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提出了哪些具体要求?

发布网友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提出的具体要求如下:

1、加快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建立健全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金正常调整机制,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补助标准。

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重点抓好非公有制企业、灵活就业人员和进城务工农民的参保工作。推进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探索建立失业、工伤保险的统筹制度等。

2、建立完整的教育资助体系,保证每个孩子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在广西,要重点关注三个群体的受教育问题:城乡边远困难家庭的孩子、流动人口子女、残疾儿童。

3、推进医疗卫生服务改革,完善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农村新农合制度,完善重大疾病保险救助制度,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4、实施“安居乐业”工程,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快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步伐,使老百姓尤其是困难群体真正住有所居。

扩展资料

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体系的原则性要求

制度具有长期性、稳定性。通过建立并逐步完善制度体系,用制度的力量使保障和改善民生成为*、*的工作常态,才能真正转化为社会成员实实在在的权利和利益,从而推动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完善保障与改善民生制度体系的重要时期。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加快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的步伐。笔者认为,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体系,在具*度设计上应体现以下五点原则性要求。

一要坚持制度确立的科学性。民生需求是一个内容多元、相互联系的动态系统。为此,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研究民生需求,不断调整和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体系涵盖的领域和内容,以保证制度体系的科学性、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二要实现民生保障体系化。在内容设计上要形成体系,实现民生保障由单项突破转向整体推进。对涉及面广、事关群众长远利益、短期内又无法全面解决的民生问题,本着“统筹考虑、系统设计、整体推进”的原则,建立统一、规范、可持续的民生保障体系。

三要实现制度建设的法制化。法律具有刚性约束性,可以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根本保障,特别是能够保障公民平等地享有教育、就业、医疗等方面的权利,也可以为处在社会劣势地位的弱势群体提供特殊保障,使他们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更有尊严。

四要尽快实行制度定型,包括国家立法。现阶段,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首要任务,要将社会保障制度上升到国家立法规范的层面,进一步明晰*在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主导责任,并根据责任分担原则进一步明晰*、企业、社会以及个人的社会保障责任。

坚持多层次化和社会化原则,在*主导下完善保障体系、健全监管机制和全面实现社会化,使整个社会保障制度长期稳定、协调发展。

五要突出重点,优先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当前,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教育公平、住有所居、社会保障这五个方面,是保障与改善民生的重点,因而也应作为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体系的重点。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党新闻网-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体系

热心网友

十八大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提出的具体要求有:

一、坚持制度确立的科学性

民生需求是一个内容多元、相互联系的动态系统。为此,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研究民生需求,不断调整和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体系涵盖的领域和内容,以保证制度体系的科学性、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二、要实现民生保障体系化

在内容设计上要形成体系,实现民生保障由单项突破转向整体推进。对涉及面广、事关群众长远利益、短期内又无法全面解决的民生问题,本着“统筹考虑、系统设计、整体推进”的原则,建立统一,规范,可持续的民生保障体系。

三、要实现制度建设的法制化

法律具有刚性约束性,可以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根本保障,特别是能够保障公民平等地享有教育、就业、医疗等方面的权利,也可以为处在社会劣势地位的弱势群体提供特殊保障,使他们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更有尊严。

四、要尽快实行制度定型

现阶段,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首要任务,要将社会保障制度上升到国家立法规范的层面,进一步明晰*在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主导责任,并根据责任分担原则进一步明晰*、企业、社会以及个人的社会保障责任。

坚持多层次化和社会化原则,在*主导下完善保障体系、健全监管机制和全面实现社会化,使整个社会保障制度长期稳定、协调发展。

五、要突出重点,优先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当前,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教育公平、住有所居、社会保障这五个方面,是保障与改善民生的重点,因而也应作为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体系的重点。

扩展资料:

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体系需要着重考虑的现实问题:

一、推动经济跨越发展,使民生保障有雄厚的经济支撑

经济是基础,只有经济快速发展、财力不断增加,民生保障才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支撑,才能使人民过上更好生活。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做大做强工业经济,进一步壮大经济总量,增强经济实力。

二、积极打造民生财政,新增财政向民生项目倾斜

财政是保障与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和财力保障,雄厚的财政实力对完善保障与改善民生至关重要。将新增财力集中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社保、就业、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公共安全以及社会文化等方面,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保障与改善民生,最重要的是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眼下,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一个问题是增加收入的问题,因此,要重点考虑如何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深入十八大: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体系

热心网友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大力促进就业,加快发展教育、完善社会保障、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道路,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是党*推进社会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和举措。
第一,着力推进和保障基本民生 :
(一)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三)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
(四)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五)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第二,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一)明确建设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方针;
(二)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整合;
(三)加大社会保障投入;
(四)加强医疗和住房保障体系建设。
第三,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一)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
(二)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三)大力推进社会事业领域的改革。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