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22:10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5:23
77事变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卢沟桥事变,是1937年7月7日发生在中国北平的卢沟桥(亦称芦沟桥)的中日军事冲突,日本就此全面进攻中国。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它鲸吞中国的野心而蓄意制造出来的,是它全面侵华的开始。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由大队长清水节郎率领,荷*实弹开往紧靠卢沟桥中国守军驻地的回龙庙到大瓦窑之间的地区。晚7时30分,日军开始演习。22时40分,日军演习地带传来*声,并有一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踪”,日方立即要求进入中国守军驻地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第29军第37师第110旅第219团拒绝。日军一面部署战斗,一面因“*声”和士兵“失踪”,与中国方面交涉。24时左右,冀察当局接到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的电话。松井称:日军昨在卢沟桥郊外演习,突闻*声,当即收队点名,发现缺少一兵,疑放*者系中国驻卢沟桥的军队,并认为该放*之兵已经入城,要求立即入城搜查。中方以时值深夜日兵入城恐引起地方不安,且中方官兵正在熟睡为由,予以拒绝。不久,松井又打电话给冀察当局称,若中方不允许,日军将以武力强行进城搜查。同时,冀察当局接到卢沟桥中国守军的报告,说日军已对宛平城形成了包围进攻态势。冀察当局为了防止事态扩大,经与日方商议,双方同意协同派员前往卢沟桥调查。此时,日方声称的“失踪”士兵已归队,但隐而不报。7月8日晨5时左右,日军发动炮击,守卫卢沟桥和宛平城的第219团第3营在团长吉星文和营长金振中的指挥下进行顽强抵抗。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5:23
百科名片
七七事变敌我攻防示意图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卢沟桥事变,是1937年7月7日发生在中国北平的卢沟桥(亦称芦沟桥)的中日军事冲突,日本就此全面进攻中国。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它鲸吞中国的野心而蓄意制造出来的,是它全面侵华的开始。同名影视作品由李前宽、肖桂云执导,于1995年出品。
名称: 七七事变
地点: 北平
时间: 1937年7月7日
参战方: 中国 日本
结果: 日本胜利
目录
事件简介
事件起因*背景
地理背景
军队配置日本
中国
史实记载
中方反应
后续发展
事件影响
中日关系
现实意义事件简介
事件起因 *背景
地理背景
军队配置 日本
中国
史实记载
中方反应
后续发展
事件影响
中日关系
现实意义展开 编辑本段事件简介
日本军队为了占领中国,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军事演习。 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称有一名日军士兵于演习时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
七七事件(5张) 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要求。日军向卢沟桥一带开火,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37师219团予以还击。这便掀开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序幕。日军自1931年占领中国东北后,为进一步发起全面战争,陆续运兵入关。到1936年,日军及伪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今北京市)。 中国守军和日军在卢沟桥激战,日本派大批援军,向天津北京大举进攻。29军副军长佟麟阁,132师师长赵登禹先后战死。7月,天津沦陷。 曾经受到日军重创的宛平城
7月8日早晨,日军包围了宛平县城,并向卢沟桥中国驻军发起进攻。中国驻军国民*军第二十九军官兵奋力反击。排长申仲明亲赴前线,指挥作战,最后战死。驻守在卢沟桥北面的一个连仅余4人生还,余者全部壮烈牺牲。 发生时间:公元1937年 事变发起者:清水节郎、一木清直等。 卢沟桥
日军:驻丰台日军河边旅团第一联队第三大队 中国守军:国民*军第29军37师110旅219团 军长宋哲元,副军长佟麟阁 师长 冯治安 旅长 王治邦 团长吉星文
编辑本段事件起因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独占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日军开*开炮猛轰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吉星文团奋起还击。掀开了全民族抗日的序幕。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吞我国东北后,为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陆续运兵入关。到1936年,日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今北京市)。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1937年,驻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爆发。 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吞中国东北后,为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陆续运兵入关。到1936年,日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今北京市)。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随即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日军开*开炮猛轰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37师219团奋起还击。掀开了全民族抗日的序幕。
*背景
日本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在确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时,迅速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并制定了以中国、朝鲜为主要攻击对象的“**”。20世纪初叶,日本于日俄战争后取代沙皇*,在中国东北扩大殖民势力,屯驻关东军,设立殖民机构“南满铁路公司”,把东北作为对中国殖民扩张的基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扩大对华攻击,出兵山东,胁迫袁世凯接受日本鲸吞中国的“二十一条”。一次大战后,日本通过加紧掠夺中国、朝鲜和其他亚洲国家,摆脱*、经济危机,在1927年的“东方会议”上对中国问题进行了精心策划。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对中国东北发动袭击,才3个多月就占领东北全境。翌年日军进攻上海(一·二八事变),并攻占大片华北土地,威*平津,又在东北建立“满洲国”、在华北搞“自治运动”,希望能长期占领这些地区。1936年日本制定的总体战略计划——“国策基准”出笼后,日本举行了一次“将官演习”,向参加演习的将官交代了全面发动对华战争的战争部署。 此后,日本增兵中国东北,抽调精锐部队关东军进驻平津一带,频繁举行军事演习。1937年7月3日,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向日本*提议立即给中国以打击,随即于7月7日发动了七七事变。7月9日,中日双方交战部队曾达成口头停火协议。但同时,日本从中国东北和朝鲜抽调2万多军队和百余架飞机投入华北地区。7月17日,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制定了《在华北行使兵力时对华战争指导纲要》,日本*决定动员40万兵力,希望用武力灭亡中国。 清水节郎大尉指挥士兵作战
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由大队长清水节郎率领,荷*实弹开往紧靠卢沟桥中国守军驻地的回龙庙到大瓦窑之间的地区。晚7时30分,日军开始演习。22时40分,日军演习地带传来*声,并有一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踪”,日方立即要求进入中国守军驻地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第29军第37师第110旅第219团拒绝。日军一面部署战斗,一面因“*声”和士兵“失踪”,与中国方面交涉。24时左右,冀察当局接到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的电话。松井称:日军昨在卢沟桥郊外演习,突闻*声,当即收队点名,发现缺少一兵,疑放*者系中国驻卢沟桥的军队,并认为该放*之兵已经入城,要求立即入城搜查。中方以时值深夜日兵入城恐引起地方不安,且中方官兵正在熟睡为由,予以拒绝。不久,松井又打电话给冀察当局称,若中方不允许,日军将以武力强行进城搜查。同时,冀察当局接到卢沟桥中国守军的报告,说日军已对宛平城形成了包围进攻态势。冀察当局为了防止事态扩大,经与日方商议,双方同意协同派员前往卢沟桥调查。此时,日方声称的“失踪”士兵已归队,但隐而不报。7月8日晨5时左右,日军发动炮击,守卫卢沟桥和宛平城的第219团第3营在团长吉星文和营长金振中的指挥下进行顽强抵抗。
地理背景
卢沟桥位于北平城西南约15公里的永定河上,既是南下的要冲,又是北京的咽喉要道,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货物集散地。史料记载,自金代开始,中原腹地进京,皆要在卢沟桥停留,为京师进出中原腹地的必经之路。侵华日军一旦占领卢沟桥,北京就是一座死城,华北也就唾手可得。宛平城建于10年,是捍卫北京城的军事要塞。于是,日军攻击驻军地,中*队在卢沟桥进行阻挠,开启了日中战争的序幕。
编辑本段军队配置
日本
中国驻屯军 司令官——田代皖郎中将、香月清司中将(接任) 河边正三
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 旅团长——河边正三少将 步兵第一联队 联队长——牟田口廉也大佐 步兵第三大队 大队长——一木清直少佐 步兵第八中队 中队长——清水节郎大尉 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大佐
中国
国民*军第29军 军长——宋哲元、副军长——佟麟阁 第37师 师长——冯治安,驻守北平、南苑、西苑、丰台 第38师 师长——张自忠,驻守天津、大沽、沧县、廊坊 第132师 师长——赵登禹,驻守河北省大名、河间 第143师 师长——刘汝明,驻守张家口、张北,怀来 第9骑兵师 师长——郑大章,驻守通县,南苑
编辑本段史实记载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日本自明治维新后,逐渐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自1874年出兵开始,日本发动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1879年,侵占本属中国领土的琉球;14到15年通过甲午战争,*迫清*签订《马关条约》,霸占中国省;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日本出兵最多,随后,它通过《辛丑条约》取得了在北京和天津的驻兵权;1914年,出兵中国山东。)1927年6月27日,日本外务省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通过了《对华*纲要》。 1931年9月18日,日军挑起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并一手炮制了伪“满洲国”。日军占领东北后,将魔爪伸向华北,阴谋策动“华北自治”。1936年6月,日本天皇批准了新的《帝国国防方针》及《用兵纲领》,公然宣称要实现控制东亚*和西太平洋,最后称霸世界的野心。8月7日,日本五相会议通过了《国策基准》,具体地规定了侵略中国,进犯苏联,待机南进的战略方案。同时,还根据1936年度侵华计划,制定了1937年侵华计划。从1936年5月起,日本陆续增兵华北,不断制造事端,频繁进行军事演习,华北局势日益严峻。当时,守卫平津地区的中国守军为第29军,军长宋哲元兼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 1936年,日本华北驻屯军以卑鄙的手段占领丰台,将下一个目标定在了卢沟桥。七七事变爆发前夕,北平的北、东、南三面已经被日军控制:北面,是部署于热河和察东的关东军一部;西北面,有关东军控制的伪蒙军8个师约4万人;东面,是伪“冀东防共自治*”及其所统辖的约17000人的伪保安队;南面,日军已强占丰台,*迫中*队撤走。这样,卢沟桥就成为北平对外的唯一通道,其战略地位更加重要。为了占领这一战略要地,截断北平与南方各地的来往,进而控制冀察当局,使华北完全脱离中国**,日军不断在卢沟桥附近进行挑衅性军事演习,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由大队长清水节郎率领,荷*实弹开往紧靠卢沟桥中国守军驻地的回龙庙到大瓦窑之间的地区。晚7时30分,日军开始演习。22时40分,日军声称演习地带传来*声,并有一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踪”,立即强行要求进入中国守军驻地宛平城搜查,中国第29军第37师第110旅第219团严辞拒绝。日军一面部署战斗,一面借口“*声”和士兵“失踪”,假意与中国方面交涉。24时左右,冀察当局接到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的电话。松井称:日军昨在卢沟桥郊外演习,突闻*声,当即收队点名,发现缺少一兵,疑放*者系中国驻卢沟桥的军队,并认为该放*之兵已经入城,要求立即入城搜查。中方以时值深夜日兵入城恐引起地方不安,且中方官兵正在熟睡,*声非中方所发,予以拒绝。不久,松井又打电话给冀察当局称,若中方不允许,日军将以武力强行进城搜查。同时,冀察当局接到卢沟桥中国守军的报告,说日军已对宛平城形成了包围进攻态势。冀察当局为了防止事态扩大,经与日方商议,双方同意协同派员前往卢沟桥调查。此时,日方声称的“失踪”士兵已归队,但隐而不报。7月8日晨5时左右,日军突然发动炮击,中国第29军司令部立即命令前线官兵:“确保卢沟桥和宛平城”,“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守卫卢沟桥和宛平城的第219团第3营在团长吉星文和营长金振中的指挥下奋起抗战。
编辑本段中方反应
日军发起七七事变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七七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党*委员会就通电全国,呼吁:“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并且提出了“不让日本占领中国!”“为保卫国土流血!”的口号。蒋介石提出了“不屈服,不扩大”和“不求战,必抗战”的方针。蒋介石曾致电宋哲元、秦德纯(第29军副军长兼北平市*)等人“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卢沟桥、长辛店万不可失守”。 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中国*党立即通电全国,号召全民抵抗。蒋介石也于7月17日发表了关于解决卢沟桥事变的谈话。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全国性战争的序幕。 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军的进攻遭到了中*队的抵抗。日军见暂时很难占领卢沟桥,便进行“现地谈判”,一方面想借谈判压中国方面就范,另一方面争取调兵遣将的时间。 现代律诗 【中华新韵】七绝·卢沟桥 (作者:杏花村落网站杏花文社版“书心剑胆”、池州人网站舞文弄墨版“江南闲客”) 百年病体气悠悠, 又遇*乱九州。 安内为由兄害弟, 引得鲜血灌卢沟。 【注】 ●百年病体——中国近代百多年的积弱,落得个“东亚病夫”之称。 ●气悠悠——形容声音气息缓慢细长。 ●*——*民贼。这里指“蒋介石”。 ●安内——“攘外必先安内”。 ●兄害弟——国内恶战。
编辑本段后续发展
7月9日、11日、19日,日本华北驻屯军与冀察当局三次达成的协议,都被卢沟桥时断时续的炮声证明是一纸空文。“现地谈判”使日军赢得了增兵华北的时间,但它却蒙蔽了冀察当 七七事变后日军占据北平
局的视线,迟缓了第29军布兵应战的准备,给平津抗战带来极大危害。到7月25日,陆续集结平津的日军已达6万人以上。日本华北驻屯军的作战部署基本完成之后,又在7月25日、26日制造了廊坊事件和广*件。 26日下午,华北驻屯军向第29军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中国守军于28日前全部撤出平津地区,否则将采取行动。被宋哲元拒绝,并于27日向全国发表自卫守土通电,坚决守土抗战。同日,日军参谋部经天皇批准,命令日本华北驻屯军向第29军发动攻击,增调国内5个师约20万人到中国,并向华北驻屯军司令官香月清司下达正式作战任务:“负责讨伐平津地区的中*队。”血战平津已再所难免。中*队坚决抵抗。 7月28日上午,日军按预定计划向北平发动总攻。当时香月清司指挥已云集到北平周围的朝鲜军第20师团,关东军混成第1、第11旅团,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约1万人,在100余门大炮和装甲车配合、数十架飞机掩护下,向驻守在北平西郊的南苑、北苑、西苑的中国第29军第132、37、38师发起全面攻击。第29军将士在各自驻地背水一战。南苑是日军攻击的重点,第29军驻南苑部队约8000余人(其中包括在南苑受训的军事训练团学生1500余人)掘壕进行阻挠,最后,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第132师师长赵登禹战死,不少军训团的学生也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殷汝耕
28日夜,宋哲元撤离北平,29日,北平沦陷。29日凌晨,冀东保安队第1总队队长张庆余和第2总队队长张砚田,在通县发动,活捉殷汝耕(后逃跑)。 7月29日,第29军第38师在副师长李文田的率领下,攻击天津火车站、海光寺等处,遭日本军机的猛烈轰炸,伤亡极大,遂奉命撤退。30日,天津失守。
编辑本段事件影响
七七事变是中国全面性抗战的开始,中国在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1937年7月,日本法西斯集团经过充分准备后,悍然发动了七七事变,把6年前在中国东北挑起的局部战争升级为全面侵华战争,率先在世界的东方点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 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的活动不仅威胁到人民大众的生存,而且直接威胁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中国国民*对日本残存的一点和平幻想彻底破灭,蒋介石对中国*党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作出了积极反应。 前所未有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充分体现了“民族意识胜过一切”的思想,在大敌当前的紧急关头,产生了巨大的民族凝聚力。民族危机唤醒了沉睡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无情的战争教育了全国各族人民,从沿海到内地、从都市到偏乡僻壤的全中国人民都被动员起来了。 全民族的抗日救亡运动迅速掀起,如火如荼。日本帝国主义面临的对手是空前觉醒的中华民族,所以这就注定了它必然灭亡的命运,中华民族则一天天开始复兴。卢沟桥畔的*声引燃的整个中华民族的抗日圣火,将中国推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中国人民团结一致,以抗击日本法西斯的辉煌战绩,一扫中国近百年尽遭侮辱、积弱不振的形象,第一次赢得了反对外来侵略的伟大胜利。 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华全民族的空前觉醒和因此重新焕发出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是中国人民坚持8年抗战、最终战胜日本帝国主义。
编辑本段中日关系
当试图重新回忆这段历史的时候,常常不得不面对现实国际*语境的复杂性。一个纯粹的怀念,也背负上了现实国际*的负担。这种全民族式的纪念给日本*和民众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反思,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承认中日关系是东亚最重要的国与国关系之时,在中日关系逐渐改善的语境里又该如何面对“七七事变”的纪念日。 在一种良性的国际*语境中纪念“七七事变”,人们常常担心历史会影响现实*。实际上这种担心完全没有必要。公众怀念没有边界,当面对“七七事变”的时候,不仅仅是面对抗日之战,也是在面对正义与*直接交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因此在公众怀念的氛围里,所有的现实*也都在反省和反思。而承认与感念今天难得的中日关系,并不妨碍回到历史的眼泪里。对“七七事变”的纪念,也不会妨碍中日关系向良性发展。失去了7月7日的怀念,失去了9月18日的愤怒,中日关系才是不完整的。 公众怀念更为寻找一个现代国家意识的开端。“七七事变”之前的中国,在分崩离析的思想中艰难跋涉。无论是社会*还是社会心理都在从*向民主,从帝制向共和转型。形式上的内战和思想上的内耗,其实远远没有解决中国人民族性的弱点和心理观的封闭。“七七事变”的发生,用最简单也最残酷的丛林法则告诉中国人,这个世界总有许多残暴和血腥,不反抗就会灭亡。 因此,超越现实*语境的公众怀念,更是一种最基本的公民历史观和发展观教育。这些都是现实*所无法给予的。不必因为期待中日关系的良性发展,而刻意回避历史上的那些灾难。更不用因为某位日本领导人善意的历史态度,就对历史灾难采取低调的纪念方式。7月7日是中国人自己的国殇日,这一天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太多的意义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失去了7月7日的中国历史,也是不完整的。
编辑本段现实意义
在21世纪,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值得特别珍视和发扬。日本军国主义在和平年代仍然阴魂不散,日本极右势力极力通过各种方式企图为侵略战争翻案。中国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应保持高度的警惕。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有尊重和正视历史,才能赢得未来。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华民族八年抗日战争的序幕。一个以宽容、和善、仁义作为道德标准的民族,开始在一种痛苦中学会以血还血、捍卫生命和民族的尊严。70年过去了,之所以还在纪念“七七事变”,并不是仅仅纪念那个打响抗日战争第一*的日子,而是纪念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八个年头,所要怀念的英烈也不仅仅是“七七事变”中抗敌的勇士,而是整整八年抗日战争中死难的所有勇士和平民。因此,每一次的“七七事变”纪念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九一八事变”纪念日,都有充分的理由用最隆重的心态去怀念和反思。“七七事变”纪念日是一个符号,这个符号寄托了中国人在 卢沟桥老照片
近代和现代国际*上太多的尊严和荣誉。如果说抗日战争是中国民族和运动的重要过程,那么“七七事变”就是为纪念这样一个历史过程所选择的注脚。从这个注脚开始,整个中国已经被全民族和运动的大潮所席卷。抗战胜利到现在已经近66年了,当年的抗战老战士,今天大部分都不健在了。当年抗日英雄的故事,只能通过银幕、书本或纪念馆里去找当初抗日将士形象。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北抗联、在太行山上、保卫华北、保卫黄河、地雷战、地道战等等激发民族勇气的英雄形象,在新一代身上似乎变成了电脑游戏,这恐怕是那些为了中华民族而殉难的三千多万血肉之躯万万没有想到的。 现被苏教版第十二册收录,《卢沟桥烽火》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七七事件(5张)
词条图片(8张)
中国抗日战争
1931-1936 \ 九一八事变 \ 黑龙江战役 \ 江桥抗战 \ 哈尔滨保卫战 \ 一二八事变
\ 绥靖满州国 \ 热河战役 \ 长城战役 \ 绥远抗战
1937-1938 \ 七七事变 \ 国共合作 \ 平津作战 \ 南口战役 \ 淞沪会战
\ 太原会战 \ 南京保卫战 \ 南京大* \ 徐州会战 \ 兰封会战
\ 重庆大轰炸 \ 武汉会战 \ 广州战役
1939-1941 \ 南昌会战 \ 随枣会战 \ 第一次长沙会战 \ 桂南会战 \ 五原战役
\ 枣宜会战 \ 百团大战 \ 豫南会战 \ 上高会战 \ 晋南会战
\ 第二次长沙会战 \ 第三次长沙会战
1942-1945 \ 浙赣战役 \ 鄂西会战 \ 滇西缅北战役 \ 常德会战 \ 豫湘桂会战
\ 豫中会战 \ 长衡会战 \ 桂柳会战 \ 湘粤赣战役 \ 豫西鄂北会战
\ 湘西会战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5: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