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21:31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3 18:33
展开1全部无坐力炮是发射时利用后喷物质的动量抵消后坐力使炮身不后坐的火炮。亦称无后坐力炮。一般火炮在发射炮弹的同时,还会产生巨大的后坐力,使火炮后退很远的距离,这既影响射击的准确性和发射速度,又给操作带来不便。1879年,法国的德维尔将军等人发明了火炮的反后坐复进装置,但它并没有消除开炮时的后坐现象,只是使后坐炮身能够自动回复到原来的位置。并且它还会使炮架结构复杂,重量增加,机动性降低。
1914年,美国海军少校戴维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门可供实用的无坐力炮。人称“戴维斯炮”。为了抵消炮弹发射时所产生的巨大反作用力,戴维斯在同一根炮管的另一头也装上一个配重弹丸,向前发射弹丸的同时,后面那颗平衡弹在其反作用推力下从炮后射出,爆成碎片,从而第一次制造出一种在发射过程中利用后喷物质和动量与前射弹丸动量平衡使炮身不后坐的火炮,并且用于实战当中。
“戴维斯炮”还有许多不完善之处,人们对它进行了改进和发展。1917年,*人梁布欣斯基取消了配重体,直接用向后喷出的火药气体来进行平衡。这样,抛射固体配重体的后半截炮管也就没有用了,使无坐力炮的炮管缩短了一半,此后,英国的库克和苏联的特罗菲莫夫、别尔卡洛夫、库尔契夫斯基等人对无坐力炮作了新的发展,在炮管的尾部安上喷管,使流过喷管的气体速度增大,从而减少喷出的气体量。1936年,*人梁布欣斯基研制出一种75.2毫米无坐力炮,他首次使用喷管来发射喷射气体弹消除后坐力,这种无坐力炮发射空心装药穿甲弹,成为有效的而且是主要的反坦克武器。这是世界上正式装备部队的第一种无坐力炮。无坐力炮的第一次实战应用是1941年的苏联—芬兰战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年代,无坐力炮在各*队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不断改进。无坐力炮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于伴随步兵作战。但后喷火焰大,易暴露。它主要用于近距离射击坦克等装甲目标。20世纪70年代以后,反坦克导弹的发展,已部分取代了无坐力炮的地位。
无坐力炮按身管结构可分为线膛和滑膛两种,按运动方式可分为便携式、驮载式、车载式、牵引式、自行式等,口径一般为57~120毫米,反坦克直射距离400~800毫米。这种炮的最大优点是体积小、重轻操作方便。最大的缺点是炮后火焰大,容易暴露炮位,而且炮弹速低。因此,现在很多国家都已停止研制和生产,只有英国、日本等少数几个国家装备,主要用于反坦克作战。随着反坦克导弹、新型榴弹炮和反坦克火箭筒的发展,无坐力炮有被取代的趋势。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3 18:34
后坐力还是有的,只不过无后坐力炮的炮尾有泻压孔,发射药的火药燃气从炮尾排出,不作用到炮身上,所以身管也就不会发生后坐。
因此,无后坐力炮对身管、炮架和底盘的强度要求都较低,可以架设在轻型吉普车上。但同时存在发射特征明显,易暴露位置,并且发射位置必须开阔,后方必须有较大的燃气排泄空间。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3 18:34
无后坐力炮是发射时炮身不后坐的火炮,主要用于直瞄打击装甲目标,压制,歼击有生力量和火器,在反坦克战只上曾立下了汗马功劳。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戴维斯利用配重物平衡发射原理,发明了无坐力炮。
这里是详细的资料:http://ke.baidu.com/view/192272.htm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3 18:35
无后座力炮可以理解为用火箭筒发射火箭弹,原理是一样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3 18:36
无后坐力炮是靠后喷的火药气体消除后坐力的,因此炮管后部必须是开口的。无后坐力炮多用滑膛炮管(有膛线的无后坐力炮其弹丸上只有弹带与膛线作用),炮弹的初速低,靠弹丸的爆炸对目标进行作用。
即无后坐力炮炮弹出膛速度很低的,我们在电视上可以看见肩扛式火箭筒内炮弹初速度就很低的,它不像子弹那样的需要极高的初速度。
我们由物理学的冲量定理可知,在单位时间内所受的后坐力,大小等于射出炮弹的质量乘以速度,这里的速度就是很低的初速度,可能5m/s,所以是很小的。但并非完全无后坐力的。