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22:1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8:37
太平公主(约665年—713年),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小女儿,唐中宗李显和唐睿宗李旦的妹妹,极受父母兄长喜爱,武则天认为太平公主特想自己,所以尤其是其母武则天的宠爱,可谓权倾一时,拥有唐朝的半个天下。太平二字实际上是她的道号,因幼年时期曾为外祖母荣国夫人杨氏出家祈福,所以才有了太平这么一个称呼。而后吐蕃国遣使和亲,又相中了她,奈何高宗和武后不忍割爱,一时找不到合适的理由拒绝,索性就建了一座太平观,让公主真的出了家,于是避开了与吐蕃的和亲。
幼年的经历《新唐书》:“主方额广颐,多阴谋,后常谓‘类我’。”
《资治通鉴》:“太平公主沉敏多权略,武后以为类己,故于诸子中独爱幸,颇得预密谋,然尚畏武后之严,未敢招权势;及诛张易之,公主有力焉。”
太平公主出生于665年(麟德二年)前后, 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后的最后一名子女,史书上对太平公主的出生时间没有详细记载。
太平公主秘史剧照
太平公主5、6岁时,有一次去外祖母荣国夫人家,随行的宫女(也有人说是太平本人)遭到表兄贺兰敏之的*奸,武后知晓此事后勃然大怒,又因贺兰敏之曾奸污过李显未来的太子妃,于是下令流放贺兰敏之,并在流放途中将其杀死。
这一经历给太平公主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巨大的阴影,极大的影响了她后期的私生活。
永隆二年公元681年(开耀元年,高宗李治总是喜欢更换年号),太平公主刚刚年方二八,下嫁给唐高宗的嫡亲外甥,城阳公主的二儿子薛绍,就是电视剧《大明宫词》里带昆仑奴面具的那个帅小伙。婚礼在长安城附近的万年县馆举行,据说场面非常奢华,照明的火把将沿途的树木甚至都烤焦了,这其中还诞生了一个典故“燎炬枯槐”。为了让其宽大的婚车通过,甚至不得不拆除了县馆的围墙。
大明宫词剧照
话说这驸马爷薛绍的身世可不一般,因为是名门之后,从时处北齐王朝的曾祖开始连续三代被封为河东公。到大唐太宗年间,薛绍父亲娶了城阳公主,也就是太宗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亲生女儿,高宗李治的同胞姊妹。(实际上对于城阳公主来说这是二婚,城阳公主第一任丈夫乃是宰相杜如晦之子杜荷,贞观十七年(3年),杜荷与李元昌、赵节、李安俨建议太子李承乾兵变。纥干承基告发太子谋反,杜荷、侯君集、李安俨等人因谋反罪被斩首,公主改嫁薛瓘。)城阳公主为薛瓘生有三子,薛绍排行老二。
杜荷对太子说:天文有变,当速发以应之,殿下但称暴疾危笃,主上必亲临视,因是可以得志。
大明宫词剧照
太平公主的这段婚姻并非如电视剧《大明宫词》里叙述的那样,薛绍也并非太平公主所杀。历史记载,太平公主和薛绍在一次宫廷宴会上相遇,情窦初开的公主对薛绍一见钟情,就去求母亲武后要嫁给薛绍,武则天认为薛绍的嫂嫂萧氏和成氏出身不够高贵,期初不同意这桩婚事,任性的太平公主便几次三番的偷偷出宫与薛绍幽会,一起逛街、放风筝。皇家公主与大臣之子私自约会,这可是有损皇家颜面的事儿,为了堵住悠悠之口,武后才允了这桩婚姻。这时候的太平公主还比较单纯,薛绍又是自己亲自选的丈夫,所以太平公主在第一段婚姻里是安分守己的。婚后,太平公主并没有住在太平府,直接住进了薛家,与驸马薛绍非常恩爱,共育有二子二女。
大明宫词剧照
可是好景不长,八年之后(公元668年)因为薛顗参与唐宗室李冲的谋反,牵连到薛绍,但驸马薛绍本人并没有参与这次谋反,是武则天在为自己称帝铲除异己。太平公主几次苦苦哀求武后饶过薛绍,武后冷面无情,还是下令将薛顗处死,薛绍杖责一百,最后饿死狱中。事后,武则天为了安慰女儿,打破了唐朝公主食封不过三百五十户的惯例,将她的封户破例加到一千二百户,对于太平公主来说这也是莫大的恩赐了。
昆仑奴面具
第二次婚姻“*工具”薛绍死后不久,武则天本打算将寡居的太平公主下嫁给自己的侄子武承嗣,可这武承嗣不争气,病怏怏的,婚事还没成,就挂了。
公元690年(载初元年,高宗又换了年号),太平公主遵循目前的建议改嫁予武后的堂侄子武攸暨。这武攸暨本是已婚,武则天就设计处死了武攸暨的妻子,然后太平公主顺理成章的嫁给了武攸暨。这次婚姻看似是武则天处于对太平公主的宠爱,为了保护太平公主而采取的手段,实际上也是为了自己以后称帝铺路。
武则天在太平公主第二次结婚的两个月后正式登基,改元大周,开始大肆铲除李唐宗室成员,太平公主因为成为了武家的儿媳从而避免了被*的危险,婚后太平公主替武攸暨生下两个儿子、两个女儿。武攸暨性格谨慎谦退懦弱,太平公主又比较强势,最总要的还是因为薛绍之死对她的打击太大,导致她心如死灰,对爱情失去了希望,变得跟武则天越来越像,贪权,残忍。所以在第二次婚姻期间,太平公主开始大肆包养男宠,并与朝臣通奸,并曾将自己中意的男宠进献给母亲武则天(即莲花六郎张昌宗)。
大明宫词剧照
权倾一时《资治通鉴》:“太平公主沉敏多权略,武后以为类己,故于诸子中独爱幸,颇得预密谋,然尚畏武后之严,未敢招权势;及诛张易之,公主有力焉。中宗之世,韦后、安乐公主皆畏之,又与太子共诛韦氏。既屡立大功,益尊重,上常与之图议大政,每入奏事,坐语移时;或时不朝谒,则宰相就第咨之。每宰相奏事,上辄问:‘尝与太平议否?’又问:‘与三郎议否?’然后可之。三郎,谓太子也。公主所欲,上无不听,自宰相以下,进退系其一言,其余荐士骤历清显者不可胜数,权倾人主,趋附其门者如市。”
历史记载,太平公主非常喜欢权势,武则天自然知道她的才能,又特别像自己,所以常常与太平公主商议朝政,而太平公主也总能提出不错的建议,帮助武则天解决了不少难题。
太平公主参与的重要事件有:公元697年,铲除来俊臣一伙酷吏。
705年,与宰相张柬之参与政变,击杀二张(张宗昌、张易之),同时*武则天退位给太子李显,史称“神龙政变”。
李显复位之后,太平公主逐渐走到幕前,积极参与政事,达到了正值巅峰。她受到李显的尊重,李显曾特地下诏免她对皇太子李重俊、长宁公主等人行礼。太平公主屡立大功后,权势地位更加显赫重要,李旦经常同她商量朝廷的大政方针,每次她入朝奏事,都要和李旦坐在一起谈上一段时间;有时她没去上朝谒见,李旦会派宰相到她的家中征求她对某些问题的处理意见。
每当宰相们奏事的时候,李旦就要询问:“这件事曾经与太平公主商量过吗?”接下来还要问道:“与三郎商量过吗?”在得到宰相们肯定的答复之后,李旦才会对宰相们的意见表示同意。三郎指的是皇太子李隆基。凡是太平公主想干的事,李旦没有不同意的,朝中文武百官自宰相以下,或升迁或降免,全在她的一句话,其余经过她的举荐而平步青云担任要职的士人更是不可胜数。由于太平公主的权势甚至超过了李旦皇帝,所以对她趋炎附势的人数不胜数。
中宗朝,韦后与安乐公主乱权,唯惧太平公主多谋善断。
710年,韦后与安乐公主毒死中宗李显,太平公主与上官婉儿合力立李重茂为太子。保全李唐江山没有易主。
同年七月,太平公主派儿子薛崇简和刘幽求参与了李隆基诛灭韦后的政变。清除韦氏一党后,又亲手把她扶上位的李重茂拉下马,立相王李旦为帝,即唐睿宗。太平公主因此番功劳被李旦晋封万户,为唐朝公主权势之顶峰。
起初太平公主认为太子李隆基还比较年轻,并未把太子放在心上;经过几次事件之后,证明太子李隆基是很有才干的,所以太平公主就谋划找一个昏庸懦弱的人来作太子,这样好便于她自己能长期保住现有的权势地位。于是太平公主屡次散布流言,声称“太子并非皇帝的嫡长子,因此不应当被立为太子。”并且在太子身边安插了众多耳目,监视太子的一举一动。
蔡东藩:“公主为天子元妹,宰相多出门庭,六军供其指挥,似亦可以止矣,而必猜忌玄宗,阴谋废立者何哉?妇女不必有才,尤不可使有功,才高功大,则往往藐视一切,一意横行,况有母后武氏之作为先导,亦安肯低首下心,不自求胜耶?卒之天授玄宗,心劳日拙,欲借口于星变,而反迫成睿宗之内禅,欲定期以起事;而又促成玄宗之讨逆,身名两败,不获考终,嗟何及哉?”
在睿宗李旦禅位给李隆基之后,太平公主更加的肆无忌惮了,依仗太上皇李旦的信赖和权力专权干政,大肆培植自己的势力,据史*载,朝中7位宰相其中5位都是出自太平公主门下,其他文武百官一多半也都攀附她,试想一下这是多么的可怕,依仗这些势力处处与李隆基作对。
公元713年(先天二年),太平公主联合一众死忠设计想废掉唐玄宗李隆基,此外,又与宫女合谋,准备在进献给李隆基服用的天麻粉中投毒。奈何这一次太平公主失败了,玄宗李隆基已经羽翼丰满,很快平息了太平公主的叛乱,消灭了一众叛党,太平公主被李隆基下诏赐死在她自己的家中,她的儿子以及党羽被处死的达数十人。唐玄宗还下令将太平公主的所有财产没收充公,在抄家时发现公主家中的财物堆积如山,珍宝器玩可以与皇家府库媲美,厩中牧养的羊马、拥有的田地园林和放债应得的利息,几年也没收不完。
总结来说,太平公主一生可谓是轰轰烈烈,幼时的悲惨经历,成年后婚姻的不幸,母亲武后的影响这些都是造就天平公主离奇人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