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21:1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5 01:59
江西桑海中学:姜宗兵
端正态度,转变观念
思想决定方向,态度决定一切,思想态度端正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前提。但是由于学校、考试等因素的差异,在很多学校尤其是初中,*学科得不到重视,尤其是有些地方在中考中*学科还实行开卷考试或降低分数比值。于是,在很多同学甚至在某些老师的眼中,*是一门副科,可学可不学。但是进入高中以后,*成了一门必修课,而且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学完相应内容,否则势必影响毕业和升学。可以说*课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初中阶段不打好良好的基础,就很难让学生在高中有正确的态度对待*学科。把本阶段的教学任务留给下个阶段的老师来完成,是对自己、对学生、对其他老师的不负责任。因此,我引导学生学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及时转变思想观念、端正学习态度,对*学科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因为只有思想观念转变了、学习态度端正了,才有学好*的可能。
二、提高效率,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导因素,因此,必须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这里我介绍两种方法。
(1)、是可以利用人的条件反射。如果一个人总是在疲劳的状态下学习,才开始学习就疲劳或习惯性地打瞌睡,或者产生消极的抵抗情绪。长此以往,学习和打瞌睡就形成了条件反射,学生一学习,就哈气连连,无精打采。针对这样的情况,可以在学习之前让学生做一些能使身心愉快的事情,这样学习的时候就能不自觉保持愉悦的心情。长期坚持,学习和愉快的心情就建立了条件反射,对培养学生的兴趣有很大的帮助。
(2)、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需要教师和同学的赞扬和鼓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长期坚持,才能形成习惯,才能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形成持久的动力。在从兴趣到习惯的培养过程中,老师和同学的赞扬和鼓励是一个重要的促成因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地给予赞扬和鼓励,这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将有重要的作用。
(3)、有兴趣,也要讲效率。每个学生的天赋、学习能力和学习刻苦程度是不一样的,教师要在教学任务整体完成的情况下,对学生施行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有的学生学习很用功,上课抄,下课背,用的工夫很深,但是效果是事倍功半。我就建议这样的学生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找准主线后再读课文;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讲,根据教学的重点列提纲、记笔记;课下复习完上课的内容后才完成课后作业。有的学生学习基础好,善于动脑筋,我给他们的建议是在不仅要全面理解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的内容,还要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提出质疑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探索出答案。对思维活跃、发言踊跃的学生,引导她们在发言之前先做认真思考,认真听老师的分析和其他同学的发言,避免重复发言,提高发言的质量。这样下来,学生的学习效率将有很大的提高。
(4)、科任教师的人格魅力也是学生对该门学科产生兴趣原因之一。*教师除了本身应有扎实的知识水平、教学水平外,如在课堂上能以乐观、幽默的教学风格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那效果一定非常好。
三、明确任务,制定计划
人区别于动物的特点之一就在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的活动总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制定一个合理有效的学习计划是学好思想*的基本保证。
根据人类遗忘规律,遗忘的过程是先快后慢,复习的最佳时间是记材料后的124小时,最晚不超过2天,在这个区段内稍加复习即可恢复记忆。过了这个区段因已遗忘了材料的72%以上,所以复习起来就事倍功半。我们在复习功课时,有时感觉碰到的好像是新知识似的,这就是因为复习的间隔太长了的缘故。今后我们要有意识地运用这一规律,切莫以为什么时间复习都一样。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对每一天、每一周、每一月的什么时间看*,看几遍,要掌握哪些内容,要解决什么问题等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尤其是要转变那种认为*学科只要考试之前突击看一看、背一背就行了的错误观念。
另外,在学习当中同学们可以在老师的大计划下有自己的小计划、小安排,自主学习的能力要强,能根据每个阶段学习情况进行调整,做到每个阶段的学习很充实,使学习成绩整体推进。
四、掌握方法,养成习惯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 有一位心理家也说过:习惯是一个人的道德资本。一个好的习惯是一个人享受不尽的利息;一个坏的习惯是一个人一生偿还不完的债务。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变*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终生受益。
据有关资料分析,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成绩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学习习惯又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利于学习有条不紊的进行,有利于知识的习得,有利于学生学习性的养成。初中阶段是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因此,教师必须致力于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从而挖掘出学生的智力潜能,激活学生学习内驱力,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习惯的养成。
1.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对下节课要学的内容,要提前浏览,将有疑问的地方进行标记,以备讲授时认真听、记,最终弄懂。
2.课堂上认真做好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笔记是劳动的结晶,是知识积累的重要途径,也是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理解、复习巩固的依据,为此,我要求每位学生都必须有一本质量较好,便于长期保存的笔记本。笔记的内容主要记录重难点、知识要点、课本以外老师补充的知识点、一些典型例题的分析过程、解题思路和解题注意点,及时记录自己课堂上未听懂、未理解的内容,以便课后有重点地复习。
3.养成良好的考试习惯,平时训练和检测时也要养成卷面整洁、书写规范、条理清晰等好习惯。首先,要有良好的考试心态,考试的目的要明确,态度要端正,在战略上藐视考试,在战术上要重视考试,把考时当平时,熟题生做,生题熟做,训练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其次,遵守考试时间,明确考试要求。审清题意,合理分配时间,先易后难,规范答题,沉着应答。同时要做好考后分析工作,分析错误原因,找出薄弱环节,提出改正措施。
五、查漏补缺,定期总结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知识的学习是一个不断累计、不断总结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的内容也就越来越多,而且有很多内容会容易产生混淆。这时及时进行总结反思、查漏补缺就显得非常必要。
一般地,每个星期应找个适当的时间进行一次周总结、每个月进行一次月总结、期中考试后进行期中总结、期末考试后进行学期总结。一方面对自己在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扬长避短;另一方面将相关或相近以及容易混淆的内容及时进行归纳、总结。
还可以采用适当做试题的方式查漏补缺,当然不宜大量做题,更不可一头扎在难题、怪题的题海中。练习题有两类最有价值:一种是符合中考要求,贴近中考思路的题。每个教师应认真研读《考试说明》中的题型示例,题型示例中举出的示例都很典型,例题答案及评分说明很有参考价值,要仔细揣摩。另一种是学生非常容易失误的题,有利于查漏补缺。解决查漏补缺的好办法是,教师引导学生精心挑选几套练习题做一做,暴露出尚存在的问题,然后对照课本一一排查。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平时注意归纳整理知识网络,组织知识专题,总结思维方法和解题技巧,发现思维规律和解题规律。更重要的是将教材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并恰当地呈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把课本学透。
*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作为*教师,我们是可以而且是由能力让思想喜欢*课的,是完全有能力把*课讲的生动活泼,让学生喜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