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21:52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5 21:14
事故举例:2008年4月5日上午,惠州市惠城区惠环中学初二年级学生到陈江镇西坑村开展学雷锋活动,活动结束后,学生和老师返回。初二(1)班女生刘彩琴等七名女学生自行到惠阳市陈江镇黄沙水库刘彩琴亲戚家的果园游玩。开始七名学生在水库堤坝照相,后来觉得水库中一小岛果园的景色更好,要求船工刘祖朋撑船送她们过去。七名女生与船夫共八人不顾生命安全,挤在一条小船朝半形小岛划去,进去时平安无事。下午2时多,船工依约划船把女生接出来,小船离岸十多米时,船头进水下沉,船上八人全部落水。刘彩琴和另一女生冯某抓住船帮大声呼救,在附近劳动的民工熊进军(男,湖南人)闻声赶来,把刘彩琴和冯某救起,生命无碍。稍后熊进军又救起另一名女生,救起时由于溺水时间过长已经死亡。
【分析】 学校和家长应该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另一方面可以看出学生的生存技能十分欠缺,应该加强教育。另外社会各方面都应该重视起中小学生的人身安全问题,比如案例中的船家就是极度不负责。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5 21:14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
最近省、市*教育主管部门联合发文,要求各大中小学要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严防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文件明确指出:今年3 月31日,是第十四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3月31日至4月4日,是第二个“福建省学校安全教育周”时间,活动主题均为“加强防灾减灾,创建和谐校园”。省教育厅、市教育局还明确把学校安全工作列入创建“平安校园”和“文明学校”的重要内容。结合我校的实际,今天晨会课我谈谈如何预防和减少学生意外伤害的发生。
当今的家庭,大部分只有一个健康、活泼、可爱的孩子。在父母的眼里,孩子就是明天,孩子就是希望。孩子的身影、孩子的笑声就是父母整日奔波的动力。
有时孩子的一举一动、感冒发烧,都令父母牵肠挂肚,心神不安。但我们需要警惕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意外伤害事故还是频繁发生,给家庭、社会带来难以承受的打击,因而,如何预防和减少学生意外伤害的发生,保证学生健康成长,成为越来越紧迫的问题。
据*统计,意外伤害已成为世界各国0~18岁青少年学生第一“杀手”,中国学生死亡原因中26.1%为意外伤害。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7%~10%的速度上升。据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因溺水、交通事故、食物中毒、建筑物倒塌等意外死亡的,平均每天有40多人,相当于每天有一个班的学生消失!远远超过了因传染病所造成的死亡率。
为了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家长、学校、社会可以说想出了许多办法,制定了不少的法规,学校进行了许多次安全教育。但学生意外伤害事故为什么仍然时有发生?
据*门分析,就大多数学生伤害案来看,主要由三方面原因引起:一是思想麻痹所致,二是责任心不强,三是利益驱动。如果克服了这三条,再加上重视自我防范意识,意外伤害还是可以避免或者减少到最低限度的。
▲学生意外伤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地区差异和年龄特征。
调查显示,南方中学生意外伤害的前三位死因是溺水和车祸、校园暴力,而北方学生更多的死于中毒、窒息和车祸。城市学生的首位意外伤害是车祸,农村则为溺水、骑摩托车事故。
一、节假日是学生意外伤害多发期,安全隐患无处不在。
近期,我省气温偏高,气候干燥,全省森林火险等级持续高位,森林防火形势十分严峻。2月12日中午,三明沙县砂镇端溪村发生森林火灾,因风力过大,大火迅速蔓延,造成当地部分高速公路、铁路和电力一度受到较大影响。前年翔安区两位学生放学没有准时回家,而是上山玩火导致森林火灾,令人痛心,相关责任人已追究责任。2月13日,省森林防火指挥部发布了“禁火令”。禁火令期间,全省禁止一切野外用火。文件明确规定:学生不在任何场所玩火,不准携带火种、火具、火药、易燃易爆物品进山(林地)游玩,禁止学生参与野炊、烧烤、燃放烟火等野外用火活动。
鉴于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危害性大的自然灾害,加上林下植被茂盛,山场地形复杂,扑救难度大。严禁组织中学生参加森林火灾扑救。
清明节、五一节即将来临,请全体同学严格执行禁火令有关规定。希望同学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开学至今学校一直高度重视校园内部及周边安全隐患排查。重点检查放学及晚自习后门窗电是否关闭,特别是强调住宿生严禁违规使用电器,但个别班级个别同学还是屡禁不止。两周前,高二某女生私自违规使用随手泡,去上课忘记拔掉电源,一壶水烧得只剩三分之一,幸亏生管员查房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无数血的教训向我们敲起警钟,“安全无小事”,千万不可麻痹!
二、如何避免和减少学生意外事故的发生
▲专家一致强调预防为主,有效的预防80%的意外事故可以避免。
中国*大学王大伟教授认为,大多数意外伤害事件是由于不当心、麻痹大意引起的,并非不可预防、无法控制。关键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最近,为什么“校外清钱”又有所升温,重要一点是同学的自我防护能力较弱,遇到突发事件时,往往不知所措。
前一周,高一一位男同学在学校大门口公交车站被骗一台手机。事情经过:放学近六点,该同学准备乘公交车回家,一位社会女青年,向该同学借手机打,然后借故边打电话边离开!一台崭新的手机五分钟就这样骗到手。而我们的同学还在车站苦等一个多小时等骗子把手机归还?身边案例警示我们,助人为乐同时应谨防小人之心。特别是不能把银行卡或手机等贵重物品借给陌生人。如何避免遭“清钱”、抢劫?警方提示我们:
1、不外露或向人炫耀随身携带的贵重物品,到校或外出不轻易带过多的现金,不把贵重物品带到学校,今天不用的钱不带。
2、平时节假日尽量不要独自外出,下午放学、晚自习后尽量结伴而行,寄宿生晚上不离开校园。
3、不要独自在偏远、行人稀少,环境复杂或偏僻的地方,学生不去闲杂人员多的地方。
4、学生放学应准时回家,不在校外逗留。
5、穿戴适宜,尽量使自己活动方便。
6、万一被“清钱”被骗、抢劫后,要记住对方相貌特征并立即拨打报警电话,在校门口应立即到门岗寻求保安帮助。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5 21:15
你去校方采集,比如复旦投毒案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