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22:15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8:55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一、教材分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作为一篇回忆性散文,它的基调开朗、轻松,迥异于鲁迅其他严肃、庄重的作品,其间充满了童真、童趣,自由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过渡段的作用及划分原则
2、文章第二段的写景特点 [难点] 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态度 三、教学目标
1、能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与结构,掌握过渡段的知识。 2、学习文章写景技巧。
3、体味作者在文中渗透的情感、态度。 四、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 理解过渡段的作用、划分原则。 3、 体味文章第二段写景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学期我们学习过鲁迅的《风筝》,今天再学习鲁迅的另一篇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大家,他十岁读书、十二岁进“三味书屋”随寿镜吾老先生学习,不久祖父因科场案入狱,父亲又常年卧病不起,家道中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即是回忆他童年时的一段快乐往事。
我们学过《风筝》,它给我们的总体感觉怎样?(生:沉闷、压抑„„)鲁迅的确是一个严肃、庄重的人,但他回忆童年的文章却有另一道风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简要回忆有关鲁迅的知识(激发学生回忆,巩固所学知识) 1、 生平及相关知识
原名:周树人 字:豫才 故乡:浙江绍兴 2、《野草》与《朝花夕拾》的基调之别 前者:沉闷、压抑 后者:开朗、活泼 简要介绍《朝花夕拾》(PPT2)
三、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作者在本文中回忆了哪些故事,给课文划分段落,并简要概括。
2
(PPT3)
明确:由题目可得,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百草园的故事,第二部分为三味书屋的故事。主要分歧在第9段,作为过渡段,承上启下,建议成段。
其中百草园的故事又可分为有声有色,充满乐趣的景物;美女蛇的故事;雪地捕鸟三个部分。(PPT4)
四、具体研读。 1、研读第一段。
(1)齐读第一自然段。找出一个词来体现百草园在“我”心目中的地位。
明确:乐园。
(2)但这个乐园,作者用一对很特别的矛盾词语来形容,“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中“似乎”与“确凿”是否矛盾?为什么? 明确:⑴联系上文“„„已经隔了七八年”,说明时间之久,故用“似乎”。
⑵联系下文“但那时确是我的乐园”,说明时间再久,在我心中的位置也永远不变,故用“确凿”。
2.重点研读第二段。
(1)自由大声朗读第二自然段。谈谈百草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自由谈)
(2)圈划出描写的景物,在这么多景物中,你觉得最有趣的是哪一种景物,如何体现鲁迅所说的“乐园”?(在交流中注意插入以下内容,尽量有趣,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PPT5) A. 层次井然,条理分明 ⑴从整体到局部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 ⑵从植物到动物或从动物到植物 ⑶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PPT6)
B.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 ⑴体会“碧绿”、“光滑”、“高大”、“紫红”四个修饰词 ⑵体会“吟”、“伏”、“窜”三个动词的妙用 延伸:能否分别换成“叫”、“趴”、“飞”?为什么?(学生讨论并发表见解) 明确:“吟”更富有诗情画意;
“伏”更能体现黄蜂的“肥胖”这一特征;
“飞”更能体现云雀的轻捷,也更能突出飞行速度之快。 C.动用感觉器官,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
找到听觉;味觉;触觉;嗅觉的相关描写; 菜花;蝉;蟋蟀分别为春夏秋景。(PPT7)
小结:整段文字趣味无穷,好像在炫耀自家的菜园。但老师感觉你们读书的味道太浓了,鲁迅在介绍自家菜园的那种得意洋洋味道没有很好地读出来。小时候的鲁迅是那么的贪玩,爱玩,会玩,写这篇回忆录的时候,他已经四十六岁。四十六岁的鲁迅在回忆自己的童年时,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百草园,你看他一张嘴就是“不必说„„也不必说„„但就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乐趣”,他分明是在不停的说,又说“不必说”。这不是废话吗?
明确:好玩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好像说都说不过来了。他情不自禁的夸赞起来,炫耀起来,感受鲁迅俏皮的文字,不泯的童心。
3.背诵第二自然段。
3
[课堂小结]
1、 写作(写景、写事)要按一定顺序
2、 写作(写物、写人)要抓住所写对象的特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百草园中美女蛇、玩雪、捕鸟等几件有趣的事; 2、 体会并学习“捕鸟过程”一节中动词连用的妙处。 [教学过程] 问题研究
1、百草园春夏秋的景物都写尽了,冬天有什么好玩的吗?
阅读“冬天的百草园”一段。 ⑴捕鸟条件 明确:“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 ⑵体会动词的妙用。(通过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用动词,让学生把词语串联成句子(PPT8) 明确:可以体会出童年鲁迅对“捕鸟”感兴趣,对这件事记忆犹新。 动词可以体现孩子欢快的心情。
2、鲁迅写得最详细的不是捕鸟,也不是拔何首乌,而是他在中间插叙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结合背景讨论) [背景知识]
有人说是表现长妈妈的迷信思想 有人说是寄托善良**的愿望
有人说表现百草园里存在着恶毒的事物(PPT9)
明确:重点让学生想一想:童年鲁迅对这个故事是不是感兴趣?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这一联想对作者阐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是否有帮助? 最后要让学生明白: 不管别人的争论如何,有一点可以看出,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3.阅读过渡段,思考“我究竟知不知道自己被送到私塾的原因?从哪里看出来?” (PPT10) 明确:其实作者只是从儿童心理的角度进行分析,对百草园充满了怀念眷恋之情。而被送到三味书屋的真正原因其实很自然,年龄到了,该读书了。但鲁迅用自己的方式,故意怎么说,表达亲切,46岁的鲁迅依然充满了俏皮的童真。也从中可以看出百草园中那么多的景物与故事中,他对蟋蟀、对覆盆子、对木莲的感情更深。“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可询问学生为什么专门与这些景物告别,这体现了什么?)
4、鲁迅在三味书屋时做了哪些事?(学生快速阅读文章后半部分并提取信息)
爬上花坛折梅花;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念课文;看老师读书;玩指甲;画画儿;等等。
[课堂小结]
1、对一些观点要有自己的看法,反对牵强附会; 2、要学会使用动词来描绘事件的过程。
4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态度;
2、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前后两部分内容的关系,深化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教学过程] [问题研究]
说着说这就说到了三味书屋,这是一种不露痕迹的过渡。这从这里一跃而来到了三味书屋。在三味书屋里面鲁迅学习了六年,那么在这个全城最严厉的私塾里面,他过得怎么样呢?他在离开这个三味书屋时,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鲁迅在三味书屋里学习六年之后,到了离家遥远的南京水师学堂。请大家默读鲁迅在三味书屋求学的部分,看看鲁迅离开百草园后在严厉的书塾里读书的情景,然后完成一下表格。
从三味书屋到水师学堂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南京水师学堂里去了,而且还是离家遥远的南京水师学堂,也许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了罢;也许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了罢;也许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了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____________了。Ade,我的___________________!Ade,我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PPT11)
如:也许是因为我在那儿太调皮了吧,也许是我爬上树去折了腊梅花了罢,也许是因为我问了不该问的问题了吧„„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不能常到三味书屋了,ade!我的腊梅花们,ade!我的苍蝇们和蚂蚁们。
也许是我在三味书屋没有认真听讲吧,也许是因为我太贪玩了吧,也许是想让我学更多的东西吧„„我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们不能常到我的三味书屋里去了,ade!我的同窗们,ade!我的先生和我的书桌们。
1、 三味书屋中的先生是怎样一个人?童年鲁迅对他是什么态度?(PPT12) 明确:⑴极方正、质朴、博学(11段),幽默、风趣(22段),迂腐(21、22段),等等。 ⑵以敬慕、信服为主
(鲁迅不是不喜欢先生,只是不太喜欢封建社会的教育*。) 附资料:寿镜吾老先生自二十岁考取秀才后,不再参加考试,远离仕途,自甘淡泊,子承父业坐馆教书达六十年之久。他谙熟四书五经,博学正直,具有反清爱国思想。在封建社会中他还是比较开明的,为人方正、质朴,对学生和蔼,对童年的鲁迅十分关心。他是鲁迅的启
5
蒙老师,鲁迅对他一直很恭敬。鲁迅成年后,师生之间常有书信往来,鲁迅每次回家也都前去看望先生。(PPT13)
2、 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练习一⑶)(学生讨论)
明确:⑴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
⑵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⑶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 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即可)
如可总结为“快乐说”和“束缚说”两种类型,让学生从文中找到依据,支持自己的观点。可通过辩论等形式展开,丰富课堂容量,活跃学生的气氛,增强逻辑推理。(PPT14)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读《朝花夕拾》,以便对鲁迅的人、作品有更深的了解 [课堂小结]
1、鲁迅对先生的态度以敬慕为主;2、鲁迅在三味书屋中的生活以乐为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8:56
从草园到三味书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8:56
三味书屋,鲁迅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8:57
《从草园到三味书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8:57
我只记得和鲁迅有关追答奥,叫从白草园到三位书屋
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