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风险有哪些?该如何规避?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21:54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02:57

  目前,国际贸易的结算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即汇款、信用证、托收、保函和保理等。那么,究竟选择何种国际结算品种对于成交最有利呢?这主要取决于国际经贸活动的内容、融资需求,风险保障程度以及银行服务范围等因素。在这里仅就各种结算方式一些操作上的问题进行分析,供客户根据自身的要求量体裁衣。

  1.汇款

  汇款是一种古老的结算方式,今天在外贸活动中仍得到广泛的运用。“汇款结算”又根据其性质,分为“前T/T”(PAYMENTINADVANCE)和“后T/T”(DEFFERREDPAYMENT)两种。

  所谓“前T/T”,即“预付货款”,就是卖方在发货前就已经收到了货款,然后,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内,将货物发给买方的一种结算方法。“后T/T”又称“货到付款”,就是在签署合同后,卖方先发货,买方收到货物后,再付款的结算方式。

  显而易见,“预付货款”是一种对于出口商较为有利的结算品种。因为出口商在发货前就已经收到了货款,实际上等于得到了进口方的无息贷款,其出口的风险程度已经得到了控制。换言之,出口商已经接受了进口方的“购货担保”,从而掌握了出口的主动权。

  也可以说,“预付货款”是一种对进口商较为不利的结算品种,因为(1)货未到手就付了款,等于向对方提供了无息贷款,造成了利息损失;(2)进口商实际承担了贸易中的风险,即,出口商可能在收款后,不按时、按量、按质地发货,使自己处于被动地位。

  而“后T/T”,即“货到付款”,则刚好相反,是一种有利于进口商,而不利于出口商的结算方式。所以,“汇款”的交易方式实际上完全处在买、卖双方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因而,被称为“商业信用”。当前,在进、出口贸易中,还有一种沿用“国内贸易”的结算办法(在浙江省的义乌、柯桥等地使用得最为广泛),即,买卖双方在签订合同以后,由买方先付50%~60%的订金。工厂先开工生产,等到货物出运后,再以交付提单为凭据(即,象征性“交货”),支付余下的40%~50%的货款。

  一般而言,这种贸易结算办法,所付“订金”数额的多寡,要视买、卖双方的信任程度而定,有相当的伸缩余地。如果双方是“老客户”,对方所付订金也可在30%~40%之间。不少出口商甚至允许进口商在收货、验货之后,再支付余下的货款。

  “分批发货、分批收汇”,可以降低结汇风险程度。在实务中,是一个可以考虑“规避风险”的结汇模式。

  2.托收

  国际贸易中“托收结算”方式程序较为简便,这个“简便”是相对于信用证结算方式而言,但是其中的风险也是不言而喻的。“跟单托收”(DOCUMENTARYCOLLECTION)的具体做法,是由出口商开立跟单汇票,连同一整套货运单据交给出口地银行,委托银行通过其在国外的代理行,向进口商收取货款的一种结算方式。

  托收又可以根据其性质,分为“D/P即期”和“D/A远期”两种。“D/P即期”就是出口国的托收行收到单据,审核无误后,寄给进口国的代收行,由代收行通知进口商前来付款赎单。因此,“D/P即期”手续较简单,风险相对也较校“D/A远期”的具体做法是,托收行将单据寄到对方银行,进口商前来银行取单。但是,这次进口商并不需要付款,只是向代收行签署一个“托收承兑书”,保证到期付款,就可以把代表货物的单据取走。

  因而,“D/A远期”的风险也是可想而知的。此时,如果进口商取单后不来付款,或者拖延付款,或者少付款,甚至不付款,对此,出口商毫无办法。因为托收结算方式,进口商是否付款,完全是依据进口商的信誉来完成付款行为的。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商业信用”,从理论上来说,银行对此并不承担责任。

  国际贸易中“托收结算方式”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手续迅捷、简单。在跟单托收中,出口商以控制“货权”的单据来控制货物。托收银行以交付代表“货物”的单据来代表“交货”。而银行的“交单”,又以进口商的“付款”或“承兑”为先决条件。

  但是,“托收结算方式”对于出口商来说,就较为不利了。因为卖方能否按时收回货款,完全取决于进口商的信用。假如进口商因商情变化,到时拒“不付款”或者拒“不承兑”,买方就有可能迟收货款、收不到货款的危险。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托收银行和代收银行,对此是不承担任何责任的,所谓“商业信用”的风险性也就在这里。特别是当采用“空运交货”方式时,“托收结算方式”更应谨慎从事。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选择做“D/P即期”比选择做“D/A远期”较为安全。因为“D/P即期”,一般银行一定要等买方付了款之后,才交出代表货物的“单据”,卖方是不会落得“财货两空”的境地。从理论上来说,只要买方未付款,货运单据仍在银行,那么,货权仍归卖方,卖方仍可将货物转卖给他人或者运回。由此可见,在外贸结汇中,如果使用“汇款”或“托收”结算方式时,同时选择“续做出口信用保险”,不失为一个规避风险的最佳选择。

  3.信用证--以银行信用做担保的信用证结算方式

  正因为“汇款”和“托收”结算方式存在着诸多弊病,为了解决买、卖双方的互不信任问题,“信用证”结算方式也就应运而生了。“信用证结算”是当前国际贸易中,使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结汇方式。它的主要特点是,把原来由进口商履行的“凭单付款”责任,转由银行来承担。即,通常所说的“以银行信用取代商业信用”。因为,银行信用更加可靠、更加稳健,而且,银行的资金也更加雄厚,使得买卖双方都增加了安全感,从而大大地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因为有了开证行所作的“付款承诺”,进、出口双方在与他们相关的银行打交道时,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得到银行的资金融通。如,出口商在收到信用证后,可以做“打包贷款”;交单、议付时,可以做“押汇”等。此一资金融通,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商人资金周转的困难,有利于他们的外贸拓展。

  有的进口国存在着“外汇管制”,该国的一切进出口业务,都要报请当局批准。但是,如果他们开得出信用证,也就意味着该项贸易已经通过外汇管理部门的批准了。但是,任何一种结算方式都不可能完美无缺,“信用证结算”也不例外,其主要弱点有:

  (1)由于信用证结算方式是一种纯粹的“单据买卖”行为,只要“单证相符”,开证银行就一定要付款,进口商也一定要“付款赎单”。因而,进口商有可能得到与信用证规定完全相符的单据,可是并不一定能得到与单据条款完全相符的货物;

  (2)信用证业务中,有可能存在欺诈。无良商人利用信用证的上述特点,进行不法活动。如,提供无货单据、假冒单据等;

  (3)出口商在履行信用证条款时,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单证不符”,导致开证行的拒付;

  (4)开证行和进口商可能无理拒付或无力支付;

  (5)开证行在开立信用证时,通常向进口商收取一定数目的押金,由于信用证结算的周期较长,该资金被银行占用;

  (6)信用证的手续过繁、费用过高;

  (7)开证行可能在信用证中列出一些“软条款”,使信用证失去了其“保证付款”的功能等等。虽然信用证结算有以上不足之处,但是,由于信用证结算方式,“银行承担了第一性的付款责任”,实际上,已经成为现代国际结算影响最大、应用最广的结汇方式。今天,各国经贸交往日趋密切,因此,我们不仅要“学会”这些“游戏规则”,而且,还要在贸易风浪中,对“游戏规则”运用“游刃有余”。
  、

  我是做外贸的,希望这些对您有用
  09年更是要规避风险,一定要重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02:58

收汇。充分了解客户。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02:59

1、当货物不被接收时,货物被滞留在国外港口,这可能会产生大量的滞期费。由于距离遥远、法律制度不同等原因,这可能会是一个漫长且困难的过程。
预防方案
1、找到当地征信机构查询对方是否有恶意拖欠、恶意不接收的信息
2、找到当地的专家(法律、商业谈判等),从而得到公正、合理的处理,把损失降到最低
2、由于资不抵债导致的付款缓慢的风险。买方在收到货物后在销售协议规定的日期无法正常付款。
预防方案
1、提前查询买方公司的征信,对其财务情况是否稳定做判断
2、熟悉相关财务知识、指标,推荐关注财务指标——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3、在进出*易中,货物的运输可能面临污染、卡死、事故、故意破坏、盗窃、丢失和破损等问题的风险。受到疫情波及导致的运力不足也可能会导致运输风险增大。
预防方案
查询货运保险种类,根据情况购买运输货物险
4、*风险
(1)战争、内乱或*导致的风险;
(2)不能立即获得外汇、卖方需要等待外汇的分配;
(3)*可能会采取一些意想不到的临时行动来阻止付款。
预防方案
1、时刻关注国外*信息,提高*敏感度
2、购买相关保险(如战争险、罢工险等),以对抗*变动造成的损失
5、出货之后,交议付行的单据没有做到单单相符、产品属性与合同规定的产品相违背,单证质量差都有可能产生风险。
预防方案
1、提前查询对方国家的海关提单的要求、细则,确保货到时候单证齐全、单单相符、单证质量合格
2、产出产品前,认真核对合同规定(种类、型号等),以防货验不合格
6、卖方没有认真准备和完成所需文件可能会导致货物通关的延迟和取得外汇的延迟甚至重罚。书面文件可能包括运输、包装和标识需求,进口许可证和进口前外汇批准等。
预防方案
1、卖方提前了解买方国家的运输、包装和标识规定,按照其规定准备书面文件
2、出口前获得对方国进口许可证和外汇批准
7、卖方收到本国货币以外的货币时,就可能产生因汇率贬值带来的风险。
预防方案
1、双方约定较短的帐期
2、双方约定以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最大程度降低外汇的风险
8、延迟付款甚至不付款,导致坏账发生。
预防方案
提前查询对方征信,是否曾经存在“欠款”风险,公司是否存在失信等情况,若有,则及时停止交易
9、买家不愿意分享企业信息,或者信息不准确。
预防方案
寻找当地征信机构来获得更多企业信息
10、对卖家来说,原材料稳定是货物稳定的基础,供应链上游的原材料变动直接影响产品的数量、质量和价格。
预防措施
卖方需时刻注意供应链上*业行情,如若原材料数量、价格产生较大变化,需提前囤积大量原材料,防止无法在规定时间出货。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