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责任与诚信的必要性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22:21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23:57

一)医学生的困惑何在当前,大学生面临着一些道德困惑,如诚信、感恩缺失、理想信念淡薄、缺少应有的社会同情心等。同样,医学生中也存在类似的困惑,我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本校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归纳起来,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困惑一,各大医院基本满员,将来的就业面临很大问题,品德再好能当饭吃?困惑二,希望个人品德和其他素质在高校得到提升,可是学校评价把医学课程考试的成绩作为主要依据,学习好就什么都好,那些平时为人不怎么样的同学,因为成绩好,不也照样得到奖学金?困惑三:个人品德好有用吗?医院里的一些医生,根本不管病人死活,红包照收,人品好的医生能得到那么多钱吗?困惑四,从医者要大医精诚,要为病家谋利益,可我遇到困难了,谁来帮助我呢?何况现在的医患关系敏感,只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行了。课堂上单纯强调医学生要恪守医学人道主义,为什么却少有关注我们个人的正当利益呢?从医学生的困惑中,我们不难发现,医学生中存在的道德困惑多半是和现实的生活相联系的,有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来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当然最主要还是来自医学生自我鉴别和对自我道德品质提升的观念。(二)医学生道德困惑的原因探究1.社会转型期的矛盾影响在社会转型期的关键时刻,社会各个方面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医疗卫生行业也不例外。医院的管理*仍然存在问题,当前看病难是一大社会疑难问题,而某些医务人员素质低下,收红包、吃回扣、对待病人态度恶劣甚至出现人命问题,还有医院的乱收费现象。当这些问题通过媒介曝光后,客观上加重了社会对医务人员的负面看法,而行业的诟病对在校医学生也产生了巨大影响。他们在身份认同方面出现淡漠和职业意识模糊的现象,大部分学生职业意识比较淡漠,对职业的认同较低;部分学生受实用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价值观的影响,把“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等观念作为自己的道德标准,因此医学的人道主义很难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田。2.教育自身存在问题德育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德育目标过于理想化,德育内容脱离学生的实际,一些德育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传统,缺少的生动的讲解和案例的分析,无法激发学生内心的认同,德育方法过于简单,也是无法唤起他们良好道德认识的重要原因,一旦学生出现了认识的偏差,德育工作者往往以一种简单粗暴和说教的 方式,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影响了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受当前我国社会普遍重视实用技术的影响,医学院校往往更看重医学生实用层面的学习和掌握,而忽视人文精神的熏陶和培养,忽视人文医学知识的传授,急功近利,忽视了医学本质是关爱生命、为人服务的深层价值内涵。现在的医学生对医学史知之甚少,对医学的发展和医学生肩负的责任认识模糊,对医学伦理课程不屑一顾,认为这是学校在对他们进行道义说教,更有学生唯我独大,只顾自己,不顾别人,而从事教育的教师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伦理目标根本无法深入其内心世界。这样培养出来的医学生缺乏人文关怀、缺乏责任感和自律性。二、医学生个人品德建设的重要性(一)是社会道德发展的必然要求一个良善的社会就是全体的公民能够遵守社会共同的行为准则,尊重他人的权利和要求,对生命充满敬畏,对生活充满渴望。而这个社会整体道德素质的高低却有赖于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要提高社会整体的道德水平,必须从加强对个人的道德建设着手,换言之,必须先提高社会成员的个人品德。没有良好的个人品德修养,就谈不上公德心、责任感和荣辱观。在人才培养的诸育中,德育是诸育的灵魂和中坚。古代哲人墨子说:“志不强者,智不能达”。宋代司马光则指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青年学生的素质及其道德品质,历来与国家民族的命运休戚相关,在当今医学科技高速发展,社会向更合理、更个性化的方向转变过程中,新的医学模式对医疗职业者医学生提出了新的挑战,它要求医学更具有人性色彩。也要求从医者具备更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其他优秀品质,因此,加强对医学生个人品德建设,是社会道德发展的比如要求,也是社会公众对从医者道德良心要求的迫切期望。(二)是形成良好医德医风的前提个人品德是职业道德重要前提,一个人不管从事何种职业,都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显然医学生将来要从事医生职业,自然要谈及医德医风。现代社会,由于信息的海量传递,人们对医德医风的关注更甚于从前。由于医生职业直接关乎到人的生命,一旦医生在从医过程中由于个体的疏忽或是医德出现问题,并出现病人死亡等情况,则从医者的职业生命可能因此走向终结,可见医德医风在医学生的职业观中何等重要。这就需要在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一点一滴培养良好的个人品德。坚持“精医术、懂人文、有理想、能创新”、结合学生和学校实际,对学生实行不间断的良好的个人品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对人才的培养和对人的培养相结合的方针,使职业道德教育渗透于教学的全过程,寓德于教,育人育心,促使职业道德素质的形成和深化。(三)是医学人文精神的内在要求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医学人文精神不断受到人们重视,医学人文主义以人为本,注重人的精神的需要,注重对人的关心和关怀。古代医学家孙思邈认为“人命至重,贵于千金”,医务人员应以治病救人为本,以仁爱精神为准则,一个治病救人的医生,应当具有爱人助人的仁爱精神,关心病人,爱护病人,帮助病人解除疾苦。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存观念向更高、更好的方向发展,同时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也对医务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今天病人找你,可能只表现出某种疾病的症状,但他还可能有心理上的不适或想法,医生如不具备人文观念,缺乏细致、耐心的交流与沟通,诊治努力也只获得一些形式上的东西,就会难以真正给病人解决问题。“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是满足病人精神需要的一剂良药,在某种情况下,这种精神的暗示和抚慰甚至超过了药物的治疗。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医为生人之术,医而无术,不足以生人,精益求精地提高医术和自我的人文素质,做一个医德高尚、医术精良的“大医”、“良医”应该是医学生重要的人生追求。(四)是对生命价值的最完美尊重从医学的本质要求来看,医学自诞生起就蕴含着关爱人的生命、健康及价值,其本质就是人学,因此,全面地理解人、尊重人和关爱人是医学发展的根本要求。其次,从挽救病人的生命来看。医学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尊重,这不仅仅是对病者的生命的尊重,更是从道德层面上对人的生命情感和追求活着的一种内心渴望给予的答复,也是给予其亲人一个完整家的渴望及对生命的展望,其中不仅仅是生命,更是情感,更是生命的价值。再次,从医学人员的职业生命来看。医务人员的基本责任就是关心病人,同情病人,竭尽全力挽救病人的生命,增进人的健康。对于医学工作者而言,也意味着在自己的职业领域不断挑战新的疑难课题并不断攻克,社会会记住那些挽救他人的生命而不断进取的人,当然社会也会给予荣誉和支持,对于医生而言,这是他们的职业生命最完美的体现。三、医学生个人品德建设的策略思考(一)通过道德教育加强职业认同在人才的培养中,德育是诸育的灵魂和中坚。德育作为诸育之首,应充分发挥其对人才成长的动力、方向和保证作用,德育在开发非智力因素,培养学员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说:“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无益也。”在他看来,一个无知识的恶棍为虐害在一方,而一个高智力无德行者则足以窃国。因此,教育的职责在于培育德、智、体、美诸育的和谐统一的有用之材。医学教育应该从最基本的人的道德要求做起,然后进入到职业的认识,在自我职业的选择中,已经对医学事业做出了选择,即使当初是盲目的,但是通过学校对职业教育的强化以及专业课程的习得从而不断对加深对职业的认同。而医学职业更应该仁爱德行为上,治疗病人的疾患和心理的困惑。(二)通过自我认知教育加深职业理解1988年,世界医学教育会议通过了《爱丁堡宣言》,其中明确指出:“病人理应指望把医生培养成为一个专心的倾听者、仔细的观察者、敏锐的交谈者和有效的临床医师,而不再满足于仅仅治疗某些疾病。”因此,医学院校要不断灌输自我教育的意识,并把这种自我教育和未来职业结合起来,让他们不断关注自我的发展与社会要求之间存在的差距,进而激发他们通过自我的调整来缩小差距。医学院校的德育教育可以深入医院,临床了解病人的心理需求,情感需求。一个得到病人称颂的医生首先必定是高尚的医德,懂得病人和家属需要什么,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安慰病人;其次才是精湛的医术,这是病人得到及时有效医治的最基本的条件。可见通过自我教育,一方面让医学生及时清醒地进行自我定位,明确自己真正的使命,通过自我的反省和内化,去真正理解生命的意义,通过多读书可以从优秀的作品中汲取营养,得到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三)通过人文教育促进道德素质提高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需要一支优秀的人文社科类教师队伍,还必须提高医学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人文素质。医学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对医学生有重大影响。他们应该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兼备深厚的医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在医学课程教学中有意识地把人文知识有机地融于教学内容中。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大学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作用,在于它把社会的价值观念、道德原则隐含在自己的文化结构中,通过灌输、启迪、熏陶而潜移默化地形成大学生的思想、行为、道德品质。比如一个学校的传统、校风、教风、学风、人际关系等是这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勤奋仁爱、求实创新”、“扶伤济世 敬德修业”、“仁慈谨慎 博雅汇通”、“勤求博采 厚德济生”这些校训都来自于医科院校,是内在精神的凝练,而其中仁爱、德行是从医的最基本要求。在厚重的校园氛围中,不断强化医学生的个人品质。(四)通过生命价值教育强化道德良心因为只有生命存在,才能谈得上发展和质量的问题。日本学者池田大作指出:生命是尊严的,就是说,它没有任何等价物,任何东酉都不能替代它。对他人的尊重和对他人价值的承认,首先是对他人生命存在的尊重与承认。要引导医学生充分肯定和尊重人的生命,任何伤害自己和他人生命的行为,都是对人的价值、人的生命的亵渎和践踏。倡导生命价值的存在及重要意义是实施生命教育的内在根据。生命信仰的重建是大学生生命教育至关重要的环节。医学生尤其要对生命价值具备深刻体认和对生命神圣至上的敬畏,以爱心和同情作为人性的底色,真正达到生命至上,不可亵渎的理念,其内心的道德观就真正和生命的追求完美结合了。因而,树立生命意识,使之成为公认的、普遍的、不证自明的真理,就必须强化对生命的敏感。医学生的个人道德建设既关乎到他们自身的成长和未来的职业生命,更关系到未来所要面对的患者,医学生的个人道德品质关系到众多家庭的幸福,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因此,加强对医学生的个人品德建设,通过自我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实践等真正提升医学生的个人品德,这是真正的生命教育。当每一个人拥有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我们才会时时处处感受到生命的高贵与美丽。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