱不涸。虎跑泉水矿化度不高,水质无菌,饮后对人体有保健作用。虎跑泉水表面张力很大,如用杯子将水放满,再将钱币一个一个地放入杯中,泉水渐渐高出杯面3毫米也不会外溢,十分有趣。
沿虎跑泉左面山径拾级而上,不远处有一组梦虎石雕,性空和尚面目慈祥,闭目斜卧,边上有二虎,形象生动,粗犷有力。整座雕像布局得体,线条刚柔相间,很有意趣。
虎跑茶室边上是济祖塔院,是宋代济颠和尚葬骨灰之处,院后壁上有数幅壁雕石刻,都是济颠传说。
茶室前沿级而下,可至弘一法师纪念馆。弘一法师(1880--1942年)姓李名息,号叔同,浙江平湖人,早年留学日本,精通音乐、戏剧,对书画篆刻颇有造诣,曾在东南亚讲佛学,1918年在虎跑出家,是一位学者和高僧
西湖民间故事·虎跑泉
从前有哥弟俩,哥叫大虎,弟叫二虎。他们打过多 次仗,立下许多功,是两条力大无比的好汉。因他们爱打抱不平,奸臣看着不顺眼,就给他们找条罪名,发配 到远地去充军。此后,他俩就流落在他乡。
有一年,大虎和二虎流浪到杭州来了。他们很喜欢这个地方,东走走,西看看,舍不得离去。
这天傍晚,哥弟俩来到一座山下,沿着曲曲弯弯的山路一直向前走。走着走着,天快黑下来,只见前面是个小山坳,小山坳里疏疏落落有七八户人家,靠山还有一座破败的小寺院。他们走到小寺院门口,齐巧老和尚出来关寺门,哥弟俩走上去说:“老*,老*,我们是路过杭州的的,想借宝寺住上几天,不知是否可以?”老和尚看看是两个穷苦的出门人,合起手掌说: “请呀,请呀。不过小寺只有粗菜淡饭,要怠慢二位了。” 当下进去安顿了住处。
吃晚饭辰光,大虎和二虎都称赞杭州这个地方好。 老和尚听了叹口气说:“杭州好,但这地方并不好。挑担水要翻个坡,半生的精力都花在这上面啦!”
大虎和二虎问道:“老*,听你讲来有这样难,那么这水源又在什么地方呢?”
老和尚用筷儿指指门外的远方,说:
“就在坡那面,远着哪!不瞒二位,这寺院过去和尚勿缺,后来都为了挑不动这担水,走啦!我年轻时也和你们一样,啥都不在乎,可一晃就过去了二十多年!如今脚力不行啦。……”
哥弟俩想想这个孤单单的老和尚,又想想自己长年没个落脚的地方,存心要留下来帮助他,于是齐声道:“老*呀,我们哥弟光身两个人,有的是力气,你如果不嫌我们,就收下我们当‘关门徒弟’吧!”老和尚看看哥又看看弟,都实实惠惠,又长得“四大金刚”似的,越看越高兴,便满口答应下来。
从此,大虎和二虎不论是上山落地,还是肩挑背扛,样样事情都抢在头里;对*又百般照顾。每天开门第一件事,就是翻坡去挑水。他们的水桶比小水缸还大,拍拍满的一担水,担在肩上好比两束草,走得飞快飞快,半天挑下来,不光小寺里有足够的水可以吃用,连全村十来户人家的水缸都装得满满的啦。
自从来了大虎和二虎,小山坳里的人见他俩这样力大无比,又肯帮助人,都欢喜亲近他们。
一转眼过去了许多年。这年一秋一冬,天气奇旱,山外的那条小溪,开始还有水,后来很快地干涸了。哥弟俩找不到好的水源,只对着四只空水桶发呆。有一次,他们突然想起一件事情来。原来那年哥弟俩流浪到南岳衡山时,见到过一股活水,叫“童子泉”,这泉水清洌香甜,真是稀世的宝水哩!他们下决心要去取这股宝水,于是对天立誓:电击雷打心不变,取不回宝水就不见*和众乡亲。
第二天一早,哥弟俩把这个心愿向*一说,就要辞行。老和尚舍不得他们离去,但看看二人去意坚决,只得含眼泪说:
“徒儿呀,这一去路途千里,不知何年何月才能见面呵!不要忘记,*在这里等着你们。菩萨保佑我徒一路平安!”
师徒三人就这样告别了。
大虎和二虎认准了南岳的方位,朝西南走去。一路上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渡过了多少条大河。衣裳挂破了,靴子磨通了,还是不停地走。越走黑夜变得越短;越走白昼变得越长:炎夏已经来临。这天,他们走到衡山脚下,已经是精疲力竭,又饿又渴,可仍旧跨着艰难的步伐,一步一步地挪移着,挪移着……好不容易支撑到了“童子泉”眼前,终于望见了清亮清亮的水光,还听出“丁冬丁冬”的泉声,但是,他们已经用完最后一丝力气,昏倒在地上。
朦胧中,他们只觉得狂风大作,暴雨夹头夹脑地落下来;……过一会,又好象是雨过天晴,百鸟在四周歌唱……哥弟俩忽然苏醒了过来,只见眼前站着一个头梳 双譬的小伢儿,右手轻轻地挥动着一根杨柳枝,正朝着他们笑哩。哥弟俩想:童子泉,童子泉,难道他就是管这泉水的小仙童么?……正想着,又见那小伢儿用杨柳枝向他们一拂,水滴儿一沾身,大虎和二虎一下子感到浑身长了力气,便从地上一跃而起,跑过去向小伢儿恳求:“让我们把这泉水搬走吧。” 小伢儿一跳跳到一块岩石上,又轻轻地挥动着杨柳枝,向他们哈哈大笑起来,说:能呀!你们倒试试看--哈,恐伯搬不动吧! ……不过我阿公说过,只有世界上最有毅力、最不计较荣辱的人,才能搬得了它!”
二虎说:“我们千里迢迢拼死拼活到这里来,这难道不是最有毅力的人么?” 大虎也说:“我们连死都不怕,还计较什么荣辱呀?” 小伢儿一下被问住了,于是哥弟俩又跑过去拉住他恳求。小伢儿想了一想说道: “好吧。既然你俩是豁出了性命的人,那就变成两只能拔得起山泉的老虎吧。”
说着,又用杨柳枝一拂,把水滴儿洒在两人身上。这一洒不要紧,大虎和二虎顿时感到五脏六腑变化,浑身皮肉膨胀,只一歇歇工夫,变成了两只斑斓猛虎,踞在“童子泉”两旁。小伢儿跃上虎背,老虎仰天长啸一声,就往东北方向飞跑……
这天夜里,老和尚在打坐时睡过去了。梦见有双虎在禅房外面盘桓,好象在寻找着什么。老和尚觉得好奇怪,就开门走出去看看,一迷眼老虎就没有了。但是老虎盘桓过的地方,却有一潭清水,晶晶发亮。老和尚高兴得呵呵大笑起来,睡梦也就醒了。
次日一早,老和尚把自己的梦讲给村里人听,怪呢,大家都说也做了同样的梦。众人纷纷议论起来:大虎二虎,就是双虎,一定是大家把他们想煞了……刚刚提到“想煞了”三个字,只见外面跑进一个陌里陌生的小伢儿来,这小伢儿头梳双譬,手里拿根杨柳枝,边跑边叫:“大虎二虎来了!大虎二虎来了!拉着老和尚就走。
老和尚被拉到寺旁边的竹园前面,小伢儿一晃就不见啦。老和尚抬头一看,嗳呀呀,好大的两只黄毛老虎!那老虎一左一右伏着,“呜呜”地轻叫……老和尚一听这声音很熟悉,心想:难道它们真是大虎二虎变化的么?于是大着胆子走过去,叫一声:“大虎,二虎!” 两只老虎也不答应,只向老和尚亲亲热热地摆着尾巴。 老和尚用双手拍拍它们的背脊,说:“徒儿呀,自从分别之后,我把眼睛都望穿了,今天总算见到了你们,为什么却变成这个样子呢?唉,徙儿呀,起来吧,起来吧!”
老和尚把话说完,两只老虎果然站了起来。好几个躲在屋上、树上偷看着的乡邻一见是这样,胆子也就大了,都一个个爬了下来。就在这看座个辰光,那两只老虎轻吼了一声,一纵跳,跳到老和尚禅房外的空地里,一低头,四只前爪,“叭叭叭”地刨起土来,只一盅烟工夫,就包刨成了一个大坑坑。刨好坑,两只老虎绕着老和尚走了一圈,又看看众乡亲。……突然一声长啸,“哗 --”腾空而起……这下可不得了,只见大风过处,整个小山坳树木摇摆,竹林呼啸,乡亲们都被惊呆了,一个个象木鸡似的立着不动。等到风平树静,老虎早已无影无踪了。大家这才嘘了口气,回转头来,却见虎爪刨出的大坑坑里,已积起半潭清泉。清泉一亮一亮的, 真逗人哪!再看看潭底,有股象飞丝一样的泉脉,还在不断地向上冒,过了一会,便涨成满满的一潭。人们越看越喜爱,便用双手捧起来喝着。啊,多好的泉水!那个甘美味呵,简直都透到心里去啦。于是村里人都用木盆舀,水桶挑。但尽管你舀呀挑呀,潭水始终不浅。因为挑水的*多,常常把水搅浑。后来有几个勤劳的小后生,就搬了一些青石板,砌出一口方方正正的泉眼来。
这泉眼原先叫“虎刨泉”,但人们叫着叫着总觉得不顺口,于是有人就说,既然是老虎跑到这儿才刨出这股泉水的,那么为啥不叫“虎跑泉”呢?大家一听,对呀!就改口叫起“虎跑泉”来了。后来这儿又盖起大寺院,就是现在的“虎跑寺”。(
热心网友
简单,嘿嘿,因为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矿物质,表面张力比自来水大,比重也比自来水大,硬币对泉水表面的压力比其表面张力小,所以不会沉下去。当然,如果用手指轻轻一压,硬币也会沉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